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

電商達人樊小慧一直留著一個破損的廉價拍攝支架,陪伴她從第一次拍抖音到現在,上面的銹跡見證她的賬號從零走到了600萬粉絲。
一開始拍視頻,她、孩子、手機和支架就是一支隊伍。她拍視頻用心,有時候想拍買菜路過一條街的鏡頭,因為路上全是人,她從早晨等到下午,人少時趕緊拍下鏡頭。更多的時候,她出現在河南農村的田間地頭、廚房灶臺,做出一盤盤可口的飯菜。
樊小慧的河南老鄉賀貫全,一天里三分之一的時間都站在黏膩潮濕的土地里,直播挖山藥工人的日常。有時候直播間沒人,他也堅持站在地里——因為直播不能斷,他始終相信堅持就有回報。后來,在線人數從幾人達到1.5萬人,觀看人數達到200萬。
觀眾們看不到的是,這個在地里的年輕人,笨拙地拿著三腳架,上面卡著充電寶、手機,工人往前挖,他緊跟著往前挪,這一塊地挖完,他跟著往另一塊地去。直播挖山藥,就像在河南大地上尋寶,考驗賀貫全在土地上的控場能力。
同樣做農產品的王奕婷,從鄭州出發,奔波在全國的果園,用親切的河南方言直播介紹著各地的特色水果。玉菇、丑橘、西梅……她每做一個單品要在產地待上一個月,經歷果子從將熟到成熟、包果園的全過程。
來自河南的他們勤勞、能吃苦、熱愛自己的事業,也敢于走出舒適區,尋找新的人生可能,通過抖音,把家鄉河南的美食特產帶給全國的觀眾,讓人們看到河南很“中”。
牛骨、驢皮、雞鴨……不管菜板上的食材是什么,樊小慧總是大刀一揮,將之劈開斬碎,胳膊一甩,洗凈下鍋,搭上新鮮的配菜,炒拌燉醬……誘人可口的家常菜端上桌來。樊小慧今年29歲,在抖音上的賬號有618萬粉絲,更新的做菜視頻超過200個,每道菜都不重樣。
這個長著娃娃臉的河南女人,是一個男孩的母親、一位軍人的妻子。她在綠油油的菜地里摘菜,也扛著柴火走在鄉間小路上。因為干活而雙手粗糙的她,總是化著適宜得體的淡妝,在鏡頭前認真地做好每一道菜。
“抖音就是給普通老百姓的平臺,只要你用心去拍,分享生活,就會有施展空間。”她從記錄獨自帶娃的日常開始,探親、做美食,最初沒幾個粉絲,現在每個視頻的點贊數基本都有幾十萬。
比樊小慧小一歲的賀貫全,從2019年12月開始在抖音上做山藥電商。去年的電商活動中,賀貫全賣的河南溫縣山藥訂單量爆發性增長,兩個小時達到2000單,獲得抖音生鮮全國前三名的好成績。
“外邊的人很難買到正宗的懷山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河南周口人賀貫全查文獻、找資料以及走訪調研發現,河南溫縣山藥名氣很大,但是因為銷售渠道窄、每年的產量比較低,河南以外的顧客很少接觸。看好農業電商的賀貫全來到溫縣合作社,負責網上銷售山藥。
剛來的時候是零基礎、零粉絲,他通過不停地直播,粉絲慢慢往上漲,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現在他去縣城里,很多人會和他主動打招呼,“賀司令,吃面條了嗎?”人們記得這個總是在山藥地里直播,休息時端著一碗面條當午飯的年輕人。
鄭州女孩王奕婷,則走了一條更為“硬核”的水果供應鏈創業路,在全國各地的水果產地,為消費者挑選最可口的水果。
王奕婷一開始只是跟著大家一起玩抖音,后來慢慢地跟粉絲建立了信任,恰好父母的生意也需要接手,于是2021年的3月,她通過抖音賬號,正式走上選品帶貨之路。
丑橘是王奕婷線上帶的第一個水果種類。她當時只有不到2萬的粉絲,但這一個單品就賣出了3萬多單。截至2021年8月,她已經沖出315萬的成績。
樊小慧結婚后,她和軍人丈夫在一起的時間不多,大多時候是在家一個人帶孩子,“壓力大的都快變成神經病了,對著墻天天自言自語”。
想著不能這樣下去了,她開始擺攤賣盒飯和小吃,也開始拍抖音。樊小慧早上會提前把孩子送到學校。忙到晚上,兒子困了,樊小慧就把他放到三輪車前面的雙排座,蓋上被子讓他睡覺。
她拍視頻又拼又狠。為了拍滿意的油炸的鏡頭,會反復撈出來炸三四遍,手都燙破了。2020年的冬天,她騎著三輪去扛黃豆,一大袋子110多斤重,第二天,她的左胳膊腫起來了,第三天,疼痛才遲鈍地傳來。
兼顧孩子和事業的艱難,王奕婷也強烈感受過。供應鏈行業里的女人不多,年輕人體力好,但經驗不足;經驗足的,卻年齡大、體力不支。1989年生的她,在成為母親之后,頻繁出差,經常是回家幾天,又得匆忙趕到下一個產地。
在山東莘縣的玉菇產地,王奕婷一天要轉接近20個果園,因為對品質要求高,最后就定下來一兩個。去四川產地嘗丑橘,每去一個果園,王奕婷要吃十幾個橘子,嘴里長滿口腔潰瘍。
和王奕婷一樣,賀貫全也是從舒適區走出來,開辟了一條創業路。兩年前,他還是鄭州一家電子科技公司的合伙人,每天在辦公室喝茶聊天談業務。2019年,他看準電商創業“三農”產品,從城市回到農村,天天和農民們待在一起。
由于第一個月抖音的粉絲量還不到1000,賀貫全賣不了貨,他開始每天維持8個小時的直播。早上出門,他背個書包,裝著面條、礦泉水、火腿腸,還有暖寶寶、幾雙襪子。他拿著支架跟工人聊天,講解山藥采挖、功效作用。土地黏膩又潮濕,每走一步都像在泥地里打滾。盡管他腰上別著保溫壺,但是為了不離開地頭、少上廁所,只得少喝水。中午休息的時候,靴子脫下來,用小樹枝能搗出很厚的一層土。
今年的洪災,對于河南的農業創業者來說是難以忘記的。賀貫全還記得7月23日從鄭州回到溫縣,村里被淹得看不到路,他預計今年的損失超過一半。
但大家從來沒有抱怨,紛紛幫助家鄉救災。河南暴雨時,正在甘肅民勤選品的王奕婷,在第一時間捐了錢。她弟弟還拉著一車的物資送到了災區。樊小慧也為災區捐了錢,跟著大貨車去了一趟新鄉送消毒液。“我沒有太大的能力,想著能去做一點能力所能及的事。”
當他們越來越強大,也能幫助更多的人。樊小慧受捐助長大,奶奶也常常告訴她要多幫助別人。樊小慧現在幫忙供著叔叔家的兩個孩子讀書。“他們和我小時候一樣,一年到頭都沒幾件衣服換。”
經常有六七十歲的老人來買賀貫全的山藥,問題會多一些,他會一一回答。此外,所有客戶在收到山藥的24小時之內,都會收到客服電話,講解山藥存放方式、回訪是否有問題等。
賀貫全和當地談好,以扶貧形式,收購當地留守老人種的山藥。合作社提供機器和人力,幫老人把山藥挖出來,他以市場高價收走和銷售。
挖掘季節,他每天會雇傭40個工人,其中不乏六七十歲的老人,負責摳掉山藥附著的泥土以及打包,老人們聚在一起,一邊工作一邊聊聊天,也能掙錢。
他的創業,還帶動了一批年輕人就業。開始時賀貫全一個人就是客服,訂單量增加之后,他雇用了村里的年輕女性來做客服。她們平時騎個電瓶車來上班,有人也帶著孩子,時間靈活,工作也能兼顧家庭。
做水果供應鏈的王奕婷,為了不讓客戶失望,選品的標準越來越嚴格。她每次會提前7-10天進園子里看果子,如果符合標準,交定金談價格,包下果園,等到水果熟到一定程度,再來采摘。水果拉到倉庫,工人進行各種級別的分選、打包快遞。
“很多沒有從事水果的人,第一反應是我們做農業的人都是一些大老粗,但其實不是,做農業的人,自己擁有標準是很重要的。”她越來越熱愛這一行。
盡管辛苦,王奕婷感覺每天都在學習新東西。獲得粉絲的信任,讓她更加開心。“姐你介紹的很好吃,我又回購了。”評論讓她有了做得更好的動力,她希望等到明年,可以多開幾個品類,讓更多人嘗到她供應鏈上的果子。
9月7日-14日,抖音電商推出“豫你同在·河南好物賣全國”援豫復蘇活動專項活動。活動中,平臺投入千萬補貼扶持河南優質特產,并開設話題“河南真中”,為河南復產復工加油打氣。包括樊小慧、賀貫全、王奕婷在內的河南達人也將持續得到平臺支持,合力拉動當地貨品銷售增長,把河南好物賣向全國。
(本文轉載自《鳳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