馬廣壘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第一中學 河南鶴壁 458030)
物理這門學科是學生在初中才會學到的一個較為新穎的課程,它是來自于實驗的自然科學,更是其他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實驗是物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物理的前進和發展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微實驗更在家庭背景下進行的一種實驗形式,利用家庭對教學的影響更能使學生提高實驗積極性,緩解多數人認為物理實驗枯燥、繁瑣、無聊的思想,初中物理不僅是高中物理的基礎,為以后的學習打好鋪墊,還可以提高人們對生活的探究思索能力,打造不同的認知世界的思維[1]。
微實驗以短小、簡易、便利等特點在物理的課堂教學中顯出它的獨特優勢,開展微實驗有利于創設真實的物理情境,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求知欲,促進學生的物理學習;家庭生活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堅持創新探索的精神,可更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功效。物理家庭微實驗的設計和運用,是物理實驗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貼近現實生活的有效途徑,也是物理趣味課堂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對學生的未來成和物理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可能實驗器材不如學校的精致和準確,但是在家庭中使用一些簡單的器材也會達到相似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家里積極創新,用簡單的材料和操作開展家庭微實驗,激發學生的實驗活力,達到想要的效果[2]。
例如,學習光學原理時,可以進行小孔成像的實驗,使用家庭中的器材,蠟燭、小孔屏、和毛玻璃,將三者分開直線放置,調整距離,使中心點大致在一條直線上,然后移動蠟燭或者毛玻璃的位置,就會得出蠟燭與小孔越近或毛玻璃與小孔越遠,得到的蠟燭倒像越大,即物距越遠,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通過在家庭中開展實驗、創新實驗,更能鍛煉學生自主探究和實驗興趣。
做實驗的目的實際上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明白和學習,教師可以將家庭實驗作為課下作業,再上課時,根據結果作出針對性指導,培養學習者的發散思維。教師要設計出合理的方案,做好引導者的形象,而不是將實驗步驟直接告訴學生。
例如,學習氣壓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覆杯實驗”,學生使用不同密度和厚度的材料,將紙放在裝水的杯子上,然后倒過來,觀察實驗結果是否成功,學生要在實驗失敗時分析哪一步驟出的差錯,不斷改進,同時,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分析,幫助學生樹立對物理學習的信心,最終明白教材中的氣壓原理,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質量和學科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感興趣的事物和實驗總是含有主動性的,教學者可以通過有趣的故事展開實驗,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并生動講解,然后將故事、教學和家庭實驗結合起來[3]。
例如,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講解阿基米德的故事,使學生明白浮力的概念和原理,使用彈簧測力計、溢水杯和鐵塊,測出鐵塊和杯的重力,鐵塊浸水的重力,以及溢出的重力,通過記錄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這個家庭實驗的結論。深入明白該原理后,可以了解到其也適用于液體和氣體,實驗后,查閱資料,還可以解釋氣球上升的機理,提高學生對浮力和重力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對物理科學的認識。
在家庭中開展微實驗是新時代下的一種創新教學,教學者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開展家庭活動,從課堂到家庭,培養學生觀察物理的能力,開展實驗,對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以直觀方式了解物理知識,將貼近生活的材料融入教學。總而言之,家庭微實驗的開展還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積極拉近物理和學生的距離,立足學情,在實踐中找到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好辦法,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