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媛
(新疆阿勒泰市第一中學 新疆阿勒泰 836500)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加強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活躍度,有助于激發學生創造力。但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漫長的堅持過程。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身心特征,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做到因材施教,以此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提升上去。數學邏輯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較為普遍,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從而成為全新型人才[1]。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它主要有以下幾點意義,第一是能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課堂所學知識,學生在借助邏輯思維能力思考的過程中能夠深入理解知識,并通過分析與推理等方式不斷拓展自身知識,從而將碎片化的知識聯系到一起,確保學習質量與效果。第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所以我們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這對學生以后更好的學習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尤其是在學習幾何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圖形的位置以及狀態等,然后展開假設分析,從而快速準確地得出結論。最后就是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說屬于深層次的思維能力,小學時期學生的思考方式主要是具象思維為主,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中可以以此為基礎,采用各種教學道具,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動手操作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這樣學生在經過自身實踐之后自然能夠深入理解,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久而久之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發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對學習沒有什么興趣,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怎么去學習,往往是在家長和教師的強制下展開學習活動,甚至很多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抵觸心理,所以我們需要為學生提供興趣班而不是抗拒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展開教學活動。因此,作為一名新時期下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轉變以往常規的強加硬套的教學模式,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直接將1+1=2告訴學生,那不但限制了學生學習的樂趣,更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成為解題機器,所以我們需要創新教學模式,將學生學習的潛能徹底挖掘出來,并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很多教師在潛意識里認為課后作業就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和復習課堂所學知識,正是由于教師的這種錯誤意識才導致了學生認為繁瑣負重而不想去鞏固知識,那就更不要說是課前預習了,所以我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在每節課快結束的時候,我們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思考性的題目,由學生自己出題、自己解答,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們將學生的這些題目分類,并將學生的題目以試卷的方式給他們做,這樣的方式不但能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間,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為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還能使學生在出題與解題中形成不同思維的碰撞,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借助情境教學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一定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及當前學生的認知能力,積極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此活躍學生的思維,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非常喜歡各種游戲,我們不妨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建立相應的情境游戲,從而使學生在游戲中調動自身思維,并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3]。比如,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為了活躍學生思維,我組織學生展開了找朋友的游戲,在課前準備了若干組答案相同的100以內加減法算式卡片,然后將這些卡片隨機發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將自己手中的算式寫在黑板上,如,9+26=35,我就是35,我現在要找我的好朋友,然后拿到同樣答案的卡片的學生走到講臺上然后寫出自己卡片上的算式,并說48-13=35,我也是35,我們兩人是好朋友。以此類推,通過這樣的游戲情境不但能夠活躍學生思維,還能夠在學生計算的過程中幫助他們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受各種因素所影響,彼此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想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就需要與學生溝通交流,這樣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而展開針對性的教學。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數學問題時,我們首先要根據問題的形式及問題所涉及的數學知識內容作出初步判斷,然后與學生溝通交流,并在交流中詢問學生認為題型的難點之處,以及學生自己的解答方式,并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思維方式為學生講解數學問題,以此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由于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斷提升上去。
數學這門課程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小學階段所涉及的內容多是一些簡單的計算,要想學生學好數學,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必須加強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從而加深學生對實際生活存在的各種數學現象的理解,以此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樣學生自然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數學知識。比如,教學正負數的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融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思考實際生活中的各種溫度,在實際生活中,有高溫也有低溫,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溫度處于零下,而零下的度數就是我們所說的負數,而零上的也就是為正數。還有,學習小數乘法的時候,我們可以為學生舉實際生活中買菜的真實案例,然后組織學生計算不同價格和不同數量的菜所要消費的金額,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將自身的邏輯思維有效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
總之,作為一名新時期下的小學數學從教者,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傳授學生基礎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積極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以后更好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