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他的事跡,美國記者的報道這樣說:聯軍兄弟匍匐在地爬向他們的陣地,而后背時時透出股涼氣,他們在胸口劃著十字,期望上帝保佑他們平安爬進地堡。
后來,被俘的美軍也交待:因為“死神”的存在,當時聯軍士兵惶惶不可終日,很多人連上廁所都不敢,就怕一出去沒命了。
“死神”是誰?他就是被稱為“狙擊王”的張桃芳。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出兵朝鮮。抗美援朝志愿軍開始招兵后,張桃芳第一個報名參了軍。
剛到戰場時,團部舉行打靶比賽。一開始張桃芳信心滿滿,因為他爺爺曾傳下來一支鳥槍,在家常用槍打鳥。果然那次比賽張桃芳“一舉成名”,不是因為成績突出,而是三顆子彈全部脫靶。
張桃芳一琢磨,之前他用的是三八大蓋,可現在換成了蘇聯制造的莫辛-納甘步槍。這種槍威力更大,但后坐力也更大,而且槍管更短,射擊精度相對較差。但三個月后,就是憑借著這把步槍,張桃芳成了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狙擊王。
槍槍脫靶之后,連長把張桃芳“發配”到了伙房。張桃芳經常一個人端著槍苦練瞄準。白天對著樹枝練,晚上對著燈芯練。他感覺自己端槍不穩,于是找塊破布包上沙土,把十幾斤重的沙包綁在胳膊上練,胳膊腫了都不肯取下來。
1953年1月,張桃芳的部隊換防到了上甘嶺。當時志愿軍家底太薄,而美軍裝備精良,直接把坦克開到前沿陣地,只要打他一槍,他就給咱們十炮。所以上級命令“不能隨便開槍”,以免招來無謂的損失。志愿軍整天貓在又冷又濕的坑道里,355團九連副連長徐世禎咽不下這口氣,溜入坑道,爬到前面,突開冷槍,一連干掉了七個敵人。本來以為回去會被處分,可上級不僅沒有處罰,反而還發了嘉獎令,同時時任24軍軍長的皮定均下達了一道新的命令,不但要打冷槍(狙擊),而且要全軍狙擊。一場全軍狙擊運動開始了。
命令下達后,張桃芳出手了,可第一槍雖然打中了敵人,但沒有打中要害。反復摸索后,他總結出一套經驗:敵人上山時瞄準腦袋,因為上山人往前跑,瞄準腦袋,即使打不到腦袋,也能打到胸部要害。敵人下山時要瞄準他的腳,這樣正好能打到他的頭或胸部。就這樣憑著苦練和琢磨,上陣幾天一下就殲滅了71個敵人。
打那開始張桃芳每次出戰都有斬獲,很快殲滅的人數就過了百人大關。但就在張桃芳創造一個又一個驕人戰績的時候,危險也在不知不覺中降臨。1953年夏天,張桃芳和往常一樣,向4號狙擊臺走去,突然頭頂“嚓”的一聲,張桃芳本能地低了一下頭,一顆子彈貼著他的頭皮飛了出去,直覺告訴他,突如其來的這一槍,背后是一個高手。原來因為“死神”張桃芳的存在,美軍調來了代號“幽靈”的王牌狙擊手,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干掉張桃芳!
此時的上甘嶺沒有草木,沒有炮火,一片死寂。張桃芳甩掉大衣,算好時機,突然從戰壕中躍出,這時敵人的槍響了,張桃芳倒進狙擊臺。原來他是假裝中彈,以自己為誘餌讓對方開槍暴露位置。
果然敵人陣地上的兩塊巨石之間,有一挺M12重機槍,而掩體后一個腦袋正悄悄地探出來。說時遲那時快,張桃芳槍托抵肩、鎖定目標、扣動扳機,而幾乎同時,對面的美軍陣地上,狙擊手的槍也響了,子彈飛速而過。
電光火石之間,兩名頂尖高手完成了狙擊對決。結果張桃芳的子彈擊碎了“幽靈”的腦袋,而“幽靈”的子彈則擦著張桃芳的頭皮射進了泥土。
當中美雙方在板門店最終簽署停戰協議時,33天里,張桃芳以442發子彈,打死打傷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
2007年,張桃芳在山東濰坊逝世,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而伴隨他在朝鮮戰場上奮勇殺敵的那桿步槍,目前陳列在中國軍事博物館內,接受后人的瞻仰,也成為那段血與火的歲月的見證。
資料來源:搜狐網、騰訊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