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慶豐
【摘要】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對人體正常組成部分、構造、功能關系、位置等進行研究的學科,根據解剖手段分為大體解剖學及顯微解剖學兩部分。該學科是臨床醫學課程中其他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的基礎。提高學生在醫學院校進修期間該學科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對其進行臨床相關就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該課程在大部分醫學院校中的占比較大,但由于師資力量、教學硬件、學生掌握及吸收所學知識的能力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通常教學最終成效與理想中存在較大差異。目前部分院校該學科的教學方式仍以傳統手段進行教學,如書面傳授填鴨式教學手段。過于平面的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解剖學知識傳授的效率。因此針對教學手段過于落后這一問題需進行相應調整。
【關鍵詞】虛擬仿真技術;人體解剖學;解剖學教學改革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院校臨床等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科之一,在學生入學后就需進行學習,該學科是學生進行部分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解剖學是學生對人體組織了解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其在臨床實踐中的理論支撐,因此其在醫學學生的學習及進修過程中發揮了較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偏向于書本教學,過度扁平化的教學無法讓學生深入立體的了解人體組織結構功能并掌握該學科。同時,學生由于教學水平落后出現的學習興趣降低也是部分院校中該學科教學質量明顯下降的主要成因之一,因此針對教學質量下降及學生學習該學科興趣低下等問題應進行教學方案的及時調整,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同時革新教學手段是必須要進行的措施同時也是新的教學趨勢。引進虛擬仿真技術,在借助計算機集成計算技術的同時,在計算機信息空間中構建新的虛擬環境。通過在該環境中進行實時動態的操作,將平面的書本知識立體化,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解剖學中的。因此本篇文章就對虛擬仿真技術在人體解剖課中的應用及其引起的思考進行了簡要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1.部分醫學院校中人體解剖學的教學現狀
1.1教學硬件設施落后,教學資源相對缺乏
隨著醫學院校對學生的不斷招收及醫學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多,醫學領域教育及醫學研究性人才的大量需求,部分醫學領域學科的教學資源已經出現供需不平衡等現象,其中解剖學中存在的現象較明顯。其中解剖學中所需的消耗性實驗品如尸源明顯減少,直接導致醫學院校內的解剖標本等數量的減少。目前現存的標本也隨著時間及化學試劑的浸泡出現老化,解剖價值降低等情況。
1.2教學項目單一
部分醫學院校現存的人體肢體標本較單一,與現階段的醫療技術銜接較困難,在教學中也逐漸出現較明顯的局限性,遠不能滿足醫療系統對人才的要求及需求。同時,解剖學的教學與實驗無法結合,因此就導致了醫學院校解剖學的教學水平下降。
1.3對學生健康的影響
解剖學所應用標本的定期保養及維修是該學科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需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在標本的制作與保存過程中,主要應用福爾馬林試劑進行標本的存儲與保養,該試劑是對人體解剖學的標本進行保存的基本試劑。因其刺鼻的氣味及化學性質,在學習過程中對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同時其化學性質導致其在吸入人體后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間接降低了該學科的教學水平。由于實踐過程中的教學環境對教學質量及學生學習積極性起到較大影響,因此應考慮場地及設施等硬件措施同時關注學生心理變化情況
2.虛擬仿真技術背景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網絡能源的廣泛使用,虛擬仿真技術的發展已逐漸成熟并成功應用于醫學領域的教學中。虛擬仿真技術是利用計算機的電子集成技術。主要涵蓋了計算機圖形技術領域、計算機仿真技術領域、傳感器技術領域、顯示技術領域等多個計算機科學領域。其技術基礎是在網絡多維空間中創造虛擬環境。國外已成熟的仿真技術多用于人體解剖學中的相關教學研究,利用三維結構與動畫演示相結合,向學生更直觀清晰地展示解剖學中人體結構及組織間的聯系。與之相比,國內相關專業技術的起步較晚,但針對這一現象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有關文件并實施了相應改進措施,對該項技術中的不足進行了及時的改進。
3.虛擬仿真技術在人體解剖中的具體應用
3.1強化教學成效
虛擬仿真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新媒體教學手段,具有高時效的特點。該教學措施的應用,利用先進的數字可視化技術,提高學生對解剖學的理解并加深其印象。通過可操作性較強的手動操作界面,全面、動態地將人體解剖學的空間結構關系、要點等進行真實模擬并直觀清晰地面向學生進行展示。在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教學最終成效。
3.2提高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安全性
虛擬仿真教學僅通過電子信息教育平臺進行圖像展示,完全避免了學生及教師與實驗標本進行直接接觸,完全避免了學生及教師群體反對化學試劑的吸入,在減輕其心理負擔的同時避免其身體功能由過度吸入化學試劑造成的損傷。
4.虛擬仿真教學存在的局限性
虛擬仿真技術使用至今,主要的局限性包括其較高的投入資金及不甚完善的教學資源。建立虛擬仿真技術需在建設其教學中心、完善院校設施等方面投入較多的成本。同時該項技術對電子硬件設施的要求較高并需進行不斷地更新,因此成本極高。另外由于該項技術在國內的使用較不成熟,因此較多教學資源未能及時錄入,因此該項技術在國內的發展還有待完善。
參考文獻
[1] 游言文,于世奇,田新紅,等. 虛擬仿真在人體解剖學循環系統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中國新通信,2021,23(7):173-175.
[2] 鐘占瓊,姜岑,謝璐霜,等. 淺析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在正常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當代醫學,2021,27(3):187-189.
[3] 陳丹,劉小菊,張美芝. 淺析虛擬仿真技術在人體解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解剖學研究,2018,40(3):227-229.
[4] 楊春,張業輝,郭金華,等. 《功能解剖學》教學實踐結合應用虛擬可視化技術的探索[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1):21-23.
[5] 吳天秀,符華春,蔡潔. 三維虛擬仿真教學系統3Dbody在系統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 解剖學雜志,2020,43(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