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紋
從1907 年在西華山發現鎢礦石至今,江西鎢業已經走過了110 多年光輝歷程,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記者調研發現,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的國有企業之一”,江西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江鎢控股集團”),近年來通過持續全面深化改革,深耕實體經濟,致力科技創新,走出了一條穩健發展的道路。
紅色基因、紅色傳統、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寶貴思想和文化財富。多年來,江鎢控股集團一直高舉“紅色旗幟”,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國企文化,致力做好新時代的傳承人和紅色文化的繼承者。
公開資料顯示,江鎢控股集團傳承中國鎢業百年歷史,系由國內最先發現鎢的西華山鎢礦、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成立的“中華鎢礦公司”、建國后成立的中央重工業部中南鎢礦局、中國華興鎢業公司、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公司等一脈相承演變而來,目前是江西省屬重點國有大型工業企業。
據了解,中華鎢礦公司是江鎢控股集團旗下江西鐵山垅鎢業有限公司前身。中華鎢礦公司位于江西省于都縣境內鐵山垅鎮及周邊礦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重要經濟組織。1930年冬天,我黨一支部隊駐扎鐵山垅礦區,設立了“公營鐵山垅鎢礦”;1932年春天,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在鐵山垅成立中華鎢礦公司。從1931年11月到1934年10 月共生產鎢砂近8000 噸,換取銀元數百萬塊,占整個蘇區政府70%的財政收入,成為中華蘇維埃政權和十萬紅軍的主要經濟支撐。
江西鐵山垅鎢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英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我們責無旁貸。我們將以紅色文化為主線,融合礦山的歷史、工業遺址、生產流水線、科普教育、山水林田湖項目和鄉村振興,打造集紅色教育、紅色旅游、工業旅游等于一體的紅色教育旅游休閑基地。”
記者注意到,江鎢控股集團黨委長期以來也一直高度重視紅色歷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江鎢控股集團認為,維護、修復中華鎢礦公司遺址,這一國資國企獨特紅色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社會價值。鑒于此,該集團近年來多次向當地政府提出,將中華鎢礦公司遺址納入紅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于都段)建設、對毗鄰的紅軍醫院舊址列入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恢復和保護等開發建議。2012 年1 月,中華鎢礦公司舊址被于都縣文化廣電出版局列為“于都縣文物保護單位”;2015 年12月,中華鎢礦公司舊址被江西省文化廳、江西省文物局列入“贛南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程項目”;2020年,江西省文明委將“中華鎢礦公司紅色教育基地”建設作為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項目進行督辦……
國有企業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紅色”是國企發展的鮮明底色。2016 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實施江西鎢及稀有金屬產業重組整合的重大戰略決策,將原江西稀有金屬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西鎢業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整合為江鎢控股集團,致力打造江西鎢及稀有金屬千億產業,使其成為江西工業崛起的新支點。
不過,重組后的江鎢控股集團當時面臨諸多挑戰:原江鎢累計賬面虧損34 億元,旗下經營性虧損企業占比達60%以上;負債規模超百億元,年財務費用高達6 億元;資金鏈瀕臨斷裂,信用風險加劇等等。在各種困難和挑戰面前,集團領導班子,認真貫徹中央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客觀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堅持戰略引領、理念先行,提出了改革發展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要求,全力推動集團由片面追求規模擴張向追求資本回報、做強做優做大特色產業轉變,全力打造卓越責任和諧新江鎢。
實踐證明,在江鎢控股集團黨委的領導下,集團重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擺在記者面前的是一長串有力的數據和亮眼的成績單:順利完成集團總部機構整合,將原兩大集團機關部門壓減51.6%,工作人員精減50.3%;堅決出清低效無效資產及“僵尸企業”,啟動了44 戶企業的處置程序,全集團減少法人戶數16 戶;2017 年,江鎢控股集團實現利潤1300 萬元,一舉甩掉原集團連續5 年巨虧的帽子;2018 年,在消化歷史潛虧和歷史包袱逾10 億元的前提下,集團實現利潤同比增加134.92%,兩年來共消化歷史包袱逾20億元……
有人說,黨建工作加紅色基因,成為江鎢控股集團改革發展的“紅色動力”。江鎢控股集團負責人表示,集團的穩健發展離不開黨建的引領。集團近年來堅持以黨建工作為統領,堅決把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嚴起來、實起來、強起來,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突出紅色底色,增強國企自信,以黨建為國企強“根”固“魂”,使之成為振興企業發展的“紅色動力”之源。
江鎢控股集團負責黨建工作的相關人士表示,回顧企業改革發展歷程,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離不開黨的建設這個法寶,必須不斷壓實壓細黨建責任。在黨建引領下,作為國內稀有金屬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江鎢控股集團逐步形成了鎢、稀土、鉭鈮鋰、銅鈷鎳四大金屬產業板塊和機械制造、科研服務、內外貿易三個非金屬產業板塊相互支撐的產業體系。2020 年,在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下,江鎢控股集團黨建引領作用更加突出,發展思路更加明確,內部管控和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改革攻堅和創新驅動持續深化。全年共完成營業收入197 億元,同比增長28.55%;消化歷史包袱近3 億元。旗下擬上市企業江西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 億元,利潤1.48億元。
記者還了解到,江鎢控股集團近年來持續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在持續加強基層黨建“三化”建設方面,江鎢控股集團形成了“抓基層、抓支部、抓規范”的工作格局,黨組織凝聚人心、服務中心的戰斗力進一步增強。2020 年,作為第一批省屬重點企業試點單位,江鎢控股集團圓滿完成了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集團公司“三重一大”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強化硬約束,保證“三重一大”制度規范高效執行。在成本管控方面,大力開展精益生產、對標管理等活動,鎢合金鎢鐵、世泰科仲鎢酸銨、江鎢鈷業硫酸鈷晶體、友泰鎢粉單位加工成本每噸同比下降1000 元以上;在防范化解風險方面,用好用足疫情期間惠企政策,爭取低息貸款3.9 億元,享受疫情政策紅利1.49 億元;環境整治方面,投入7600 余萬元,全面完成14 個污染防治攻堅戰專項行動確立的73 項治理任務等。
值得一提的是,江鎢控股集團還十分注重研發投入。目前已經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6 個,數控刀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磁選裝備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技研發創新平臺19 個。截至2020 年底,累計授權專利1012 件,其中發明專利251 件;承擔省部級以上科技項目297 項,獲得國家級獎勵16 項、省部級獎勵308 項;制定國家、行業、地方標準167 項。此外,江鎢控股集團還先后獲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先進單位”“國家級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等稱號。
江鎢控股集團表示,集團將繼續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秉承“鎢業報國、產業強國”歷史使命,堅守價值創造,回歸經營本質,著力構建“前端資源優勢突出、中端產品質量精良、后端精深加工特色鮮明、產融貿深度融合”的產業體系,全力實現“三年創新倍增”和“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推動集團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把集團公司打造成受社會尊敬的資源型、創新型、產融貿一體化的國內一流稀有金屬產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