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歡

摘要:目的 探討和分析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的重要性及實際效果。方法 隨機在我院選取了36例患者,時間跨度為3年,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將其根據抽簽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18例。對照組采取基本臨床護理措施,觀察組采取臨床優質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化療后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對比患者化療依從性等指標。結果 采取不同的護理手段之后,觀察組患者明顯化療依從性較高,患者和家屬比較配合,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且化療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明顯,兩組差異顯著(P<0.05)。 結論 針對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采取臨床優質護理是十分必要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利于降低其化療期間的并發癥,且患者依從性較好,值得臨床普及。
關鍵詞:宮頸癌;術后化療;護理
宮頸癌與乳腺癌可謂是女性的兩大殺手,女性患者中宮頸癌發病率較高,宮頸癌發病與多種因素相關,目前臨床中對于發病機制尚無定論,近些年這類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宮頸癌臨床表現為患者出現陰道流血、小腹腫脹感、小腹疼痛等,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宮頸癌患者臨床中主要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及時切除病灶,改善患者病情。及時控制病情發展,避免癌細胞擴散,一般在術后需要采取化療的治療手段,化療可以殺死部分腫瘤細胞,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在患者化療期間要采取科學的護理手段和措施,降低患者化療的并發癥,減輕化療的不適應,提高治療的效果,改善其生活質量。本次研究共選取了36例患者,分為兩組,現將具體護理過程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在我院選取了36例患者,時間跨度為3年,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將其根據抽簽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18例。對照組年齡33-58歲,平均年齡(41.37±2.74)歲,Ⅰb1期8例,Ⅰb2 期4例,Ⅱa 期6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4-61歲,平均年齡(40.41±2.65)歲,Ⅰb1期7例,Ⅰb2期5例,Ⅱa期6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可以比較(P>0.05)。
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符合宮頸癌診斷標準,患者預期生存期大于1年,自愿參與化療患者。
排除標準:排除其他臟器疾病患者,排除認知障礙患者,排除心肺功能異常患者,排除心血管及呼吸系統慢性疾病患者。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常規護理措施,患者術后開展化療健康指導,做好病室管理,保證病史潔凈,告知患者化療藥物的使用及副作用等,告知化療計劃。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采取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1.2心理護理:患有宮頸癌的女性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手術帶來一些并發癥,患者害怕化療產生的副作用,如脫發、樣貌改變等等,患者容易產生悲觀情緒,嚴重的患者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這時心理護理干預就顯得尤為必要,護理人員要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對待患者態度和藹,與患者和家屬積極溝通,告知家屬要鼓勵和支持患者,要對患者有耐心,要開解患者,消除其焦慮和恐懼的情緒,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告知化療的重要作用,告知化療的意義,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使其積極面對治療。
1.2.2生活干預:告知患者化療期間也要注意調整作息時間,保證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以良好的狀態面對治療,同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適量運動,合理膳食,飲食要注意多食用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要注意飲食清淡,保證營養成分的攝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1.2.3并發癥護理:化療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脫發,尤其女性對于脫發比較在意,護理人員要鼓勵和安慰患者,要正視化療的副作用,可以選擇佩戴假發或戴帽子。其次,化療藥物會刺激患者的消化道,導致患者腸胃功能出現問題,統一出現腹瀉,每次排便后可以進行清洗,做好肛周皮膚的護理,保持清潔干燥。另外,化療藥物也可能刺激患者尿道,要注意及時清洗,避免出現泌尿系統感染的問題。最后,化療藥物使用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穿刺點及血管壁的變化,避免藥物出現外滲,如果一旦發生及時關閉輸液器,用0.5%普魯卡因局部封閉,冰敷2h。針對化療疼痛的患者可以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緩解疼痛。
1.3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包括患者參與化療的依從性,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生活質量評分包括心理狀態、生理狀態、社會關系等等,第三個指標是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n%)表示,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價值。
2結果
2.1兩組患者參與化療依從性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參與化療的依從性,明顯觀察組患者依從性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2.2兩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對比
經過采取差異化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十分明顯,兩組差異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價值(P<0.05),見表2。
3討論
婦科腫瘤中宮頸癌是十分常見的,尤其多發于50歲左右的女性,臨床中主要采取手術治療的手段,術后一般配合進行化療治療。宮頸癌患者因為手術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由于病情,患者對未來的生活失去信心,很多患者在化療之前擔心化療帶來的一系列并發癥,害怕脫發、尿血等等,因此在化療之前護理人員就要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告知其化療的具體方法和實際作用,告知患者化療對于疾病的重要意義,消除患者的恐懼和擔憂心理。其次,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容易產生的并發癥開展針對性的護理,例如觀察患者化療用藥的反應,觀察穿刺點及輸液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針對患者開展科學化的全面護理,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其并發癥的概率。
綜上所述,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實施優質護理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可以降低患者的并發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彭青,李雪,張雪,等.112例宮頸癌術后化療期患者創傷后成長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8,19(3):5-10.
[2]于娜,陶玉.延續性護理對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7):152-165.
[3]黃文燕,鄒小清,阮嘉怡.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患者的持續護理管理模式及施行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9):234-235.
[4]陳育珊.延續性護理在改善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生活質量中的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1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