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丁曉娟 徐顯鳳 李春艷
【摘要】目的:通過檢測ABO血型可以初步了解精神疾病患者所患精神疾病類型。方法:選取1230例精神病住院患者采集全血于含EDTA-K2的抗凝管中,每例患者均進行ABO血型檢測,同時排除年齡、性別、種族、學歷的影響,對每種血型易患精神疾病的種類進行統計結合臨床癥狀可分析出每種血型易患精神疾病的類型,以便下一步進行檢查和臨床分型及治療。結果:根據大量樣本數據分析,A型血易患躁狂,占比為58.37%,其次是精神分裂癥,占比為23.95%;B型血易患抑郁及酒精中毒,分別占比為47.97%和34.15%;AB型血易患精神分裂癥,占比為67.57%,其次為躁狂,占比為27.03%;O型血易患偏執,占比為67.24%,其次為抑郁,占比為26.11%。結論:根據血型推測患者患精神疾病的類型簡便、快速,有助于選擇下一步檢測方法和治療方案,也為早期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診斷依據。
【關鍵詞】ABO血型;精神疾病分型;簡便快速
臨床上最重要的血型系統為ABO血型系統,在人類的血液里含有凝集素原(又稱抗原)A、B和凝集素(又稱抗體)A、B。凝集素原附著在紅細胞表面,凝集素存在于血漿(或血清)中,同名的凝集素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素原A和凝集素A)會發生紅細胞凝集現象。所以在人體的血液中,所含的凝集素原和凝集素是不同名的,即紅細胞含凝集素原A,血清中含凝集素B(簡稱抗B),相反,紅細胞含凝集素原B,血清中含凝集素A。根據人體血液中所含凝集素原和凝集素的類型不同,可分為A、B、AB、O四種血型。本項目負責人科室承擔精神衛生中心檢驗工作,長期的工作發現ABO血型和精神疾病有著密切聯系。
1 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選取齊齊哈爾市精神衛生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1月1230名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采集全血于含EDTA-K2的抗凝管中。為了排除年齡、性別、種族、學歷的影響,項目選取的年齡均為18-50歲之間的患者,性別影響先做了統計計算,男女性別差異不構成統計學意義,學歷均為本科學歷以下,項目選取的患者均嚴格排除其他疾病造成的精神疾病。
1.2方法
1.2.1采用上海血液醫藥生物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血清單克隆抗體試劑進行ABO玻片凝集法正定型,加A血清側凝集為A型,加B血清側凝集為B型,兩側都凝集為AB型,兩側都不凝集為O型。
1.2.2記錄每種血型易患精神疾病的例數和比例,結合臨床癥狀大致推測出患者所患精神疾病類型,以便下一步做檢查和臨床分型及治療
1.2.3根據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從表1可以得出A型和O型更易得精神類疾病,從表2可以得出A型易患躁狂和精神分裂癥,B型易患抑郁和酒精中毒,AB型易患精神分裂癥和躁狂,O型易患偏執和抑郁。
3.討論
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特異性來確定的,所以血型是由遺傳所決定的,而遺傳也是導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精神病患者對社會、家庭都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生活負擔。目前關于精神病患者家屬負擔的研究國內已有很多報道。精神疾病與血型的關系早已被人們所關注,有關學者報道顯示,ABO血型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國外研究也認為,ABO血型會對精神病的發生率產生影響。許多患者在出現精神癥狀前,已有非特異性前驅癥狀 2~5 年,這些患者都不愿治療,更不愿住院,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可以參考這些數據,結合其家族史及血型分型,密切觀察重點對象,早日發現初期癥狀,為精神患者的治療抓住良機,幫助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改善惡化情緒,減少自殺和其他過激危險行為。有學者以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焦慮情緒進行了臨床短期干預,收到明顯效果。
參考文獻
1.Stahl SM .Prophylactic antipsychotics :do they keep youfrom eatching schizophrenia[J].JClin Psychiatry,2004,65:1445 -1446 .
2.沈漁屯.精神病學 [M ].第 3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5 74 .
3.諸索宇,李柔冰,張明園.幾種精神疾病親屬的照料負擔與身心健康[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7,7(4);193.
4. Larsen TK,Friis D,Haahr U,et a1.Early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in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J].Acta PsychiatrScand,2001,103 :323.
5.Malla AK ,Norman RM ,Joober R .First-episod epsychosis,Earlyintervention,and outcome:what have we learned[J'].Can J Psychiatry,2005,50 :881—891.
6.Turington D ,Kingdon D ,Wei1den PJ.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J].Am J Psychiatry,2006,163:365—373 .
7.梁先鋒,趙桂霞,虞與慶.分裂癥患者家屬情緒障礙的心理干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9,13(2);126.5B65C9AF-E5D3-47E8-BA69-4F5E7B21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