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芷彤
(閩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福建·漳州 363000)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視健康為美好生活的第一要素。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推動下,人們通過各種途徑有計劃地開展體育鍛煉,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身心發展狀況維持在健康水平。而定向運動因其比賽場地的多樣性、比賽形式豐富性以及比賽內容的創新性,融競技體育與休閑健身為一體,加之參與門檻低,而廣受人們青睞,逐漸成為人們進行體育鍛煉以及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作為一項兼具體能與智慧的體育運動項目,一方面,它通過競賽的形式增強人們的身體機能,也通過團隊作戰的方式培養人們的合作意識,從而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它能夠鍛煉人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從而激發人們的潛能。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關鍵詞“定向運動賽事”、“組織”和“管理”,對我國徒步定向運動賽事組織管理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發現相關研究體系尚未完善,且語言表述過于空泛,難以指導實際操作。因此,我們仍需要對定向運動賽事的組織和管理開展進一步的探索,從而為完善相關的理論體系的建構提供參考,為促進徒步定向運動賽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定向運動發源于瑞典,“定向”一詞本意指人們通過地圖的路線和指北針的指引,在最短的時間內穿越未知區域。
2004年,國際定向運動聯合會規定定向運動是一項參賽人員利用指北針,按照地圖的指引以最快的速度依次尋找到若干個區域內的檢查點的耐力運動項目。地圖包含豐富的地形特征,如地貌、水系、巖石、植被等,但是沒有既定的行進路線。參賽者必須具備出色的識圖能力、記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選擇最佳路線并快速找到所有的檢查點,才能在比賽中獲得勝利。定向運動形式多樣,依據國際定向運動聯合會的相關規定可將其劃分為徒步定向運動、山地車定向運動、滑雪定向運動、輪椅和公園與城鎮定向運動五類。
本研究以我國徒步定向運動賽事作為研究對象。徒步定向運動是一項運動員借助地圖和指北針,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徒步到訪若干個檢查點的體育運動。“賽事”指以定向比賽為核心的一系列活動。
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案例分析法、邏輯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通過分析徒步定向運動賽事組織管理的現狀,梳理影響賽事組織與管理的關鍵因素,并進一步探討各項因素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其難點提出相應的措施。
本部分主要對影響我國徒步定向運動賽事組織管理的主要因素進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幾種主要影響因素在組織管理上對我國徒步定向運動賽事發揮著重要作用,包括路線設計因素、裁判員隊伍因素以及宣傳推廣因素等。
路線設計作為徒步定向運動賽事的核心工作之一,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賽事成效。相關研究顯示,現階段我國徒步定向運動賽事路線技術管理不夠規范,特別是缺乏專門的路線設計員和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其次,路線設計中并沒有充分考慮賽事的觀賞性設計。由于賽事場地范圍較廣以及參與人數過多,基本上只能在比賽的起點和終點位置看到比賽情況,觀眾無法直觀地感受到激烈的競技狀態以及有趣的項目完成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賽事的宣傳力度,降低了人們的參與度以及對贊助商的吸引力。并且,徒步定向運動賽事集高水平與大眾休閑娛樂為一體,但是在整體設計上并未使二者達到平衡。王長在指出,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適宜推動全民健身為目標的比賽,會忽視對高水平運動員的發展;而葉灶榮認為,為普及定向運動而開展的休閑類定向運動賽事在項目、獎金等設置上都向專業組傾斜,呈現出“重競技輕休閑”的趨勢。
裁判員是體育賽事活動中的執法者和監督者,是保障運動競賽公平公正的重要力量,一般包括仲裁委員、裁判員、輔助裁判員。林曉姿指出,目前我國定向運動裁判員的管理水平不高,并且人才數量稀缺,截止至2018年5月我國定向國家級裁判員不到60位,并且相關培訓班開辦數量較少。李超提出,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政府機構或協會來監管并發布全域定向運動的裁判規則,并且尚未開展相關的培訓。
通過對中國定向運動賽事媒介傳播的研究,揭示影響賽事推廣和發展的多重因素,可以更清晰地為賽事的發展方向做出正確的預判和把握,將對賽事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也能促進定向運動在中國的發展。
媒體的宣傳力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定向運動賽事的品牌推廣與發展情況,可以為賽事的發展做出準確預判,從而更好地引導其向良好的方向發展,有利于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林曉姿提出,由于定向運動并未納入奧運項目,所以包括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對其報道極少,并且存在形式單一、無現場直播的問題,其主要傳播途徑是新媒體平臺,總體而言宣傳力度不夠。并且媒體宣傳需要結合圖片進行文字說明,但專業的攝影團隊的缺失無法保證照片質量,使得參與者的體驗感下降,也不利于賽事的普及。劉小娟指出,目前針對中國定向運動賽事的媒體傳播的學術研究仍存在空缺,并且缺乏對賽事文化的傳播以及體育精神的傳承。
路線設計因素、裁判員隊伍因素以及宣傳推廣因素都在我國徒步定向運動賽事的組織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需要認清定向運動賽事在組織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努力探尋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第一,通過制定專門的路線設計員管理辦法和相關技術規范,并建立評價小組,在賽事結束后對本次路線設計進行綜合評價,不斷優化線路設計質量;第二,可以選擇風景最優美或所有參賽者必打的點來設置特定檢查點,并采用先進的攝影裝備以及安排專業的攝影團隊將賽事的觀賞性得到充分發揮;第三,應充分考慮休閑與競技之間的平衡,既考慮到高水平運動員的競技需求,又要在路線設計上融入趣味性,盡可能地滿足參與者的各方面需要。
針對目前裁判員隊伍建設相對薄弱的情況,應當引進更多的裁判員人才并加強其專業化培養。第一,應該對渠道引進高端裁判員人才;第二,應該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并聘請國家級裁判員進行,不斷提高裁判員隊伍的專業性。
第一,將傳統媒體傳播形式與新媒體互動平臺相結合,一方面傳統媒體應當立足創新,突破原有的單一報道形式,豐富報道內容,強調賽事文化以及體育精神的傳播。另一方面全力發揮網絡媒體的強大力量,通過開發手機小程序、創建公眾號、進行網絡直播等手段,使人們在線上線下都可以參與定向運動比賽,使定向運動賽事普及率提升、參與度增加;第二,為了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應當充分發揮“體育+”效應,整合利用當地資源,促進定向運動品牌賽事的建立。例如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在宣傳方面立下新標桿,其以體育賽事為核心,定向運動為主線,將“定向運動”與“鄉村振興”“文化傳承”“旅游消費”多個領域完美融合。“體育+文化”指的是通過路線設計的串聯將紅色文化融入定向比賽的各個環節,使人們在運動的同時,能夠接受愛國主義的熏陶,從而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使人們的身心健康、文化修養得到提升。“體育+旅游”指的是定向運動賽事結合當地特色進行賽事創新,在比賽中設置許多當地特色項目,使人們能夠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從而吸引更多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其中,并通過直播賣貨、興辦農家樂和民宿等方式,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從而帶動周邊村落取得一系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為完成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任務貢獻力量。
定向運動因其賽事組織的經濟性、廣泛的群眾性、極強的娛樂性和專業的競技性,成為疫情過后人們進行鍛煉的最佳方式,并且人們除了能夠體驗到該賽事獨一無二的運動魅力,還能通過賽事的寶貴平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加消費力度以及促進精準扶貧工作得以實現。但我們也應清晰地認識到賽事在組織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協同多方力量探尋多元化發展路徑,提高賽事的參與度,使定向運動賽事在全國推廣,將冷門資源加以整合從而打造完備產業鏈,努力為構建體育強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