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娟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烏蘭浩特 137400)
“一五三”賽教融合教學模式是指:“一”是指創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做學研改,迭代層進”教學理念,解決學生主動性不強問題;以真實情境,項目化寫作任務為載體,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課中研究學習、課后拓展學習三個階段,完成問題導學,小組促學,微課助學,討論釋學,評價測學五個關鍵環節,使學生掌握應用文寫作的基本理論,強化學生的“讀—寫—研—改”過程訓練,注重寫作主體的職業素質培養,體現過程與結果綜合能力評價,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根據不同種類文書的性質、未來崗位文種使用頻率,分別以項目、活動、案例為載體,創新思維,以“問題導學”為思維導向和內在線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營造氛圍,運用原創應用文闖關游戲為新課開展有效預熱。基于“一五三”教學模式,探尋個性案例,在課堂中如何應用“一五三”模式值得我們探索,下面將通過《應用文寫作》課程中《求職信的寫作》為例探究“一五三”教學模式。
求職信的寫作是《應用文寫作》課程求職文書模塊的重要部分,在講授求職信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求職簡歷的寫作方式,本次課將在求職簡歷的基礎上,讓同學們更加深入的掌握求職文書的重要性,并區別了求職簡歷與求職信的區別,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給大家拋出“為什么有求職簡歷還要寫作求職信?你怎么理解求職信?求職信和求職簡歷區別在哪兒?”等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并布置小組任務寫作求職信,要求每個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到任務中,小組組長起到督促和監督的作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簡歷和求職信有了簡單的了解,并且大致知道了簡歷和求職信的區別后,通過實際寫作小組探討進入課堂學習環節。
課前每個小組已經完成了求職信的寫作,通過互換的方式,在課堂上模擬求職現場,互相找出每個組的優缺點,實際通過班級模擬招聘會,模擬應聘環節,選出小組最優秀的求職信以及寫作不規范的求職信在石墨文檔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找出每組展示求職信的優缺點,在小組探究學習中糾錯、整改、完善、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達到最好的效果。
通過“讀、寫、研、改,迭代層進”的理念架構邏輯順序,運用“小組促學、微課助學、討論釋學”等關鍵步驟和策略將教學的重、難點放在學生寫作的求職信內容及格式上,小組互評完寫作好的求職信后,教師再通過展示真實案例,例糾錯點評、讓學生在糾錯點評和老師的補充點評過程中,滲入理論知識,掌握求職信寫作的方式及格式,通過真實的寫作案例,讓學生掌握求職信的寫作精髓,避免誤入求職寫作的誤區,再通過總結深化等幾個環節進行突破,使學生掌握求職信的寫作要求也就是知識點、能夠完整寫作一篇求職信也就是技能點、在寫作過程中滲透誠信寫作這一思政點,通過職信寫作“五”環節有效達成目標。
(1)通過問題導學,激發學生興趣。以求職信寫作真實項目、案例為載體,以“問題導學”為思維導向和內在線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新知識學習營造氛圍。
(2)通過小組促學,解決重點知識點。學生完成“探究案”——求職信的寫作和簡歷的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通過同層“對學”,解決一般問題,并將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求職信寫作中語言的運用、標書的方式等問題向小組提交,然后小組集中討論提交的問題,最后達成共識。教師全程參與指導。
(3)微課助學,引出重難點。針對課時重難點,教師制作微視頻,將問題形象化、生活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通過觀看微視頻,幫助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理解重點,突破難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4)研討釋學鞏固重難點。探究研習是整個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核心環節,在課堂中完成。師生通過反饋點撥、高效展示、合作交流、點評提升、歸納反思等,對核心問題展開探究,答疑解惑。
(5)評價測學,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小組促學”結束后,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教師組織學生對優缺點進行點評、對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分析,糾正錯誤,將求職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幾個重點知識進行梳理,例如,在寫作內容上要有的放矢,重點突出;介紹評價自己一定要適度,要自信不能自負,可以謙虛但不要過分謙虛。寫作格式和語言上,一定要格式完備,缺一不可,并且要區分投遞求職信的方式,網投以及現場投遞求職信的注意事項等;在求職信寫作語言上行文流暢、不寫空話套話、稱呼一定要明確等;最后在求職信寫作中融入思政教育,點出在寫作求職信時一定要誠實守信,正所謂誠實守信、“信”如其人。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鍛煉表達與交流能力,進行思維的碰撞。
總結與評價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從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結合課前自測、課中數據平臺形成性學習效果評價,教師做全方位凝練總結,并再推送全課測驗,通過“評價測學”考查學生學習效果,全面貫穿“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怕挫折、追求卓越、彰顯格局、拓展國際視野的崗位素養教育。并且在課堂中創建“賽課融通”評價,實現教學評價與競賽評價的融合。以教育教學目標為依據,系統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行為變化的信息和證據,根據賽課融通標準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運用能力、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基本要求融入教學過程和質量的考核。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實現教學評價與競賽評價的融合。
通過線上反復式復習、收集資料、挑戰難度分層作業,力求讓學生在格式準確度、文辭精準度、小組配合度、文書完成度、過程有效度、拓展廣泛度等方面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知度、對技能的掌握度。
以求職信的寫作為例,課前教師再平臺發布任務,讓學生寫作好求職信,熟悉相關文本結構,結合微課學習,及時與教師線上互動,為教師教學策略提供依據,課中根據模擬情境寫作求職信,實現師生、生生、組間完成“讀、寫、研、改、展、評”等關鍵環節,解決重難點。課后通過分層作業,挑戰最后的加分項。
除了求職信還可以以傳播文書“新聞”寫作為例,課前教師在平臺發布導學任務,學生通過網絡平臺收聽新聞,熟悉新聞文體結構,結合學習平臺“新聞六要素”微課學習,自測預習效果,及時與教師線上互動,為教師教學策略調整提供依據。課中依托寫作項目情境觀看新聞動態,尋找消息寫作角度,辨析提取素材,師生、生生、組間完成“讀、寫、研、改、展、評”等關鍵環節,運用信息技術軟件、團隊配合讀、寫、研、改、測、評、教師精講解決教學重、突破教學難點。課后拓展分層作業,團隊完成平臺知識技能點的復測,同時挑戰成立“記者采訪團”采寫稿件,推薦學生作品投稿新聞媒體平臺,按錄用發表級別給以加分鼓勵。
高效課堂的實施,高效學習小組的創建是核心,有效的評價機制是學生長期保持學習熱情的保證和催化劑。通過研讀、討論、實踐,整合大賽各環節的內容和標準,分解賽項知識點和技能點,融入課程教學。在資源轉化和教學實施過程中,做到符合行業標準、契合生產或工作過程、突出技能特色。通過嚴格教育評價,重點考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運用能力,崗位的素養要求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精細化的重要性,逐步培育師生的工匠精神。還將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基本要求融入教學過程和質量的考核,內化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