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江濤 胡 青
([1]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杭州 310008;[2]中共浙江省委黨校 浙江·杭州 310000)
數字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關鍵力量,對實施供給側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繼續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世界各國都把推進經濟數字化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各國家/地區對數字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相應地,數字人才短缺也成為全球性問題。在大數據行業,數據科學家和數據分析人才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短缺現象。領英和麥肯錫的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僅美國就面臨151717名數據科學家人才缺口,14萬至19萬數據分析專業技術人才以及150萬數據分析管理人才缺口;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數據分析專業委員會統計,未來我國基礎性數據分析人才缺口將達到1400萬,在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大企業招聘的職位里,60%以上都在招大數據人才。在人工智能行業,領英全球人才大數據顯示,軟件、算法、機器學習等基礎層的人才需求量最大,相對于應用層有更明顯的需求缺口。在區塊鏈行業,盡管2015年至2017年間,區塊鏈相關技能的人才數量增長了近19倍,但人才總量仍然較少,僅能滿足15%的行業人才需求。面對數字人才巨大的需求缺口,全球各主要國家在數字人才培養等方面正在做前瞻性布局,針對數字人才的培養也必然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戰略。
高等教育機構是培養數字人才最核心的場所,也是數字經濟中技術、人才、產業匯集的場所。在高等教育中培養數字人才是一個新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一方面因為數字人才的培育方式、培育需求和培育類型上具有多樣性;另一方面,作為數字人才培育的高等教育機構,其培育方法必須從數字產業經濟領域實際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出發,并且隨著數字產業的發展而保持不斷更新。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數字人才培育戰略和舉措展開分析,為我國高等教育數字人才培育提供啟示和經驗,助力我國做大做強數字經濟人才基本盤。
冷戰結束以后,從軍用技術轉化而來的互聯網技術開始蓬勃發展,這一新興事物首先在美國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1993年初,在美國13家主要計算機公司的建議下,克林頓政府宣布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劃,也即“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在這份計劃中,提出數字人才必須具備能夠從必要的數據,信息和決策支持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持續的保持美國在數字領域的領先地位,在1999年,克林頓政府又發布“21世紀信息技術計劃”(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簡稱IT2)。在這份計劃中,特別對數字人才的標準,數字人才具備的技能,對數字人才評估的工具,以及高校和企業界聯合培養數字人才的能力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盡管信息產業一開始是以美國為主導,但是歐盟國家同樣很快意識到了互聯網對產業變革的影響以及對數字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本世紀初出臺了規劃規劃未來十年發展目標的“里斯本戰略”,提出實施歐洲數字掃盲計劃,發展信息技術等,為歐盟過渡到知識經濟社會儲備數字人才,該政策重心在于推動校園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普及學校寬帶接入、提高師生電腦占有比等建設數字化校園,為數字人才培養夯實了基礎。日本政府在本世紀初也深刻地認識到,要想使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維持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加強數字人才的培養,并制定了“IT政策項目2005”,明確提出,為強化和提高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培育產業界急需的高級IT人才。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后,世界各國對數字經濟的重要性進一步加深,普遍認為數字人才的培育是國家振興的關鍵戰略之一。2018年至今美國陸續發布了《數據科學戰略計劃》、《美國國家網絡戰略》和《美國先進制造業領導力戰略》等白皮書,以“美國優先”為指導思想,提出了在醫療衛生、網絡安全、制造業等領域加強數字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力圖繼續鞏固美國數字經濟的優勢地位。2010年,歐盟發布《歐洲2020戰略》,提出下一個十年的發展戰略,其中將培養數字人才作為實現智慧、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的關鍵舉措之一。至2017年,歐盟有19個成員國先后制定了國家數字能力戰略,將培養數字人才上升為國家政策。2019年,日本發布了《綜合創新戰略》計劃,提出確保2032年之前所有大學畢業生都具備IT能力。
縱觀發達國家數字經濟人才培養戰略的實施背景、實施內容和實施現狀,可以發現有如下幾個特點:
(1)重視頂層設計,突出優秀人才引育的同時著力夯實人才培育的基礎。各主要國家都認識到人才對于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將人才引育工作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行動計劃,在重視吸引優秀人才的同時也注重從業人員的培育工作,著力夯實本國數字人才基礎。在美國的《國家網絡戰略》中,提出要培育充滿活力和彈性的數字經濟,并將培養優秀的網絡安全員工隊伍作為促進美國繁榮的重要內容,一方面重視吸引、獎勵優秀的網絡安全人才;另一方面,重視行業從業人員的培訓與教育,為網絡安全人才的培育打好基礎。在《英國數字戰略2017》中,英國政府對數字人才培育做出專項部署,聚焦數字人才培育的包容性,將數字技能培訓的覆蓋面拓展至中小學教育和成人教育,并計劃對女性、殘疾人和少數族裔以及貧窮地區的人提供專項支持,以幫助他們獲得必要的數字技能或進入科技領域工作。德國政府在《數字化戰略2025》中提出要實施覆蓋各個年齡階段的數字化教育專項工程,并對如何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階段開展數字化教育提出了具體舉措。
(2)加強數字化學習,系統推進人才培育各階段的數字化教育工作。加強數字化通識教育是各國人才培育的主要著力點。除了在課堂中教授編程知識,英國政府還在學校、圖書館和社區中心開設編程課程,設立“編程俱樂部(Code Club)”。美國政府重視推進高質量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認為STEM教育是未來數字化人才培養的基礎。在高等教育層面,各國以數據科學學科建設為重要抓手,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培育青年人才。數據顯示,美國有245所高校設立數據科學項目,共有數據科學項目530個,占全球該類項目總量的77.1%,商業分析師、數據分析師、數據架構師等市場亟需的專業人才成為數據科學專業人才職業發展的主要路徑。此外,產教融合的培養戰略也成為了數字專業技能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徑。英國實施新“學徒計劃”為英國的數字經濟培育技能人才。該計劃由非盈利組織“技術合作伙伴”(The Tech Partnership)的企業和高等教育機構聯合開發“數字與技術解決方案”、“商業信息技術管理”和“商業軟件開發”等學士學位學徒制,讓學生獲得包括學術學習和在職培訓的榮譽學位,使個人能得到實際的工作培訓和經驗,而參與“技術合作伙伴”的企業則能以高性價比獲得需要的業務技能人才。
(3)注重龍頭企業作用發揮,不斷提升企業創新平臺聚才能級。近年來,發達國家在數字人才引育中注重發揮領軍企業的主體作用,以名企名校聯合建設實驗室等方式打造企業創新平臺,并通過高薪聘用、柔性引才等方式,提升企業創新平臺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例如,美國Facebook與紐約大學聯合建設人工智能實驗室。德國以構建知識轉化平臺為中心,促進高校與企業及研究機構組成知識工業聯盟,大力發展創業教育,為推動德國工業4.0的進程提供智力支持。德國西門子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聯合啟動自動化與數字化研究項目。除了美國、德國等主要國家之外,近年來,韓國等新興經濟體也不斷加強校企合作以吸引與培育高端人才,例如三星電子將聯合英國劍橋大學設立一個新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SAIC-Cambridge),計劃吸引多達150名人工智能專家。
(4)完善數字人才標準體系,持續采用標準化方法識別與評價人才。美國政府在《國家網絡戰略》中強調要持續采用國家網絡安全教育計劃(NICE)框架來識別、雇用、發展和留住網絡安全人才。同時,NICE框架也為教育機構開發培訓課程、學位課程提供了有益參考。歐洲標準化委員會為了精準指導數字人才培訓、選拔以及資格認定等工作,在集中調研了PMI、思科等100多個歐洲以及全球具有代表性企業的基礎上,制定了“歐洲數字能力框架”(簡稱e-CF)。e-CF把所有ICT人才能力分為5大能力域和40個能力項,每個能力項都含有5個熟練級別,覆蓋了各個行業所有崗位級別ICT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素質。
針對國際數字經濟人才培育政策的分析,筆者以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工作,加強我國高等教育工作中數字經濟人才培養的力度:
(1)明確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功能定位,從戰略角度提升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工作。要明確高等教育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具體目標。既要符合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內戰略,又要靈活根據高校所在地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特征制定數字人才培養目標,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培養方向上,要建立健全數字經濟人才的培養體系,并根據數字技術國際前沿發展情況,及時調整完善培養體系,切實提升數字人才培養的實效性。
(2)集聚數字經濟高精尖人才,加快科研成果的社會轉化。一是根據數據科學等大數據基礎學科的全球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參考國外大院名校的發展情況,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建國際化數字技術創新平臺、聯合實驗室,并通過適度提高職務發明的報酬比例、促進高端人才在高校與企業間自由流動等方式,在高校吸引領軍人才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力爭在關鍵數字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二是要大力進行校企合作,鼓勵企業—高校聯合創新平臺的建設,鼓勵數字高精尖人才發揮其自身的專業技術優勢,在社會實踐中干事創業,實現高校-企業間有效的資源整合與共享。三是打造一批創新創業平臺,加大對青年數字人才的資助力度,通過設立青年教師專項科研啟動資金、數字創業導師、畢業生數字創業孵化器等方式,為青年數字人才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3)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精準培育數字技能人才。一是高校要明確數字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質標準。可借鑒歐盟制定的e-CF標準,在充分考慮企業對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礎上,對數字技能人才的專業能力、培養方式、支撐學科做出界定,推動數字專業技術人才與各傳統學科的融合,并完善基于能力水平的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課程設計,為數字技能人才指明成長路徑。二是要深化校企合作,通過建設企業大學、企業培訓基地等方式,鼓勵高校根據市場人才需求,開設相應的培訓課程,通過推動企業深度參與高校課程設置、教學設計、實訓課開發等方式,為培育既精通信息技術又熟悉經營管理的“數字工匠”夯實基礎。
(4)助力數字人才就業擇業,優化數字經濟人才發展生態。一是積極介入經信、科技等各條線部門已有數據資源和信息平臺資源,開展數字經濟人才發展趨勢等方面的大數據分析,為數字人才的培養提供數據支持,提升數字人才工作的專業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二是要延伸服務觸角。高校的角色不僅僅在于培養數字經濟人才,也要著力解決數字經濟人才專利申請、維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問題,保護人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三是重視高校的社會屬性,有針對性地幫助社會廣大人群進行知識更新,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打造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