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經占全國企業數量的90%以上,中小企業每年上繳的利稅占比近50%,解決就業人口數量占比為80%。然而,我國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問題,改進中小企業培訓方法,不僅能夠提高中小企業員工綜合素質,降低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還能緩解中小企業人才短缺造成的壓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培訓通常又被稱為企業職業培訓,培訓的對象主要包括企業在職工作人員或企業的準員工,企業培訓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員工的職業技能,促進員工職業素養的提高,通過對員工進行實踐能力的訓練和理論知識的教育,讓員工逐漸發展成為企業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1.講授法
講授法是中小企業培訓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培訓方式。這種培訓方法形式比較簡單,容易操作和控制,這種培訓方式所需的培訓成本不高,更容易被中小企業所接受。講授法主要利用了培訓師在培訓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實現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思想教育等職能。
2.討論法
在中小企業中針對已經掌握基本職業技能的員工進行培訓時,采用討論法教學比較適合,讓員工能夠在參與中受到啟發,讓群體智慧在討論中碰撞出新的靈感。討論法通常包括多種不同形式,比如:集體討論、小組討論以及對立討論等。
中小企業在利用討論法進行培訓時通常與培訓師講授法結合起來。培訓師選擇了明確的討論主題,然后讓員工根據自己的崗位和工作職能,從自身的工作視角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討論中能夠產生多種結果,從而拓展培訓的知識面,讓培訓工作更有價值。
3.案例法
企業培訓中經常涉及到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和技能,員工理解和記憶起來難度較大。對于這樣的培訓內容,培訓師往往采用案例法進行培訓。通過講述發生在現實中的案例,不但能夠吸引員工的注意力,引發員工的深入思考,還能讓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培訓,對培訓師的經驗和知識面是個巨大的挑戰。而案例的選取也尤為重要,案例需要具有真實性、針對性才能發揮出較好的培訓效果。
中小企業在員工培訓中,培訓的內容大多集中在行業的法律法規和國家的相關政策方面。據有關數學統計顯示,中小企業針對政策性內容的培訓占比大約為55%,而且從2018年和2019 年的統計數據來看,中小企業此方面培訓占比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這種情況主要與國家加大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力度,鼓勵中小企業經營轉型和產品轉型方面有關。
相對而言,針對技術、技能以及管理方面的培訓,所占比例較小,尤其缺乏對中小企業生產一線員工生產效率方面的培訓。針對中小企業團建方面的培訓更是少之又少。
在對中小企業培訓工作調查中,認為企業培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的人數占比為36%,而認為針對性一般的中小企業參與培訓的人士占比為59%,認為培訓工作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中小企業員工占比為5%。
這些統計數據表明,中小企業在培訓中缺乏必要的培訓前調查,培訓內容的針對性不強,無法滿足企業員工對培訓工作的預期。其中有5%的員工認為培訓具有形式化形象,間接反映了培訓內容的錯位,企業培訓的內容無法真實體現員工的需求。
中小企業中的培訓決策通常由企業老板做出的,由企業人事行政部門負責安排和具體執行,企業培訓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在中小企業開展職業培訓前,對各部門員工缺乏調查和了解,對企業培訓的效果缺乏科學評價機制,進而影響到中小企業培訓工作的實效性。
在中小企業員工調查中發現,企業員工對企業培訓重視程度不高。調查數據顯示,大約77%的員工存在培訓中遲到或早退情況,在企業培訓中只有18%的員工能夠按照行政部門的要求,按時參與到全年的培訓活動中。
產生這些情況的根源在于有些中小企業領導者對培訓工作缺乏重視,在培訓方面投入的資金和時間十分有限。一些中小企業采用“內部消化”的方式,用企業內“老員工”替代具有專業培訓經驗的培訓師進行所謂的“培訓”;有的中小企業甚至用“傳幫帶”方式將工作技能幫扶視為企業培訓的主要方式,導致培訓內容缺乏系統性,進而影響到了企業員工的參與熱情,導致員工在企業培訓中行為散漫。
首先,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具有一定的導向性,中小企業培訓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符合企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為實現企業發展戰略而開展的具體工作。因此,中小企業的培訓中作需要符合企業經營戰略目標,這樣才能讓中小企業培訓具有預見性,才能對企業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其次,中小企業培訓自身需要制定出相應的發展戰略。企業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并非一兩次的培訓能夠解決問題,而是需要經歷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過程。人事行政部門需要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將發展目標進行細化,制定出企業的培訓戰略,這樣才能有步驟、有計劃的排除生產、銷售等情況的干擾,讓培訓工作保持連貫。
1.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和內容
中小企業在培訓之前需要對培訓工作進行科學規劃,對培訓的需求進行分析。培訓需求直接關系到培訓工作目標是否能夠達成,對培訓效果具有較大的影響。
在培訓需求調查階段,中小企業人事行政部門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采用調查問卷方式進行調查,讓企業員工自主表達出自己對培訓內容的需求。各部門主管在培訓需求調查中具有較高的建議權限。
中小企業人事行政部門對員工的培訓需求進行分類匯總,結合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及企業的培訓戰略,制定企業培訓進度計劃和培訓資金計劃,這樣才能讓企業培訓反映出中小企業靈活性的特點,讓中小企業培訓變得直接而高效。
2.確定培訓對象
根據企業培訓需求調查,確定中小企業培訓對象,人事行政部門可以組織各部門開展培訓動員會,讓員工認識到企業培訓工作是企業給予員工的福利,是提升員工自身技能和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企業培訓動員,調動員工參與企業培訓的積極性。
此外,確定中小企業培訓對象后,中小企業人事行政部門需要制動出相應的激勵制度,明確企業培訓中的規范和要求。企業人事行政部門在培訓工作中對員工具有考核權限,將員工參與培訓的自覺性和規范性與個人收入和獎金掛鉤,這樣能夠提高企業員工對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
3.完善中小企業培訓組織工作
首先,根據中小企業員工的培訓需求,人事行政部門需要進行培訓機構和培訓講師的甄選工作。對培訓機構進行考察,審核驗證培訓機構和培訓師的資質,優先選用那些性價比比較高的培訓機構。
其次,培訓機構鎖定后,人事行政部門需要對培訓師的講課風格以及專業程度進行審核,通過聽課和座談方式,讓培訓師了解企業需要培訓的內容,明確雙方在培訓中的責任和義務,從而讓企業培訓效果達到最佳化。
4.優化和改進企業培訓方法
首先,中小企業在培訓中需要適當融入游戲法。游戲法是一種實現全員互動的有效培訓方法,能夠調動企業員工的興趣,讓培訓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在采用游戲法進行培訓中,需要培訓師將培訓內容與游戲結合起來,讓游戲起到輔助作用,合理進行培訓節奏的調整,掌握游戲法運用的時機。
其次,在中小企業培訓中,要注重員工之間的經驗交流和成果分享。在培訓中,培訓師可以與企業各部門負責人進行協調,選派具有在員工中具有較高威信的員工介紹自己對的經驗,這樣能夠在培訓中為員工樹立楷模,促進員工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從而改善企業培訓氛圍。
中小企業培訓后,人事行政部門需要做好培訓工作效果評估,總結培訓工作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的效益,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讓中小企業培訓評估工作更加趨近于科學化。
中小企業具有管理和協調靈活性強的特點,在中小企業培訓工作中,需要發揮出中小企業的優勢,完善企業培訓流程,優化中小企業培訓方法,這樣才能滿足中小企業員工對培訓的需求,提升員工綜合素養,進而提高中小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