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通
(長春光華學院 吉林·長春 130033)
大學生學風一般指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行為規范與精神面貌的綜合體現,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種表達。良好的學風建設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化理論技能、提高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如今大多數高校學風建設還存在著些不足,也給學風建設的發展與推廣造成一定困難。
高校校風建設的完善程度決定了管理和教育的成果,雖然大多高校也制定了相應章程與規章制度,但重視程度不高、各單位協調配合度不夠、執行能力不強、實踐效果不明顯。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注重“以人為本”,了解教師與學生的需求,將規章制度落到實處,增加趣味性,提高其興趣與參與度,實施評價與獎勵制度,促進其學風建設。
高校教師與初高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完全不同,高校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自我管理與吸納能力,也更加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內容不能與社會實踐接軌,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嚴重,教學內容單一,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調整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創新教學內容,增強育人意識。加強對學生管理,因材施教,注重學風建設。
如今高校中大多數學生為00后,是備受關注與寵愛的一代人,學生們自我意識較強,缺乏集體觀念。心智尚未成熟,對未來沒有良好、明確的規劃,沒有危機意識,還處在“上了大學就輕松了”的自我沉醉中。自我約束能力低,常常沉迷于網絡,生活習慣散漫,課堂紀律混亂。對于學生而言,加強學風建設應該注重榜樣作用,增強集體意識,改變個人主義,通過正確引導使學生學會自糾自查,文藝創作便是其直觀的引導之一。
高等教育培養校園的優良學風,是推進高校素質教育的本質,更是緊抓教育教學質量的根基,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條件,優良的學風能夠營造好的育人環境,培養學生精神文明建設。文藝創作只有扎根于現實生活才能有其生命力,高校中的文藝創作也是如此,它是大學生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又是一面鏡子,通過文藝創作、文化活動能更直接的反映出學風建設及文化建設的內涵,反映高校學生價值觀與道德風尚。優秀的文藝作品能夠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以正確的價值取向助力學風發展,對大學生素質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從而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同樣,文藝創作也需要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以傳統文化為根基,扎根于人民,創作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以追求真善美的為目的的優秀作品。
學風建設的根本是文化,抓牢文化根基才能更有效的促進校園學風建設,高校是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同時,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文化創新性發展離不開高校優良學風的熏陶與培養。大學生學風是一所大學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與成果展現,也關乎著高校的生存與發展。優良學風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不斷汲取養分,是建設高校優良學風的有效手段。反過來說,建設高校優良學風,同樣是一種通過社會實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的方式。這種方式成功發揮出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立足于社會實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創新起到重要貢獻。除此之外,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文化的作用及對人的影響,不僅僅是文藝作品正確價值導向,更需要傳播的載體,依托于各種不同形式的文化氛圍與文化活動,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文化活動能夠促進文化育人,對大學生教育起到積極作用。所以高校優良學風建設,可以營造出優良的以文化人的育人環境,進一步有效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做到以文化人,為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及高校優良學風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加強學生思想引領,以學校的發展理念與思路為指引,以學校開展的養成教育工程為依托,重點突出學生思想與素質教育,一方面在于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學習,從中學習思想與素質教育,例如:思政課程、馬哲的學習等,通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及課程思政的學習,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藝術創作力;另一方面在于人文素質環境的熏陶,例如:組織學生收看精品劇、定期組織召開學風建設主題班會、舉辦學風建設文藝活動、雙創活動等,充分發揮各類活動中的思想導向作用,發揮優秀代表成功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個人的思想驅動力。除此之外,建立了各班級網絡群、分享線上優秀學習資源、收看央視媒體及網絡頻道優質專項思想報告及文藝演出,并整理學習心得形成報告,進一步激發全院師生的參與意識與責任感,明確學風建設要求與實施方式,從而為高校學風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障。
校園文化是校園內具有一定特色思想理念及行為規范的整體,是校園整體素質及形象的集中體現,其核心是校園精神及價值取向的表現。以環境促學風,加強校園環境的氛圍塑造,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與發展空間,針對校園內文化設施與宣傳展示等相關設施條件氛圍的營造,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優秀傳統文化搭建校園文化美的氛圍,例如,長春光華學院開展的養成教育工程優秀的文章、典型的做法及大學生學風建設育人體系等營造在校園的展覽館、公共休息區、校史館及其他校園環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其中還包括學院建設了以電影藝術為主題的電影產業實訓基地、特色文化氛圍墻、各專業方向實踐工作室、藝術展廳等,各專業學生根據各自專業特色創作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分享成果,比如播音與主持藝術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錄音棚里錄制了學風建設讀物,有聲廣播,在課間及放學后在學校電臺廣播,效果反響非常好。為學生們提供了文化學習、藝術創作的氛圍,形成集思想教育、文化建設、科技創新、文藝創作為一體的優秀校園文化局面,使高校師生在優秀文化環境中接收思想精神上的升華,進而潛移默化的植入于心,推動學校優良學風建設。
以文藝活動為載體,重點在于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充分帶動學生團隊的積極性與能動性,讓大學生真正通過文藝創作來樹立高校學風建設的導向引領,使其成為學風建設的充分參與者、受益者,讓不同年級學生逐步形成傳幫帶的良好示范。建設目標主要學生思想精神上的提升,重點以校園文化活動、文藝創作為載體,例如,以優秀傳統文化、家國情懷、紅色愛國主義,主旋律社會正能量為創作主題,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特征開展各項活動,以第一參與者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學校學風建設,排演校園原創話劇、微電影短片、主題性朗誦會、文藝演出、廣播劇等,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好聲音。以大型原創話劇《耀眼的弧光》育人成效為例,從劇本故事角度,真實的展現了“大國工匠”李萬君愛國敬業、大公無私的精神,通過此劇的成功演出,反映了學校在藝術創作及文化育人方面的育人價值,真正從學生思想教育上升華,既提高了學生的活動組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與創造意識,從而全面助推高校學風建設。
學風建設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戰略工程,關乎高校戰略性發展與校園學生健康成長,更是高校質量評估的重要考察部分,做好學風建設這項工作其重要的一環為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做到有章有法,以常規管理為基礎,做好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抓好各項制度管理工作,扎實構建長效機制,并形成系統系工程建設,確保學風建設工作順利有效持續開展。
從文藝創作角度而言,學院每年創作大量的文藝作品及文化演出,并根據產學研教育及校、地、政合作培育了眾多藝術成果,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根據大型原創話劇《耀眼的弧光》育人成效為例,學院從教研、科研方面相繼出臺了相關工作實施方案及管理制度,推行“藝術實踐學分制”,并將此納入到學生大學四年的人才培養中,學生通過教學實踐、課后藝術創作、展演、參賽獲獎等環節,將藝術實踐學分制得到認定,強化考核;另一方面,推行輪換班導師制度,責任到人,以學工系統為主要抓手,教師團隊深入管理,結合第二課堂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加速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真正意義上從制度管理體系上得以保障,從而全方位立體化的加強學風建設。
話劇《耀眼的弧光》以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技師、長春光華學院大學生德育導師、“大國工匠”李萬君為故事原型創作完成,通過李萬君老師的愛國精神、敬業精神、無私奉獻精神以及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心,講述了李萬君在平凡崗位上攻關一次次技術難題,為中國高鐵事業高速發展做出極大貢獻的故事。該劇既是一次很好的思政課,又是一次很好的學風建設專項學習,通過演員細膩的情感把握與超強的舞臺控制力,一次次的將觀眾情緒推向高潮,真實感受話劇中人物心理的脈動與心跳。該劇在舞臺呈現上運用舞臺虛擬投影技術與電影數字三維多層渲染與合成技術高度還原李萬君工作車間的場景,該劇的故事原型李萬君老師在現場看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學風建設重在學生團體參與,真實感受。該劇創作團隊為學院師生共同完成,覆蓋面之廣,參與學生涵蓋學院各專業各方向,前期參與編劇工作的部分學生深入李萬君工作車間采訪、調研,近距離的感受故事本身的價值與思想內涵。參與該劇演員的表演系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劇中人物完美升華,準確把握劇中人物定位與人物性格特點,成功塑造劇中的人物形象,收益頗豐。電影美術系方向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所學,大量查閱了故事中涉及的各個階段的道具與服裝,從專業本身融入話劇,并完成劇中各個角色的服裝、人物妝容、場景道具等工作。除此之外,學校還有很多志愿者參與進來,為來看劇的觀眾做了講解與引領,并為他們展示了學校學生的精神面貌與綜合素質。并且在話劇演出之外,開展了學風建設周邊活動,學院師生還組織學生們形成了觀影心得體會,并將優秀的文章編制成冊,供全校學生閱讀觀看。還根據話劇內容組織開展了以學風建設為主題的班會,同學們都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真切實感。整體看這是一個很成功且具分享意義的文藝創作,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文藝創作中,通過話劇整個過程的磨煉,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與創新創造能力,進而不斷提高學校校園文化品位,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為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與學生建設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文藝創作與文化活動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門,是大學生豐富校園生活校園文化的重要渠道,更是完善大學生思想教育及綜合素質的重要路徑,能夠讓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中有所收獲與體會。它既是一種文化育人功能,又是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既能培養大學生愛國愛校的情懷,又能塑造大學生完善的人格品質與思想價值。所以說積極向上的文藝創作與文化活動,能夠對高校大學生學風建設育人價值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長春光華學院多年來一直重視學風建設,建立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始終將優良學風作為治學之本、成才之本、立校之本。學校于2016年學校啟動養成教育工作,同時建立了養成教育研究會,將此項工作作為系統性工程實施,以養成教育為抓手,以文藝創作為載體,推動校園學風建設,打造學校育人特色,近年來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效。多年來,文藝創作多點開花,創作了紅色愛國主義教育話劇《記住老黑河》、電影短片《老黑河》、公益廣告《垃圾分類》等,創作眾多藝術作品獲得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社會反響較好,使其從文藝創作方面做好學校學風建設。長春光華學院排演的大型原創話劇《耀眼的弧光》是長春光華學院又一項學風建設樣板工程作品,通過主旋律正能量的故事創作原型塑造于舞臺,以劇育人、以文化人、將文藝創作影響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推動校園學風建設、育人特色,形成立體化、多維度、深層次、多路徑的高校學風育人體系,從真正意義上實現高校文藝創作對大學生學風建設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