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誕生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中的概念——元宇宙,成為了2021年整個IT行業為數不多的“驚喜”,而且熱度在持續發酵。
Facebook宣布更名Meta全力進軍“元宇宙”,微軟、騰訊、字節跳動、網易、百度等科技巨頭也競相布局元宇宙相關產業。
幾個月的時間,元宇宙以不可控的態勢,直接引爆資本圈。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主動與元宇宙發生聯系。目前元宇宙概念股共有76只,主要集中于計算機軟件與服務、游戲、傳媒影視、電子、通信等。
元宇宙沒有統一的定義,100個人有100個定義和描述。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元宇宙更多是真實和虛擬世界一體化的全新的世界。
作為技術進步的產物,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的探索和實踐。其本身描繪了一個場景是交互技術,交互技術的進步,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創造性,同時,數字資產的價值也會被重新認識,推動著我們思考并著手建設一個完整的數字經濟和數字世界的行為準則。
從應用層面來看,其不單是產業、技術或者用戶需求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新商業機會的風口,而是一個長期、方向性的發展過程,需要有長期的投入和產業鏈的建設。
在未來場景中,元宇宙的發展涉及到很多跨元宇宙的資產。不過,資本操縱、輿論泡沫、倫理制約、壟斷張力、產業內卷、算力壓力、經濟風險、沉迷風險、隱私風險、知識產權等都是元宇宙存在的風險。
元宇宙時代必然來臨但不是眼下,其發展是漸進的。想要要成為現實,仍需要解決三大技術難點:算力、算法與高昂的VR內容制作成本。
“說實話,元宇宙有關的討論都是在資本和媒體層面,幾乎沒有聽到真正去做產品的人在討論,因為這確實是很遠的目標,需要產品和技術有所突破才能實現,不在最近兩三年。”嗶哩嗶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睿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