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霞
(肇慶市懷集縣實驗小學 廣東·肇慶 526400)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養和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這十分符合學生能力培養的相關訴求,同時也符合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須對學生們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引起重視,并積極的開展實踐,才能夠真正推動學生們的良好發展。本文首先對于當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策略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小學低年級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決定了他們的認知能力不足,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常常只是按照課本內容進行講解,而并未重視在課堂上做好數學問題的設計工作。同時,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在舉例時常常會直接使用課本中的案例,這樣的案例通常來說較為抽象且理論性過強,無法實現具象的結合,如果教學和生活產生脫節的情況,那么可能會導致教學過程十分乏味。還有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并未充分重視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是仍然在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效率較低。
新課標提出了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與生活實際建立緊密的聯系,因為數學知識相對較為抽象,低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會難以理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的解決問題環節必須以生活實踐為基礎,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例如在學習求總數這一部分內容時,涉及到解決問題可以這樣來提出問題:小紅買香蕉用了9元,買蘋果用了6元,那么小紅買水果一共用了多少錢,這樣讓學生們直接感受到這樣的問題就是源自于他們的生活,從而消除畏懼心理,如果能夠對數量關系和正確的解題方式進行明確,那么問題的解決也就變得更加容易,同時也對學生們的綜合數學素養進行了提升,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距離如此之近,從而在面對生活中的某些問題時,能夠應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來進行解決,讓數學能夠與現實生活相連接,將其所具備的價值充分的發揮出來,對學生們的知識應用水平進行提升。在數學課堂的教學當中,學生只是在被動的聽講,并未進行親身體驗,因此在進行知識教學的同時,也要運用活動來推動知識轉化,這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另外,多樣化的計算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們啟發思維,并讓學生們在對算法進行比較的過程中對算法進行優化,尤其是在對練習過程進行鞏固時,學生們會逐漸喜歡上這些計算方法,這有利于發揮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們在探究和討論中逐漸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從中總結出結論,讓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只有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夠通過興趣的引導來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從而提升課堂聽課效果,積極的去探索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嘗試通過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對情景的應用,讓學生們通過思考計算的過程來提升解題能力。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這樣來進行學習情景的設計:“同學們,你們在家里量身高時,用的是什么單位啊?”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可以將量身高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們,讓學生們的注意力能夠更加的集中,然后進一步提問:“同學們你們是不是經常會提到爸爸媽媽說一米幾的話?大家看圖片中的小朋友身高是多少?”在提問后,由學生們通過圖片和情景來思考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然后開正式進入到課程教學當中。情景的創建能夠讓學生們更加自然的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從而更好的掌握所學內容,將理論知識具象到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們以興趣為引導來進行學習,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當中,提升教學的效率,同時也達到了培養和提升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通過讓學生們動手實踐的方式來更加直觀的進行數學的學習,并通過這個過程中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例如在學習千克與克這部分內容是,可先用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們播放蹺蹺板的游戲,學生們看到視頻中的蹺蹺板一頭低一頭高,從而幫助他們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加直觀的去感受物體所具備的重量,然后教師拿出天平和砝碼等物品,來讓學生們親自去感受重量,并由學生們講述接觸砝碼后的感受,接著由學生們利用天平和砝碼來對各種物品進行承重,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們能夠更好的理解一千克的概念。在實踐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對于提升學生們的數學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幫助,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讓他們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夠擁有過更強的自信心,進而推動學生們的全方位發展。
僅僅依靠課內的學習內容來培養和提升學生們的問題解決能力是不夠的,畢竟學生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十分的有限,想要更好的提升學生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就必須將數學內容延伸到課堂之外,讓學生們在課外互動中通過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知識擴展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們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在學習表內除法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這樣來設計問題:“同學們,我們要將班級中的所有人分成為六組,那么每組會有多少個同學?”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熟練的應用,通過除法來計算出每組的人數,然后教師再來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老師準備了三十個氣球,分為六個小組,那么每組能夠分到幾只氣球?”學生們計算后得出答案后,教師以這樣的問題為基礎來讓學生們討論,如果組織聯歡會的話,還需要準備哪些東西,又如何分配給各個小組。學生們積極的思考、討論和參與到其中,有效的將數學學習過程與課外活動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去思考數學問題,從而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
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在課堂上掌握的數學知識來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實現生活和數學之間的連接,這更有利于學生們認識到數學這門學科的重要價值,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數學素養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新課標中提出在數學教學中要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數學課堂上如果全部由教師講解的過程來組成,那么學生們一定會錯過實踐的機會,因此要利用活動來推動知識的轉化,讓知識的學習能夠與生活建立聯系,這對于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所有的知識都源自實踐過程,所以在進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時,應該更多的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素材以及合作討論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數學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只要積極的去學習就能夠通過數學獲得更多的力量,在進行知識掌握和應用過程中,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培養了學生們自信心和積極性,同時也發展了創造思維和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數學學習的目標就是通過所學習的內容來對生活問題進行解決,讓數學和生活建立更多的聯系,讓學生深入體會數學這門學科的重要價值,對于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和數學意識有著重要的幫助。例如在學習統計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統計全班同學喜歡的水果是什么,先讓學生思考他們有什么好的統計辦法,然后相互討論和交流,最終引入統計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們應用該知識來解決上面所提出的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創建一個一個的問題情景,來讓學生們從生活實際角度出發去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學生們較為熟悉和了解的那些生動有趣的事物,根據已有經驗來進行交流,最終達成共識,讓學生們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來拓展自身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在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后,應該由教師去引導學生們對整個流程完成總結的過程,看其中是否存在著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也要看是否還存在其他的問題解決方法,學生們還可以從哪些角度去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鼓勵學生們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激發學生們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不要隨意打斷學生們的回答,為學生們提供更多思考和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并由學生們在討論出解決方法,讓學生們自己去感悟和體會應用的過程和最終的結果,這有利于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并樹立的課堂上學生們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并體會其中存在的快樂。在對數學學習方式進行優化的同時,也培養和提升了他們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發展了數學意識。總而言之,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創設更加豐富且有挑戰性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們主動的去進行探索、交流和質疑,將解決問題的主動權給學生,讓他們擁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學生們形成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進而提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應該注意教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并為學生們創建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本文首先對于當前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于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策略進行研究。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低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一些參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