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霞是江蘇常州老三集團的一名縫紉工,來自基層一線,是一名外來務工人員。2018 年初,她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回憶起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李承霞代表說:“我是哭著從北京回來的。”“當時壓力太大了。”李承霞坦言,自己只有初中學歷,不會用電腦,又不善于表達。首次參加全國兩會,分組發言時她怯場到不敢說話。面對記者提問,更是不知該怎樣回答。
回到老三集團,李承霞開始了邊工作邊學習、邊調研邊講課的繁忙日子。在街道社區的幫助下,李承霞學會了使用電腦,懂得了怎樣撰寫建議。她還第一次走上了講臺,面對社區百姓,宣講起兩會精神。“寫好建議,真的不容易。”李承霞說,“不單要提出問題,還要說明理由,給出建議,跟蹤落實。要考慮問題有沒有代表性,還要反復去調研、求證。”李承霞告訴記者,為了拿出一份像樣的建議,她把業余時間都用在調研學習上。
第一年參會,她提出的建議很不完善。第二年,她撰寫的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建議,很快得到回應,這極大提升了她的履職信心。2020 年全國兩會,她又提交了兩份建議。一份是《關于完善農民工社保繳納的建議》。“高齡農民工的養老問題已經是一個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會越來越多地呈現出來。”李承霞在建議中分析了農民工社保繳納遇到的現實難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對策,呼吁最大程度保障農民工社保權益。另一份建議是,希望加強對傳統紡織服裝行業技術工人的培訓,培養更多高技能工人。李承霞注意到,近些年,紡織工廠大量引進智能化機器,而許多工人并沒有掌握操作技術,很容易被社會淘汰。她希望,“政府能夠重視基層工人技術能力的培養,建立紡織服裝技術工人薪酬激勵導向機制,拓寬技能評定通道,將傳統紡織工人培養成會使用現代化設備的技術人員。”
這些建議都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并持續跟進落實。“現在,老百姓都愿意找她談心。”采菱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強告訴記者,2018 年4 月,李承霞全國人大代表工作室在社區成立后,設定每月15 日為群眾接待日。剛運行時,工作室幾乎沒什么人來。隨著群眾反映的一件件小事得到解決,李承霞代表工作室的名氣越來越大,來訪者越來越多。外來務工人員反映最多的勞動糾紛、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問題都被收集起來,寫進建議。在李承霞的呼吁下,廠里一些工人享受到了醫保福利,住上了公租房。
“代表代表,既要能‘代’,也要能‘表’。”李承霞說,為了鍛煉表達能力,她積極走進社區、學校、機關,宣講兩會精神。從8場,到18 場,再到30 場,李承霞每年的兩會精神講堂越開越多,“一開始磕磕巴巴,最多講15 分鐘。現在,能講兩個小時。”在認真履職的同時,李承霞沒有耽誤本職工作。她仍在老三集團從事著一線縫紉工作。有時白天講課,晚上加班縫制服裝。她成為老三集團唯一連續10 年上了公司光榮榜的職工。去年,李承霞當選為全國勞動模范。李承霞說:“既然當了代表,就要為基層工人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