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先峰
(鎮(zhèn)江實驗學校 江蘇鎮(zhèn)江 212005)
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也要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做好科學課程的教學資源整合,有針對性地強化對學生的引導。結合STEAM教育理念,以情境化、實踐化、趣味化及綜合化的形式,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小學科學教學活動,充分落實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展動力,增強師生及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幫助學生樹立自我效能意識,進而實現學生綜合探究能力的全面進步和發(fā)展。
在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為課堂教學活動構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更好地促進STEAM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科學思想觀念,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認識,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以小學科學課程中“昆蟲”的教學為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認識昆蟲特點,掌握昆蟲概念,培養(yǎng)學生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喚醒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本節(jié)課程教學前,教師可以提前準備,要求學生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蟲子,同時每人準備一個放大鏡。課前教師可以問大家:同學們都把抓的小蟲子帶來了嗎?以此激活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讓小學生通過放大鏡仔細觀察自己抓到的小蟲子,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播放教學課件,有效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此同時,教師提出課堂問題:仔細觀察自己抓到的小蟲子,它們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前后桌之間比一比,看誰觀察得最仔細、發(fā)現的特點最多。充分為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散思維的機會,讓學生在開動腦筋的同時,很好地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實現學生科學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1]。
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STEAM教育理念,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科學主題活動,為學生提供一種科學探究氛圍,使小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關科學知識內容,同時讓學生通過科學主題活動有效提升自身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科學探究思路。以小學科學課程中“認識常見巖石”為例,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是認識果實和種子,了解種子旅行的多種方式,知道種子的內部構造,明白種子萌發(fā)所需要的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本節(jié)課程的知識內容,組織學生針對“種子萌發(fā)”提出自己的研究和探索問題,開展一次“生命”主題手抄報比賽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搜集、自主設計,更好地拓展自己的科學知識范疇,拓寬自己的學習思路,增強師生及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明確自己的設計主題,確定手抄報繪制方案,構建良好的科學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樹立學科的融合理念,從而有效啟發(fā)學生的全腦思維,在實際設計和比賽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競賽精神,讓學生在收獲科學知識的同時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快樂[2]。
STEAM教育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教師可以將科學的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身上,充分突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基礎,將多方面知識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努力打造一個具有STEAM理念特色的科學課堂,切實拓展小學科學課程的知識領域,引導學生在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拓展自己對跨學科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充分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科學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小學科學教材中“我們的地球”為例,本節(jié)課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在認識了周圍常見的運動現象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探究方法,深入了解地球運動的有關現象。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和整理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資料,有效提高學生的跨學科知識搜集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地球儀初步認識地球形狀和了解地球概貌,有效營造科學課程的STEAM跨學科特色課堂,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在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提倡學科聯系構建,充分體現新時代教育理念對科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考,有效構建高質量、高效率的小學科學課堂,致力于構建一個和諧、平等的科學教學氛圍,樹立良好的融合理念,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造,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