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昭軍
(江蘇省徐州市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徐州 221000)
結合《現代漢語詞典》與《教育大辭典》中對“評價”概念的闡述來看,“評價”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其是對學生個體進行科學、合理、真實、客觀、全面判斷的處理過程。多元評價具有明確的目標,即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情況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多元評價方法在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具有扎實的理論依據。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個體的智能具有多樣性,不同的個體在不同的智能層面存在差異,進而使不同個體的智能具有多樣性。智能從本質上講是由同樣重要的多種能力組成,并以相對獨立的方式表現出來,其強調個體對具體問題的解決能力,包括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個體創造或生產有效產品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來看,環境影響和制約智能的發展方向,進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智能維度,智能發展方向與程度也會表現出差異性。由此可見,多元智能理論是中職計算機學科教學中應用多元評價的重要理論依據。
此外,建構主義理論也是中職計算機學科教學中應用多元評價方法的重要理論依據。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其知識體系建構的過程,皮亞杰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在之前獲得經驗的基礎上,新掌握的經驗才會具備意義,而新經驗的進入必定會對已掌握的經驗帶來變化,進而重新建構經驗體系,這也被稱為“雙向建構”。建構主義強調的是學生對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個體的差異必定會在知識建構中表現出差異性,因此多元評價則是對學生知識體系構建的最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
中職計算機課程內容主要分為理論型課程、技能型課程、綜合實踐創新型課程等幾個部分,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其對應的評價方式不同。
多元評價目標:將多元評價目標劃分為知識性目標、技能性目標、情感性目標三項,其中知識性目標的內容可細化為了解水平、理解水平、應用水平;技能性目標的內容可細化為模仿水平、獨立操作水平、熟悉操作水平;情感性目標的內容可細化為經歷水平、反應水平、關注借鑒欣賞與領悟。對于每項具體的評價目標,需要對目標內容進行細化的、清晰的、客觀的描述,從而方便實踐應用。
多元評價主體:在以往的考試成績評價方式下,教師是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計算機課程學習中的所有的評價反饋信息均來自教師,這顯然無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使得學生的評價結果不夠客觀、全面。對學生的調查中也發現,中職生在學習計算機課程時,既在意教師的評價信息,又在意同學的評價,同時對自己也有一定的評價。因此在多元評價體系下,評價主體應進一步拓展范圍,包括計算機教師、同學、學生自己以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員等,然后結合評價實際需求和課程實際,確定各評價主體的權重。
多元評價方式:不僅關注學生期中、期末考試結果,以及對檔案袋的檢查,而且也需要重視會考測試結果,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計算機課程技能實踐項目的參與度與完成度、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來真實反映學生在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對于中職計算機課程的理論型課程內容,先明確重點教學目標,即學生對計算機相關理論知識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自主拓展和豐富相關知識體系。因此在理論型課程教學的多元評價中,明確教師與學生為多元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則采用評價表呈現,包括學生課堂表現情況表、學生自評表、教師階段抽查表,評價的內容則主要是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以及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在學生的多元評價表中,采用A、B、C、D四階打分法;課堂表現包括課前、課中、課后,其中課前評價內容為成長檔案袋、7S工作,課中評價內容為聽課、思考、紀律,課后評價內容包括成長檔案袋、7S工作。
對于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技能型課程的多元評價,要突出過程性和實踐性,注重考查學生計算機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注重技能操作過程,采用成長檔案袋的方式記錄學生計算機技能操作的過程,收錄學生計算機實踐操作項目成果或作業、作品,進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以及計算機實踐技能的動態發展過程。基于學生成長檔案袋的多元評價方法,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動態性的評價資料,而且也能夠使學生通過查看自己的成長檔案袋,進一步了解自己在計算機技能型課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困難等信息,并進行積極的反思與總結。
對于綜合型課程的多元評價,重點關注學生在理論型與技能型課程內容掌握的基礎上,對已掌握知識的創新、實踐等能力。綜合型課程的多元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同學、小組成員、其他教師等,并設置對應的評價權重。多元評價的方式包括教師評價表、學生自評表、小組評價表、互評表等。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多元評價涉及到多個評價主體,以及多個評價維度,力求達到對學生的全面、客觀、真實的評價,展現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動態學習過程情況、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因此多元評價體系包括多個評價指標,需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先通過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方式獲得各評價指標要素的權重,然后在結合權重情況加權計算學生最終的課程評價結果。
在學期開始之前,計算機教師先根據教學計劃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好多元評價方案,以及多元評價中所用到的教師評價表、自評表、互評表等所有評價表,并對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多元評價方法。在每一節課的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通過QQ或微信班級群通知學生下載該節課所用到的評價表,完成課堂學習并填寫好評價表后,與作品、作業等一起放入自己的成長檔案袋中,上交教師。在課堂上,教師則需結合教學的進程,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況,并在課下記錄到評價表中,最終與日常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資料放入學生的成長檔案袋中。
對學生日常課堂學習的多元評價,主要從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評價,整個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并總結三部分。無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學生自評,都需要結合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實際和學生個體差異等因素,設計“評價標準表”,明確優秀、良好、一般的評分標準,以便更精確、客觀的對學生完成多元評價。
在一個學期的多元評價教學周期完成后,對學生的計算機課程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相對于其他班級,應用多元評價方法的班級在期末考試的整體成績放面獲得顯著提升,且提升的幅度較大,尤其是中等成績的學生數量增加明顯,優秀的學生數量增加也十分顯著。從課堂表現評價表、教師評價表與學生自評表的統計情況來看,學生在計算機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明顯改善,并且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課前預習與課后作業對課堂學習的重要性。此外,學生在課內外開展計算機學習活動中的交流、溝通意識和能力也大幅提升,這有利于學生社交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
總體來看,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應用多元評價方法,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此外相對于傳統的課堂考試,課堂上的過程性評價更受學生歡迎,學生的課內外學習態度有所改善,評價能力和人際溝通、語言表達能力等也顯著提升,并且學生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也體現出了一定的反思認識。
通過多元評價方法體系在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可知,在多元評價下,學生充分認識了學習的重要性,激發了其學習熱情和主動性,真正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在多元評價體系應用中,需要以教學活動為核心,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為使多元評價體系在中職計算機學科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和教育價值,在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時,需融入更多實踐性的內容,制定具體課程內容的學習效果多元評價標準,并在實踐應用中不斷總結經驗,獲取普遍適用的評價標準。此外還可結合教學需求,建立一個多元評價平臺,確保多元評價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