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珊珊 李丹丹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江蘇·連云港 222000)
臨床護理教學是一項關鍵環節,可以緊密結合患者臨床護理實踐以及護生所學課堂基礎理論知識,可幫助護生將專業護士應具備專業態度、技能以及行為獲得,是一項重要教學途徑,將臨床教學管理強化,可將臨床教學質量有效提高。相關文獻報道,利用臨床實踐教學評價手段,可對醫院臨床帶教老師教學活動進行及時反饋以及矯正,有助于實習醫師將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進一步提高,最終促進臨床護理教學質量提高。我校近年來通過護理專業教學改革,對臨床教學質量評價進行不斷研究,將一整套相關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期望在實踐中可將良好效果獲得。
對護理專業臨床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相應分析,包括教學實習、課間見習、畢業實習,對于各個環節來說,均應該明確相應教學質量評價指標。
護理臨床教學階段中,課間見習屬于重要實踐課,學校老師應對其帶教任務進行承擔,臨床護理人員應提供配合以及支持,在這一評價指標中,需要評價護生三個方面,第一是學習態度,第二是知識與技能,第三是見習報告。學習態度主要表現在見習前的預習、勞動紀律、對患者態度、對醫務人員態度等;知識與技能主要表現在回答問題、見習期間相關操作,例如臨床常用護理操作、健康評估操作等;在見習過程中,護生可對遇到的病案進行客觀再現,結合生理、病理以及臨床護理等專科知識,對其進行表述以及理解,評價課間見習的人員是任課老師,通過對見習報告進行觀察、提問以及批閱,綜合評定每一位護生課間見習情況,本課程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包括見習報告成績。
在第三學期開展為期四周的基礎護理教學學習,對《護理學基礎》課程的知識進行理解以及鞏固,可以有效提升護生技能。這一評價指標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第一是實習態度,第二是實踐技能,第三是實習小結。其中實習態度主要是指護生對患者、對帶教老師以及對基礎生活護理的態度;實踐技能考核過程中,主要考核基礎護理操作,考核項目根據實習大綱來確定;實習小結過程中,護生應根據實習大綱要求,將實習目標達標情況如實記錄,對未達標原因進行分析,在小節中,將實習感受描述,描述對專業思想的認知。醫院護理部應將考核小組組織,深入病區,為護生提供實習結束前的床邊操作考核。對于病區帶教老師來說,應在護生自我小結前提下,對病區其他醫護人員以及患者意見進行廣泛征求,與操作考核、平時觀察等情況進行相應結合,為其提供書面評價,打出教學實習總體成績評分,護生學期評語掛鉤教學實習評語。
我校已經使用至少十年畢業實習大綱,分為科目標、總目標以及周目標。根據畢業實習不同目標,根據時間要求,畢業實習質量評價分為整體護理綜合能力考核、出科操作考核、出科理論考核、周目標考核。
參照實習科目標,將其分解,可以獲得實習周目標,包括基礎護理以及專科護理,分別具備技能目標以及知識目標。病區帶教老師應在每周或者隔周的周末對護生周目標達標情況進行隨機抽查,首先讓護生將周目標要求說出,根據目標要求,將專科護理知識或者技能目標考核,將基礎護理知識或者技能目標考核,在護生實習平時成績中計入考核結果。
以科目標要求為基礎,通過出科操作考核形式以及出科理論考核形式,測試相關目標達標情況。醫院以及學校應在各個科室出科前聯合,為護生提供出科理論考核,在試題確定過程中,將科目標知識點突出,對醫院小講課以及護理教學查房中護理新進展內容進行充分體現,在整個畢業實習過程中,護生返回學校次數是五次,對學校統一組織的出科理論考核積極參加,學校應根據實習護生的輪轉安排來集中開展五次外科、內科、兒科、婦科、急救護理以及基礎護理的出科理論考核,護生應同時參加醫院帶教老師命題的出科理論考核,根據實習科目標技能要求,開展出科技能考核,帶教老師應在實習結束出科前抽考護生基礎護理單項操作項目或者專科護理,在結束科室實習時,護生畢業實習成績一部分包括操作考核成績以及理論考核成績。
在外科以及內科實習結束前,參考畢業實習總目標,考核護生整體護理綜合質量,從護生評估患者護理、健康問題確定、護理目標確定、護理計劃制定、將具體護理措施提出、將相關護理措施實施等方面,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利用整體護理能力考核,可對護生綜合能力進行全面反映,包括應急能力、分析歸納能力、表達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操作能力等,醫院護理部將這一考核組織,各個層次帶教老師需要將監考小組組成,每組包括2~3人,在護生分管患者范圍內,將一級護理患者選擇,考核護生床邊整體護理綜合能力,畢業成績一部分是整體護理綜合考核成績。
我校針對這一評價工作開展再評價,即評價復核或者評價審議,可確定該評價工作是否有有效性以及科學性,評價評價工作本身。
利用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對醫院帶教老師了解評價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為98%,認為整個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合理性、科學性以及嚴密性,與護理專業培養目標要求符合,評價工作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安排合理,評價結果有效可靠,在開展臨床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工作之后,醫院帶教老師可認真評價實習護生,將我校評價方法向其他院校推薦,獲得一致好評。
我們針對2019級護理專業共計200名護生進行畢業前問卷調查,為了了解受評對象認可整個評價工作程度,了解相關建議,結果顯示,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開展教學質量評價,95%護生認為非常必要,滿意學校命題的出科理論考核人員占比75%,其中25%護生認為部分試題與臨床實際偏離,滿意醫院帶教老師命題的出科理論考核占比90%,滿意課間見習評價工作占比89%,滿意教學實習評價工作占比92%。
學校在各種臨床實踐教學活動開展之前,將評價指標要求分別發放給護生以及醫院帶教老師,在整個臨床實踐教學活動中,可將實習目標范圍有效控制,避免帶教工作隨意,避免護理實習盲目,對于醫院帶教老師來說,可圍繞實習目標,將護理教學查房以及小講課開展,整體培養護生護理能力,利用各種考核,醫院帶教老師可將帶教期間發生情況充分掌握,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對其進行矯正以及反饋,護生可根據實習目標,主動溝通帶教老師,將實習機會爭取,順利通過教學評價。
在近年來,我國不斷擴大高等護理教育規模,增加專業護理人才培養數量,對于護理專業護生來說,在臨床實習階段,可將高素質培養,是關鍵時期,臨床護理管理人員以及護理教育者應對其加強重視,各種原因干擾,對于不同教學醫院以及學校來說,在考核護理護生實習質量過程中,標準各不相同,存在一定不足。因此,臨床應在分析、總結、查閱國內外文獻基礎上,聯合其他關于護理學生臨床實習質量評價方面文獻,將臨床護理帶教老師、護理專家選擇,利用開放式問卷,對相關內容進行調查,了解護理護生實習質量評價方法、方式,了解對考評項目的建議以及看法,將指標體系草案初步形成,一級指標五個,二級指標十一個,三級指標四十五個。在評價過程中,量化評估學員能力,在評分系統中,共計3個等級,采用9分制評分,不滿意、滿意、優秀分值分別是1分至3分、4分至6分、7分至9分。在構建護理專業臨床實習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運用專家咨詢法,結果得出,咨詢專家權威性、協調性、積極性均較高,變異系數小,各級指標包含內容全面詳細,在臨床實際使用過程中,根據各級醫院院校要求以及教學醫院情況,可以對其進行參考以及調整,確保指標體系更加合理、科學、可行、全面。
應用臨床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臨床應用意義較高,多年應用以來,可利用這一評價體系,將醫院護理臨床帶教有序規范進行,將護生以及帶教老師雙方教與學的積極性相應調動,根據實習目標,環環相扣,層層考核,確保臨床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在評價期間存在一定問題,應對其進行完善以及改進。
在我校臨床教學質量評價中,對護生能力評價較為重視,強調考核護生,相對而言,對臨床帶教老師教學工作評價較為忽視。全面臨床教學評價包括對教師工作評價、對教學工作評價、對護生能力評價,通過評價教學工作,可對帶教計劃合理性進行充分了解,也可以了解帶教計劃及時落實性,評價帶教老師教學能力、教學態度以及責任心等情況,可將優秀帶教老師及時發現,有助于護理部應用激勵機制,為其提供依據,也可以對帶教師資隊伍進行及時調整。在今后工作中,我們準備與醫院護理部加強合作,在護生出科時,利用無記名調查,應用座談會等形式,將護生對帶教老師以及教學工作的意見聽取,另外,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向各個相關科室深入,參與護理教學查房以及小講課,對帶教計劃以及記錄進行查閱,評價帶教工作。
隨著臨床迅猛發展科學技術、轉變醫學護理模式,提出了諸多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以及新理論,這些新的東西層出不窮,臨床帶教者應不斷更新以及不斷學習,才能將護理新動態、新技術充分掌握,然后向護生傳授,在評價護生過程中,評價指標內涵應貼近臨床,與自身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加強,在臨床實踐評價過程中,注意實際聯系理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科書內容。
護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實踐性很強,在護理教學環節中,臨床教學十分重要,是重點環節。隨著轉變醫學模式以及發展社會經濟,不斷擴大護理服務范圍以及內涵,我們需要面對一些新的問題,醫院以及學校應通力合作,將臨床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共同解決,可以將臨床教學質量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