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3)
就業是民生之本。國家始終堅持就業優先政策,特殊時期來臨后,把穩就業、保就業放在“六穩”“六保”之首,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2020年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對國家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更是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整體來看,受特殊時期影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空前緊迫。從就業環境變化看,一是經濟增長速度存在放緩趨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經濟指數基本恢復到同期正常水平,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穩步增長。但國外局勢依然嚴峻,受國外突發事件影響,出口業及服務行業仍然受到較大沖擊。二是全球供應鏈受到負面沖擊。雖然外貿企業已經有序復工復產,但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歐盟、美國仍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較大的影響,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導致我國出口型企業訂單銳減。三是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多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一步加深了全球民族主義及“逆全球化”的趨勢,單邊主義盛行,美國甚至甩鍋給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同時,地方沖突將進一步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成為未來國際經貿的主導,這些給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更是直接影響到高校畢業生就業環境。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與發展機遇。
(1)是招聘需求減少。2020年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都無比艱難,尤其是中小企業在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受到的沖擊巨大,面臨著生存的難題。對于中國經濟發展而言,特殊時期對經濟的影響勢必產生連鎖反應,傳導和反映到就業環節——不單是目前表現出的畢業生與企業單位之間暫時的溝通困難及線下招聘活動無法進行,減少企業開支及招聘崗位成為中小企業的主要避險方式之一,以餐飲行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甚至出現大面積裁員,就業崗位銳減對于畢業生來說擇業選擇受限。
(2)是招聘渠道受阻。按照往年企業招聘慣例和畢業生求職時間節點,春招往往是企業大量釋放就業崗位的集中時期,這一階段無論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還是中小企業都會發布招聘公告,各省市人社部門、各高校也會組織現場的招聘會以及企業專場宣講會。但目前按照特殊時期防控工作要求,大多數高校還實行半封閉管理,非必要不外出把控依然嚴格,邀請用人單位進校開展集中的線下招聘更是無法實現。面對新形勢新變化,雖然多數企業已經將招聘環節搬到線上,傳統的面試環節也能通過視頻來完成,但是對畢業生和企業來說都需要一個適應時間。
(3)是競爭壓力增大。一方面受經濟增長緩慢和特殊時期影響,企業發展不景氣,提供的就業崗位明顯減少。一方面求職競爭者增多,有的企業倒閉、裁員增加了一大批求職者,與此同時,公考、考研失利也會有一部分高校畢業生轉而求職,又因為假期延長,讓求職擇業時間更加集中,一旦企業復工復產恢復正常,到時必然會有大量求職者涌出,求職者數量與崗位供給數量就會存在明顯失衡,求職者往往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
(4)是慢就業人數增多。受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銀行等招考推遲,長時間的無目的性等待會給畢業生造成極大壓力,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心態;當今大多數畢業生都是獨生子女,優越的家庭條件往往不需要畢業生太早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加上疫情影響,畢業生本人及父母就業意愿明顯降低;另外,長時間居家隔離會導致人精神渙散,生活無規律,生活目標飄忽不定,面臨求職的很多高校畢業生往往在求職擇業方面產生怠慢抵制情緒,甚至害怕就業,慢就業人數增多。
(1)是從整個大環境看,面對特殊時期,中國采取的應對辦法和取得的效果是最顯著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經濟社會發展逐步走向平穩,這對國際投資者來說是極其利好的,中國必將成為主要投資戰場,這必然對中國經濟恢復活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也必將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2)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我國數字經濟展現強大活力和韌性,大量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涌現,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民生安全、對沖行業壓力、推動經濟復蘇、支撐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公布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支持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包括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共享生活、共享生產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不僅在提速數字經濟、激活消費新市場、培育壯大新動能等方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添能助力,也將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更大的選擇。
(3)是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不僅維系著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平安,更關乎國家人才戰略、社會安定和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國家必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出臺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增加研究生、專升本等招錄名額,擴大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崗位,開發更多面向應屆畢業生的基層就業崗位、見習崗位、科研助理崗位等,這些都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大的空間和機遇。
特殊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關心高校畢業生就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多措并舉做好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
(1)出臺利好政策應對特殊時期的影響。一是在幫扶企業、穩定就業、擴大內需等方面出臺一系列穩經濟促發展有利政策,進一步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加快復工復產,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切實穩定經濟運行。進一步刺激市場消費,激發市場活力,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二是出臺有利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020年以來,國務院、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連續出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和文件,如國務院辦公廳于2020年7月份下發《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帶動作用進一步促改革穩就業強動能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開展的“24365全天候網上招聘服務”活動、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等就業利好政策,通過開發崗位、就業指導與幫扶等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三是擴大公考、研究生招考比例,從畢業選擇和畢業去向上分流一部分畢業生,分解就業競爭和壓力,確保更多人走向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2)加強就業指導與就業幫扶。一是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嚴格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構建全員參與學生就業工作的體制機制,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成為政治自覺,作為學校發展頭等大事來抓。二是千方百計大力拓展就業崗位,要主動對接企業行業,利用各種資源拓展畢業生就業機會;利用大數據進行崗位精準推送,解決信息不對稱、人崗不匹配等難題。三是提升就業服務精準性和實效性,高校要重點為未就業畢業生建立工作臺賬,安排就業指導教師一對一進行指導服務;要摸清每一位畢業生的就業心態和就業意愿,加強就業心理疏導,幫助畢業生提升就業信心。四是加大就業困難幫扶力度,學校要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幫扶身體殘疾或家庭貧困等就業困難畢業生,積極推送工作崗位,幫助他們度過就業難關。
(3)用人單位開發更多工作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一是國有企業以更大的社會擔當開發工作崗位,重點針對應屆畢業生設置崗位需求,切實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二是企業招聘減少條件障礙,不設置211、985高校畢業生條件,不存在性別歧視,讓廣大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享有正當權益。三是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求職招聘提供了新的選擇,招聘形式不再拘泥于線下的集中招聘,線上招聘、視頻面試變得更加容易,對于企業來講要適應這種變化,并且要充分發揮線上招聘的便利。
(4)畢業生要以積極心態應對就業難題。一是畢業生要積極調整就業心態,客觀分析就業形勢,主動適應社會變化對畢業生提出的新要求。二是不斷加強學習,掌握專業知識,正確研判就業前景和目標,與之匹配的工作崗位,充分發揮個人才智與價值。三是參加就業技能培訓,掌握求職擇業技巧,提升簡歷制作和面試考察水平,切實提升就業競爭力。四是將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勇于投身基層一線參加工作,將青春汗水灑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五是正確看待就業見習,在實踐鍛煉中增長才干,提升個人就業技能。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重大挑戰和發展機遇。為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這一民生工程,國家要出臺一系列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利好政策,社會要發揮責任擔當大力開發就業崗位,高校則要重點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實施精準就業指導與幫扶,幫助畢業生提升就業技能和競爭力,共同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