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晶晶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物質條件的提升讓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經濟水平的優越性讓人們開始追求精神需求,旅游行業應運而生。鄉村旅游地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鄉村旅游地成為旅游產業的熱門產業。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生態環境理念的發展,讓鄉村旅游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鄉村旅游不僅優化了農村資源,從實際效益來說,鄉村旅游大大地提升了農村的經濟水平,這對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雖然旅游業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但過于快速的發展也給社會帶來了一些不良的影響。首當其沖的便是民風的改變,原本的農耕文化是以淳樸為主,但是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商業化,這嚴重影響了鄉村旅游地的游客感知價值體驗。游客想要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和體驗不同的人文環境,但是商業化旅游模式,將旅游項目變為了賺錢的一種方式,游客被宰的現象更是屢屢出現,這嚴重影響了游客的體驗。本文主要以鄉村旅游地為背景,分析了體驗經濟視角下鄉村旅游的意義,以及體驗經濟視角下鄉村旅游地的特點,并對體驗經濟視角下鄉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價值進行了有效的分析。
鄉村旅游注重原生態,所以景區構建的過程中,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雖然景區也會進行改造,并加入景點建筑,但是和城市景區相比較,鄉村旅游地區的生態風味更加濃郁。近年來,社會經濟和科技不斷進步的趨勢下,社會對于自然能源的消耗也不斷增加,其中比較典型的便是電能源和水資源。以水資源為例,水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也帶來了水資源嚴重浪費和污染的問題。鄉村旅游地的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護水資源。植被覆蓋率的增加,避免了水土流失,這對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說體驗經濟視角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可以促進生態環境的發展,這對社會和諧有著重要的價值。人與自然都是社會的重要構成部分,所以社會不斷發展的趨勢下,人和自然的發展需要保持平衡,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了人與自然的平衡,這對自然和諧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傳統文化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但社會科技和經濟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人們更注重新時代文化,從而忽略了傳統文化的傳承。文化和旅游有著緊密的關系,兩者之間更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鄉村旅游地在建設的過程中,通常都會融入當地的傳統文化,這對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以“婺源”為例,婺源是江西省內著名的鄉村旅游地,婺源雖然只是一個縣區,但是其中融入了豐富了鄉村旅游資源,比較典型的有篁嶺、李坑等。提起婺源,多數人第一反應想到的便是萬畝油菜花,這是農耕文化的重要代表。油菜花屬于種作物之一,通過機械加工,油菜花可以變為食用油。在具備農業產生的基礎上創造旅游價值,這是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特征,這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1]。
體驗經濟視角下的鄉村旅游更注重休閑和放松,所以鄉村旅游地通常以村莊作為旅游地。在這一基礎上,人們旅游的時候,不僅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還能走進自然,這對游客的旅游體驗有著重要的情感價值。除此之外,鄉村旅游還可以讓游客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習俗,以研學為例。近年來,教育體制不斷變革的趨勢下,教育和旅游也不斷融合,其中比較典型的成果便是研學。所以研學是鼓勵學生走進自然,讓孩子接近自然,從而釋放孩子的天性,開闊其視野。社會文化和科技不斷提升的趨勢下,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研學的發展,給孩子提供了休息和鍛煉的機會,對孩子的綜合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也促進了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價值[2]。
鄉村旅游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多種模式,比較典型的有三種,分別是田園農業旅游模式、民俗風情旅游模式和農家樂旅游模式。不同的旅游模式有不同的特點,像農家樂是比較典型的鄉村旅游模式,尤其是在城市的郊區,其發展速度不斷提升。這一旅游模式主要是村莊的農民將自建的庭院提供給游客觀賞,并配套種植了大量的蔬菜和瓜果,游客在進行觀賞的同時,也可以動手采摘蔬菜和瓜果,并制作別有風味的農家菜,這樣不僅可以讓游客體驗到鄉村生活的樂趣,也可以給主人家創造一定的收入來源,這也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本模式。民俗風情旅游模式通常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像苗族、傣族等,以苗族為例,苗族擁有苗年和戲劇等風俗文化,旅游進行觀賞的時候,會體會到不同的風土人情,這對游客的精神需求,有著重要的意義。最后便是田園農業旅游模式,和前面兩種旅游模式相比較,田園模式的商業性更強,通常以農產品為主,利用村莊特色來吸引游客,游客可以采摘水果、體驗農耕勞動等,這一旅游模式也是鄉村旅游比較典型的模式[3]。
參與性和體驗性是鄉村旅游業的重要特點,在體驗經濟視角下的鄉村旅游業中,游客可以參與到各種農村活動中,這樣的旅游模式可以提高游客的參與性,豐富游客的體驗感。多數去鄉村旅游地進行旅游的游客都是城市居民,在城市生活的時候,游客很難真實地感受到農耕的辛苦和魅力,通過參與農耕活動,游客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鄉土生活。和農民接觸的過程中,游客也可以了解一些農業知識。像農作物的種植,不同的種植物需要在不同的氣候和條件下種植,這樣的旅游體驗不僅可以豐富游客的生活,還可以豐富游客的情感體驗,這對社會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4]。
情感需求是旅游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多游客出去旅游都是抱著散心和放松的想法,也有游客是因為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困擾,想要通過旅游放松心境。所以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游客感知價值,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滿足游客的情感需求。鄉村旅游地在提供地點的基礎上,還為游客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其中比較典型的有自助服務。游客可以通過自主的模式體驗居家式的旅游服務,這樣可以給游客良好的旅游體驗,從而滿足游客的情感需求。除此之外,多數鄉村旅游地都具備獨特的風俗民情,所以能給游客帶來不同的旅游體驗,這也是游客走進自然的重要方式,這對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5]。
在體驗式旅游中,游客感知價值是重要內容,也是決定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鄉村旅游地的開創者,一定要注重游客感知價值,這樣才能讓游客在旅游的時候擁有一個良好的體驗。所謂游客感知價值,主要是指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所感受的、所聽到的、所看見的事物是否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標。如果是服務型旅游業,其服務是否達到了自己的標準等。在這個過程中,游客可以對自己的感受進行評價,并判斷自己的付出和回報是否成正比。如果判斷的結果是比較滿意的,說明游客感知價值比較良好。由于鄉村旅游模式的種類比較豐富,所以不同的旅游模式,游客感知價值也不同。針對這一情況,游客感知價值沒有辦法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最大的依據是游客的評價。所以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開創者要注重游客的評價,站在游客的角度分析鄉村旅游地,這樣可以讓游客體驗到良好的服務,也可以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6]。
要在體驗經濟視角下對鄉村旅游地游客感知價值進行分析,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功能性價值。功能性價值通常是指旅游產品和服務。如果這兩者都不能達到游客的心理價值,那么游客感知價值就不合格,這個過程中,需要從食住行等三個方面來進行判斷。其次,享樂價值。旅游的初衷主要以玩樂為主,也可以被稱之為享樂。所以,游客感知價值主要以情感體驗為主,其中包含了文化價值和玩樂價值。如果游客旅游的過程中,這兩者都沒有得到滿足,那么游客的享樂感知價值不合格。情感體驗是游客感知價值判斷的關鍵,所以創辦者需要提高情感價值在鄉村旅游地中的占比;多數游客在來鄉村旅游之前,并沒有接觸到農耕文化,所以要滿足游客的玩樂文化,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和新鮮感。這個過程中,游客產生的情緒便是游客感知價值。在玩樂的過程中,游客的情緒多樣化的,其中包含了激動、勞累和開心,這些情緒也是游客對旅游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所以鄉村旅游地要注重游客的情感體驗。在選擇鄉村旅游地的初期,多數游客都是抱著放松的目的,所以鄉村旅游地的自然風景是游客感知價值的重要部分,讓游客在風景中認同旅游價值,這樣可以提高鄉村旅游業的質量,從而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7]。
感知價值,從理論的角度來說,它是消費者體驗和體驗質量的概述,將其應用到旅游行業中,從體驗經濟視角下分析,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功能價值,另一部分是享樂價值,要增加游客的感知價值,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功能性價值的范疇比較廣泛,比較典型的有便利價值、感知利失和服務價值等。旅游的過程中,要增加游客的功能性價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給游客提供旅途中的便利。和城市交通相比較,鄉村旅游地的交通缺乏一定的便捷性,所以很多游客會選擇自行駕車,但停車場是一個重要問題。很多旅游地為了節約空間,增加經濟收益,并沒有設置足夠的停車位,這給游客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針對這一情況,鄉村旅游創辦者在開創旅游場所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這一問題,增加停車位,設計合理的停車場所,在旅游旺季的時候,還可以在場外劃分一定的區域作為停車場,這樣可以給旅游提供巨大的便捷,增加其便利價值。其次,平衡游客的感知利失。所謂感知利失是指游客在旅途中的得失體驗,關于這一價值體驗,不同思維角度所看待的事物都不同,喜愛風景的游客在面對優美的風景時,會覺得旅途都是獲取,但注重細節的旅客如果沒有足夠的舒適度,會感覺整個旅途都是虧損。所以,旅游地的創辦者在開創景區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一點,盡可能地平衡游客的感知利失,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游客的功能性價值。最后,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旅游業本身就屬于服務行業,所以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游客的服務價值體驗。要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務,需要規范管理制度。以食物標準為例,景區食物價格高于市場價是正?,F象,因為人工成本較高,但鄉村旅游地的食物和商品主要以農業副產品為主,無論是人工還是包裝,其成本相對都比較低,所以在制定食物和商品價格的時候,不能虛報價格,定價要合理。除此之外,要注重游客的飲食質量。游客選擇鄉村旅游場所,主要是為了體驗淳樸民風,有一個良好的旅游體驗,飲食是鄉村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所以鄉村旅游地的飲食要保障質量,從而豐富游客的感官體驗。
享樂價值是非實用性價值,更多的偏向于體驗和情感價值,關于享樂價值的定義比較廣泛,比較具象的形象有文化、社會性和情感性,這些價值都屬于享樂價值的范疇。所以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提高游客的感知價值,需要增加游客的享樂價值,要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增加新知文化。所謂新知文化,是指傳統文化的創新。以“景德鎮陶瓷”為例,陶瓷是景德鎮的典型代表,多數游客都是慕名而去,但景德鎮的陶瓷之所以能源遠流長,是因為除了傳統技藝之外,當地旅游地更注重創新。除了工藝品的展示,很多景區提供了游客動手制作的機會,游客可以自己手動,切身地感受陶瓷文化,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游客的感官價值,還可以滿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其次,提高旅游地的社會性價值。社會性價值更多注重文化的傳承,以剪紙為例,很多鄉村旅游產業中還保存著扎染、剪紙等傳統工藝,像剪紙不僅是一門技藝,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鮮明的社會價值。所以,鄉村旅游地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經典文化的傳承,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可以了解我國傳統的歷史文化,從而增加自身的學識,這樣的旅游產業具有鮮明的社會價值。最后,加強游客的情感體驗。情感價值是感知價值的核心,所以經濟體驗視角下,鄉村旅游地要增加游客的感知價值,一定要豐富游客的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體驗鄉村旅游是走進自然的重要方式,游客通過感知自然、了解自然從而拉近和自然的距離,這是一種天然的價值。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鄉村旅游是獲取經濟效益的一種方式,但是創辦者在獲取經濟的同時,要滿足游客感知價值,這樣才能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