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淑秀 譚海晶 尤春畢
摘要:骨科疾病會給患者帶來劇烈疼痛感,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保持臥床休養,但是在該過程中,下肢血液循環不暢,血液凝結情況嚴重,進而會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會嚴重影響療效,甚至是誘發更為嚴重的肺栓塞、腦栓塞,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據調查研究,骨科患者的下肢DVT發生率高達36%~60%,臨床護理工作中必須要加強預防。本文中,便圍繞骨科患者下肢DVT的預防護理措施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骨科;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措施;防范
1 DVT危險因素
1.1 血流緩慢
DVT是骨科術后比較常見且風險性非常高的并發癥,會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甚至是威脅其生命安全。通過實驗調查研究來看,血流緩慢是引發DVT的主要危險因素。要知道,在骨科術后患者患肢需要保持絕對制動,由于缺乏活動,血液流速較慢;而且手術操作會給患肢產生一定的創傷,也會出現血液循環不暢的問題;加之麻醉藥物的應用,均會導致血流緩慢,使得DVT風險大大增加。
1.2 靜脈壁損傷
血小板是血液內的細胞之一,具有幫助凝血的作用,但是在骨折及手術操作的影響下,會對靜脈壁產生損傷,導致血管內膜這一天然生理屏障被破壞,患者機體的凝血系統會被激活,血小板也會出現聚集問題,如此便會出現血小板大量聚集,進而形成血栓的情況。
1.3 血液高凝狀態
高凝狀態下患者的DVT發生率會直線上升。目前在對骨科患者實施手術前,需要在術前禁飲,而且手術過程中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體液丟失情況,進而會使得患者血容量下降,一般情況下需及時為患者輸血,但是許多庫存血中會有一定量的血塊、碎粒,這也會導致血液呈高凝狀態,隨時可能會出現凝固而引發DVT的風險。
1.4 其他因素
除以上因素外,也有許多因素會導致DVT,如下肢靜脈曲張、肥胖、抽煙、口服避孕藥等;除此之外,長骨骨折、床上、髖膝關節手術等也均會使得DVT風險大大提高,給患者帶來嚴重威脅,對此必須要提高重視度,加強DVT防范。
2 基本預防
2.1護理評估
DVT的發生會給患者的護理工作產生嚴重不良影響,要嚴格做好相應的DVT護理評估工作。首先,在術前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檢驗其凝血酶原時間、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做好詳細記錄,對于血液黏稠度較高的患者要給予重點關注;同時要詢問患者是否存在相關病史;還要科學、合理的評估患者心理狀態,以此來制定相對更為綜合、科學的DVT術前防范方案。其次,在術后要對患者加強關注度,而且年齡因素是發生DVT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對于一些年齡較大的患者要重點關注,記錄患者基本情況,如腫脹情況、顏色、血液循環等,每間隔4h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持續48h觀測。
2.2健康宣教
許多患者及家屬對骨科術后DVT的發生認知較淺,容易給護理工作的開展形成一定的隱患,對此要及時向患者、家屬講解有關DVT的健康知識,如誘發DVT的原因、即將發生DVT的先兆等;同時,部分患者本身可能會存在有心理狀態不佳的問題,護理人員也要及時加強與患者間的交流,多多鼓勵,使其可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1]。
2.3環境護理
要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病房環境,需將溫度、濕度分別控制在18~22℃、40%范圍內,為患者穿一些比較寬松的衣物,每天均要注意室內溫度、濕度。
2.4體位指導
科學的體位姿勢也是防范DVT的重要舉措,一般需協助患者抬高患肢,與心臟之間的距離控制在20~30cm范圍內,固定引流管,保障創口不會受到影響,患肢下側不可放置軟墊。另外,病床上護理人員要嚴格遵循醫囑,不可大幅度活動肢體[2]。
2.5生活指導
飲食方面患者要保持科學、合理的飲食,增加維生素、纖維素、蛋白質的攝入量,低鹽、低脂飲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同時要囑咐患者適當增加飲水量,每天2000~3000mL為最佳,如此也可降低便秘發生率、降低血液黏稠度。
2.6保護血管
據研究,下肢發生DVT的幾率較之上肢高達300%,因此在實施DVT護理防范時也要重視保護血管。如在血管穿刺時一般需選擇比較粗的血管,而且持續輸液的時間要控制在48h內。
3 物理預防
3.1 早期功能鍛煉
在物理預防措施中,要重視加強早期功能鍛煉。DVT的發生主要是因血液流通不暢,在骨科術后患者需長期臥床,血液本身便流通不暢,而通過加強早期功能鍛煉,可以提高患肢血液循環速度,如在術后24h內可協助患者作一些被動訓練,如關節屈伸運動,護理人員也可給予患肢按摩,每天4~6次,每次15~20min[3]。一般情況下,需在術后2~5h內便開始早期功能鍛煉,由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護理方案,一般多包括小腿關節環轉、小腿關節內外翻、腳踝旋轉等,而且需隨著患者的恢復逐步將被動訓練轉為主動訓練。
3.2 下肢靜脈加壓泵或足底靜脈泵
物理預防措施中,也可采用下肢靜脈加壓泵,通過在患者腳踝處使用加壓泵,通過氣囊充氣、泄氣的方式來對患肢進行有節奏感的被動按摩,如此能夠幫助下肢靜脈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環,該方法在臨床上比較常用;同時,也可實施足底靜脈泵,即可以通過該方法模擬站立行走時的狀態,對足底靜脈進行壓迫,總之,無論哪一種被動訓練方法,均有良好效果。
4 藥物預防
除以上DVT預防方法外,也可實施藥物預防措施,一般可使用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或血栓通。低分子肝素是防范血栓最為常用的藥物,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預防效果,一般需每天注射1次,每次0.4mL,同時對于一些風險性較高的患者,可直接使用5000U,分別于術前2h、術后每間隔8h應用;利伐沙班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在骨科DVT的防范中主要被應用于髖膝關節置換術后的DVT,每天1次,每次劑量10mg;血栓通多被應用于髖關節置換術后,每天1次,每次450mg[4]。
5 結束語
骨科病癥術后有較高的DVT風險性,隨著當前醫療衛生技術的發展,對于DVT的護理防范措施也愈加多樣化、防范效果更加有效化,本文中,筆者重點從基本預防、物理預防、藥物預防三個方面闡述了多種DVT護理預防方法,希望可以對提高骨科DVT預防效力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新蘭,王倩倩,莊英,葉海燕,宋瑞梅.預防護理干預在肝膽胰外科惡性腫瘤患者術后下肢靜脈血栓預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0):1523-1525.
[2]羅靜,楊華.“桂枝茯苓加減方”結合針灸預防腦卒中急性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0,34(04):114-118.
[3]董園園,余曉英,沈鳳,彭東紅.階梯式超前護理模式在預防老年長期臥床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8):70-72.
[4] 朱紅妞. 骨科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對策[J].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017(016):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