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臺生態環境局 熊驍鹿
“水是生命之源,”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南京市雨花臺區雖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治理全區水環境污染,但是由于部分政策沒有全面落地,水環境污染問題不容樂觀,部分企業直接將污水排入河道,污染了水利,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了“水質型”缺水。
另外,當前雨花臺區招商引資,人為填河圈地現象較為普遍,水系不暢,水環境亟待綜合治理。為打造一個“綠色碧波”的南京,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召開《江蘇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專家論證會,《規劃》立意高遠,瞄準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前沿,思路清晰,目標合理,具有較好的前瞻性,重點任務措施和工程項目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為雨花臺區“十四五”水環境綜合治理和防治提供了依據,進而更好地推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之路,助力雨花臺區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城市生活污染源來自生活污染物和生活污水兩個方面,社會大眾的生活需要運用大量水資源,不可避免地生產生活污水,并且很多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嚴重影響了城市水質。雨花臺區有秦淮河、秦淮新河、石閘湖、大石湖等大小河流26條,山區有水庫數座,圩區池塘密布,水系暢通,交織成網。由于過去規劃因素的掣肘,密集老城區和城市的城中村為雨污合流管道,如此一來,沒有經過污水處理的生活用水,直接就排入城市市政雨水管網中,導致水質檢測超標,造成的水污染影響了城市環境。為改善生活污水,雨花臺區投入了人力物力,當前已經完成了593個片區雨污分流建設任務、68個片區雨污水管網清疏修繕項目、119.87公里存量管網清疏任務、新建污水管網57.08公里(含沿道路敷設管網)并開啟了水主管網建設,定期巡查及監測水質,加強排水許可批后巡查監管,減少了生活污水排放,提升了全區水環境治理成效。但是離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亟待改善和綜合治理。
雨花臺區位于南京的西南部,是金陵的“南大門,屬于長江流域,總面積132.39平方千米,包含7個街道,59個社區,人口60.88萬,地區生產總值885.06億元。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中國軟件名城示范區,當前已經形成了“五大產業集群”,在工業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排放污水,很大企業都能根據國家標準和要求排放污水,但是有少部分企業沒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處理工業廢水,廢水中攜帶大量工業廢料、工業廢物、粉塵等,以致影響了城市水環境,亟待優化改善。
隨著城鄉一體化深入推進,城市人口日益劇增,為滿足人口的需求,在城市農業生產中,為從整體上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而采取機械化模式進行種植,種植過程中為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需使用化肥、農藥等,這些化學物質殘留在土地中,不可避免地會污染土地環境,直接影響城市地下水質,危害居民生活用水。
特作出以下部署:對于雨花臺區環境部門來說,為打響水污染治理的攻堅戰。第一,區污染防治攻堅辦要發揮“抓總”作用,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立足于雨花臺區水環境的實際,堅持以科學發展理念為主導,統籌謀劃,整體規劃,制定科學合理的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基于深入分析生態發展基礎上,細化水污染綜合治理和防控目標,分析目標任務,全面落實責任,將責任具體到單位和個人,實施清單化管理。同時并簽訂書記版目標責任狀并確定年度目標任務。將目標責任狀的年度任務進行分解落實至各級部門,自上而下傳導工作壓力,確保完成上級各項目標,要求做到有責可循、有據可依,保障水生態、水污染、水景觀系統治理的有效性;第二,全面摸底排查,環境保護部門要根據“夏病冬治”和“兩減六治”的思路,組織專項排查整治工作,比如針對于黑臭水體、畜禽養殖和生活垃圾水污染等,發現或是已排查的新問題要采取措施,實施閉環整改,從整體上促進區水環境污染的治理質效和環境管理水平。在這過程中有關部門要結合雨花臺區水環境污染的實際情況,瞄準生態目標,打好“線上+線下”組合拳,針對轄區內工業加工、汽修、餐飲等企業分布較散、規模較小等特征,采用在線預警的方式,有的放矢、精準指導污水排放工作的井然有序開展,并定期加強線下監督、抽查,保障我區水環境治理的成效;第三,優化產業結構,雨花臺區人民政府在區域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堅持以當地環境容量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為依據,科學合理布局生產企業和工業企業,減少對城市水環境的破壞,夯實我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尤其是針對部分重污染工業的布局,有關部門要保障空間的合理布局,以環境容量的差距為依據,通過多措并舉綜合治理水環境污染。
我區政府和環境保護部門要聚焦環境治理能力,借助科技的“東風”結合實際,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通過多管齊下,完善區生態環境智慧監管平臺運行,構建生態環境智慧平臺系統,其中主要包含了水環境綜合分析、大數據資源中心、精準化監管平臺、智慧環保指揮中心、風險預警平臺等多項內容。第一,為提升水環境管理的智慧化效果,雨花臺區將借助智慧環保綜合分析與業務應用平臺,將相關的生態環境數據進行多元化整合,依托數據信息的豐富性、內容的多元性、管理的智慧性,改善水環境的監管效果和質量,達到精準溯源、科學指揮、輔助決策的效果。同時,為適應后續生態環境智慧指揮平臺的升級,需要結合信息系統的融合形勢,預留相應的監測數據接入端口,將水環境相關的監測數據整合至智慧系統,包括水質監測微站數據、長江流域與雨花臺區相關監測數據等,均可以依賴智慧平臺實現數據對接,切實提升智慧指揮平臺的綜合性、兼容性和擴展性,發揮出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支撐作用;第二,為深化科技賦能治理,構建水環境綜合監督網絡,各個社區和街道還要完善水環境治理工作機制,街道成立領導小組,每周定期召開兩次例會,施工、監理、代建等各方匯報工作進展,共商施工問題解決方案。同時,不斷強化日常巡查。對轄區內10條實行河長制的河道進行全面巡查,借助南京河長APP反饋發現的水污染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持續推進河道治理工作;第三,環境保護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各個社區和村落積極開展工農河上游及周邊水系、三山中心溝水環境綜合整治。根據官方數據顯示,當前已完成河道整治4500米,治理排口4個,清淤52600平方米,安裝一體化設備1臺,種植水生植物130平方米,取得了良好的水環境治理成效,在今后還要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著重加強薄弱點的水環境治理。另外,有關部門還要依托“雨花臺區水務”“南京河長”等軟件,開展跟蹤治理,在先進科學技術的支撐下,全面提升水質監測質效,動態排查湖泊問題,做到問題跟蹤到位、整治到位,為汛期河道安全運行及水質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一方晴天,一潭碧水,這是宜居生態的底線,水污染是威脅我們健康的第一殺手,水環境綜合整治和城市水污染控制離不開完善健全的污染處理系統的支撐,完善的系統可以保障各個環節工作的協調推進、有序運轉,改善城市水質,保障城市水環境。
第一,雨花臺區要立足于實際,構建截污限排與兩個分流相結合的雨污分流體系,基于全面提升水環境為目標,不斷優化達標排放污水處理體系和基于海綿循環的生態修復體系和生態治理,最大化發揮各個體系的功效,促進我區污水處理成效的全面提升。同時環境保護部門要發揮“領頭羊”的牽頭作用,各個社區和街道執行雨污分流工程,根據我區三個雨污分流工程、兩個水環境提升工程制定項目推進計劃、制作橫道圖,每周召開工作例會,嚴格落實“項目目標化、目標節點化、節點責任化”要求,從源頭治愈水污染頑疾。為全面提升河道周邊環境,環境保護部門還要開展黑臭河道整治。實施丁墻河一體化污水處理工程,確保流域水質凈化達標,消除黑臭現狀。啟動丁墻河岸坡改造加固工程,整體改造兩側岸坡。
第二,環保部門要結合實際,構建相應地節水系統,通過多措并舉,比如植樹造林等合理利用水資源,最大化地發揮綠植作用,以此更好地達到保護水環境,改善城市水質的作用。為減少城市水污染,在日常生活中和工業生產中要實施清潔生產,實現污染廢棄物的清潔化、無害化、最小化,減少生活中和生產中所排放的廢棄物污染城市水環境。
第三,進一步延伸城市工業生產鏈條,分級城市工業,一級企業生產留下的廢料,二級生產企業可重復使用,通過這樣的舉措,達到變廢為寶和廢物零排放的目的。雨花臺區人民政府還要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對當前的污水整治體系進行完善,積極引入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收回利用生產廢物,以減少對水環境的污染。
在城市化建設、工業產業化等驅動之下,我國的城市用水需求急劇增加,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為緩解水環境對于生產生活造成的供需矛盾,需要結合城市實際進行相關論證,建立更加有效的污水處理體系,包括新建污水處理廠,優化水資源處理技術,以推動水環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具體而言,可以采取生物化學法、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等實施,如物理方法有過濾法、沉淀法、反滲透法、上浮法、氣浮法、篩濾法、汽提、萃取、吸附等,化學方法則包括電解、氧化還原、離子交換、電滲析等。依托豐富的污水處理方式,降低城市水環境的治理壓力,提升城市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能,在經過一、二級處理后實現水資源的再利用,推動城市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另外,污水資源化目標的實現,應當積極與城市節水意識相契合,尤其是對于水資源緊缺的城市,可以成為開辟“第二水源”的關鍵所在。根據統計顯示,我國工業生產用水的復用率低于30%,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復用指標,而農業用水利用率更不足20%,主要是由于過度依賴漫灌形式,使用水方式極度落后。為促進污水資源化目標的達成,必須要建立覆蓋更廣的管理體系,特別是加強高新技術的投資和應用,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積極開展技術革命,如針對城市污水生產的源頭,做好水龍頭改造、節水器使用等,加強工業農業等產業用水的引導,大力推廣新型的節水技術,實現開源與節流相結合,最終促進水環境治理質量的提升。
總而言之,水環境是城市發展的根本所在,雨花臺區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關鍵節點,應當抓住關鍵的歷史機遇,注重城市高品質發展。尤其是在水環境污染治理上,更應當堅持更高的標準,堅持規劃目標引領,將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功能布局、現代科技利用等有機融合,突出城市發展的后發優勢,將水環境污染治理提升至更高層次,達到對環境整治、城市綠化、旅游經濟、產業發展等全面促進,為雨花臺區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為此,針對現階段的城市水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必須要從更高的站位加以考量,建立科學完備的城市水環境管理體系,針對城市水環境治理現狀,找準癥結、順應時勢、優化機制,創新水環境保護治理工作,推進現代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