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璽
(甘肅省平涼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平涼 744000)
當前,我國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大多數是一種符號化和流于形式的參與,合作僅停留在頂崗實習的層面上,校企之間沒有合作項目,企業設備和院校的技術人員等資源不能共享,沒有建立起利益共贏機制,參與動力不足、效率不高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健全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體制,校企如何有效合作,產教如何有效融合等問題是實踐探索層面必須要解決和研究的重大課題。
政府是制度的制定者,制度供給的多少、是否全面是影響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有效性的首要因素。政府把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作為當地的經濟人才儲備戰略,通過出臺稅收優惠政策,提升行業企業的信心。政府也為行業企業的參與提供有利環境,制定保障機制,地方政府制定符合當地方經濟發展的參與細則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政府也極力支持行業企業參與到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
雖然政府從制度上大力推動行業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但是還存在制度供給不足或不適,比如不能及時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障行業企業有效參與職業教育,致使校企之間的運作成本和分配機制等相關利益無法建立,校企之間的位、責、權、利模糊,這嚴重影響了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校企合作深入有效發展的瓶頸。
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決定行業企業能否有效參與職業教育。專業設建設既關系到職業院校的發展,又關系到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專業建設的好與壞、人才培養模式確定,對行業企業有效參與職業教育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然而,在現實的校企合作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不足。首先,職業院校供過于求的專業仍然占多數,特色優勢專業不多、不顯著。專業設置難以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市場的變化;專業設置不能與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有效銜接,就會降低對地方經濟的服務水平;落后的專業設置,就會拖后地方經濟產業變革,阻礙科學技術的進步。其次,有的職業院校專業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模式、方法落后;實驗實訓條件差,設備陳舊,致使學生很少真正進行實驗實訓操作,即使有,效果也很差;教材建設體現不出職業教育特征,反映不出新知識、新技術。
職業院校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既影響了學生對企業文化、價值觀等方面的認識,又影響了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有效性,進而間接地影響了職業教育服務地區經濟發展。
行業企業有效參與職業教育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企業規模和實力、企業所有權性質和企業管理層直接影響著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第一,企業的規模和實力主要表現在資源方面、能力方面和技術方面。這三個方面對企業有效參與職業教育的影響程度也很大,在參與中,企業首先會衡量自身的資源支撐,是否具備發揮主導作用的能力。然而,絕大多數企業在合作中不能提供足夠的實訓設備、實訓場所、沒有完善的培訓體系等資源,有的企業不能很好地支付合作成本;有些企業不能共同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不能堅持長期提供專門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的人際支持和文化支持;有些企業的技術技能水平低,難以支撐參與職業教育的技術要求等等。第二,企業所有權性質的不同,導致了企業在管理、激勵、監督和約束機制方面的不同,從而影響本企業對待參與職業教育的價值取向也不同。國有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而非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了自身發展,它們的積極性相對較高。但是,國有企業資金雄厚,核心競爭力強,管理經驗先進,這為其參與職業教育提供了方便。第三,企業的管理層參與職業教育的態度、意愿和認知也會影響校企合作的過程和效果。具備一定資金、技術技能的企業管理者能夠很好地了解企業,特別是人才需求方面,因而會積極地參與職業教育,與院校共同制定合作方案,有效處理雙方各方面的關系。
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有效性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校與企業之間找不到利益平衡點和持續合作激勵點。
趨利是企業的本質特質,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和一定數量的人才儲備。企業在參與職業教育中既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而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也可以提升本企業職工的素質,還可以幫助企業儲備人才,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對于職業院校來說,通過與企業合作,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一定的經濟報酬,而且有助于調整職業院校的專業結構、人才培養方案,進而間接提升職業院校的知名度,增強其社會服務能力等益處。因此,行業企業要有效地參與職業教育中來,企業和職業院校就需要坐下來虛心探討參與成本、獲得利益的大小等問題。
提升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有效性的首要因素應該是制度因素。行業企業如何能積極地參與職業教育?如何在與職業院校合作中實現互動和雙贏?制度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首先,對現有制度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其次,加強制度安排,創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社會環境。從而改變人們對校企合作的認識,提升社會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認同程度。最后,欲使行業企業有效參與職業教育成為制度化、常態化和規范化,國家和地方政府應以法律或法規的形式明確校企合作各方的權力、責任和義務,以提高政策的質量和效能。比如制定“獎懲激勵機制”促使行業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制定“勞動用工制度”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有效性。
加強職業院校內涵建設是提高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關鍵,這既能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又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從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現狀來看,首先,教育部職成司高職高專處處長范唯曾說:“專業建設無疑是高職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高職學校建設和發展的立足點”。因此,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打造出與產業對接的特色專業,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突出職業性的專業,從而培養既符合教學要求又滿足企業要求的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實用型高等技術人才,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其次,師資建設方面不能一味追求“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教師除了必備的知識外,還應包括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實踐知識與技能。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教師缺乏的就是企業中的“能工巧匠”,這影響到職業教育的質量。
首先,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雙方都要提高認識。目前,雙方對參與的認識依然不夠到位,對校企合作的戰略深意領會不夠,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夠,行業企業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也是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主體。這些認識對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有效性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要提升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有效性,職業院校必須要求行業企業參與到教學中來,不管在組織機構方面,還是在人員配備、管理體制等方面打破傳統思維。企業轉變觀念,要認識到自己本身也是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職業教育的整個過程中來,真正提升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有效性。其次,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要提高戰略眼光,特別是企業。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就業形勢的變化,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要求,必須用新的思維和戰略眼光來研究和對待合作。企業必須要樹立起戰略眼光,把目光投向未來,才能建立深層次的校企合作關系,實現永久持續的共贏。一個具有前瞻性戰略眼光的企業才能夠真正地去對待校企合作,在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成功案例中,有戰略眼光的企業都愿意與職業院校合作。提高企業的戰略眼光,摒棄只顧眼前利益的思想,著眼于長遠,參與的有效性定能得到提高。
為了提升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有效性,激發各方參與的內在意愿,可以突出“遵循二個原則,實施二大策略”的整體思路。二個原則是互利共贏原則和風險共擔原則。互利共贏原則指的是: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是在整合參與各方優勢的基礎上,集中各方的優勢資源來實現任何一方單干都難以達到的目標,從而實現參與各方的自我發展。這個原則的遵循,就能確立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的合理地位,也能明確正當及合理的利益和價值?;ダ糙A意味著參與方都能從合作中獲益,但不得以損害其他合作方為前提,否則會導致合作失敗?;ダ糙A的核心理念是互利共贏,利在長遠。風險共擔原則指的是: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富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往往不可避免伴有技術風險、運作風險、安全風險、經濟風險等眾多風險。為了盡量減少或避免合作中風險的發生,需要在合作時將各方合作過程中所可能遇到的風險考慮進去,校企合作參與方共同來承擔可能會遇到的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各自的利益。實施兩大策略指的是一要降低合作成本。首先,使行業企業的性質與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相匹配。其次,共同管理,降低企業管理成本。第三,著力提升學生素質。二要平衡成本收益。首先,正確處理利益分配關系。其次,積極創造合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