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 寧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政治發展的必要支撐,是黨執政興國的主要力量,所以加強國有企業建設,能夠為國家的黨政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基于此,必須強化國有企業改革,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黨建作用,在我國執政黨的領導之下,優化國有企業發展改革,調整企業結構布局、推動降本增效,實現國資監管的改革,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當中黨組織的核心作用。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我國的國有企業不斷推進深化改革,促使國有企業逐漸走向成熟壯大。
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的第一階段在1978 到1986 年,首先在四川省率先進行了國企的改革,擴大了企業自主權,政府建立了放權、讓利的政策以及內改稅和撥改貸等政策,加強了國有企業自主經營權的建設,增加了企業發展的活力。
國有企業于1987 到1992 年進行了改革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內,我國推進了兩保一掛的國有企業承包經營制度,保證了企業生產技術的有效進步,促進國有企業的職工能夠獲得較高的收入,從而激發了職工對于企業生產的工作積極性,并且同時在我國的中小企業中開始探索創新股份制的改革過程,這一深化改革觸及到了國有企業建設所有權的層面。我國于1992年召開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總結了對于國有企業的改革建設經驗,在此基礎上,明確建立了國有企業的產權明細,以及政企分開權責明確的現代化制度改革目標,這一會議總結的改革經驗,標志著我國的國有企業進入了全新的改革階段。
從1992 到2002 年,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新的突破階段,黨的十四大召開,明確了對于我國的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建設的精準目標,于1993 年在我國建立了國有企業現代化改革的試點,這一試點的成功建設,使我國的94家國有企業,成功進入深化改革的突破階段,逐漸推廣到全國范圍,使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創造了巨大的建設成果。這樣的建設成果促使我國大多數的國有企業能夠擺脫經濟虧損的境遇。我國的石油電力等國民經濟命脈逐漸發展壯大,為我國的國有資本建設創造了明顯的優勢,國有企業逐漸朝著更加重點的行業進行發展,優化了產業結構布局。21 世紀以來,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進入了相對完善的時期,我國于2002 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中提出了將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擺在突出位置的發展部署。2003 年3 月,我國國務院建立了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委員會,這一建設成效標志著我國的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改革取得了較大的成果,這一體制在之后的國有企業的薪酬支配上可以實施規范管理,建立較為健全的企業考評體系,能夠推進人事制度的改革,從而促進國有企業能夠穩定繁榮發展。
從2012 年至今為止,國有企業加強了結構調整,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的深化改革時期。2012 年,黨的十八大針對于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從而促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增強國有企業的控制力、活力以及影響力,從而保障國有企業的資本能夠投入到,國家的經濟命脈行業以及安全保障領域等方面。同時加強了法律建設,規范市場競爭環境,從而為國有企業創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從我國實行國有企業改革至今,經過全面的深化發展,促進企業活力有效增強,建立了現代化的企業發展制度,促使國有企業經營狀況逐漸好轉,取得了較大的改革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國有企業的改革做出了重要的指示,發表了對于國有企業改革,需要建立堅定不移發展壯大的戰略目標,這一戰略發展目標為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是推動縱向發展的基本原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至今為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指向性作用,能夠實現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的目標,為此,發揮黨建作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建設。
1.政治領導優勢。黨的政治領導就是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建設更加明確的方向,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是黨建領導作用的重要表現形式。保證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掌控國有企業的重大決策,充分掌控全局的穩定發展等工作,切實將國家制定的方針計劃政策等內容,在國有企業的經營過程中能夠有效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當中黨組織的領導優勢,將黨政管理和以黨治黨的制度落實到處。
2.思想引領優勢。思想引領主要體現在思想政治建設上,是國有企業當中黨組織為了能夠展現領導力、號召力,從而開展的思想精神層面上的工作,是黨建工作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組織通過對于企業員工的思想建設,增強員工的使命感、責任感,加強員工的奉獻精神,從而實現企業內部上下一心的合作模式,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能夠有效的凝聚企業的向心力,將思想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
3.組織凝聚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對黨建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在指示中言明黨的力量來自于組織,黨的組織體系能夠維持全部的工作建設,從而有效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過程當中,只有將黨組織充分的凝聚起來,提升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夠對企業的員工起到引導作用,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引導企業員工對于改革發展做出貢獻。
國有企業黨委所需要發揮的作用,就是為企業的改革發展建立正確的引導方向,這一問題就是圍繞著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的政治方向,深入研究討論黨委對于重大問題的決策引導。研究討論的重點是,在國有企業改革當中的決策事項與黨的建設指導方針是否一致,是否能夠符合國家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戰略部署,對于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企業的競爭實力能否有效提高,從而實現國有企業的資產保值。并且黨組織的指向作用,還需要維護企業職工的利益以及社會公民的合法權益,通過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領導作用,能夠保障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與國家建設的戰略方針處于一致的路線,保障國有企業能夠在國家建立的新形勢、新改革任務之下,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國有企業改革過程當中的經濟效益與政治責任齊頭并進的作用。
黨組織作為執行黨委決定的主體,需要加強思想建設,統一思想發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優勢,推動國有企業的合力改革。首先需要加強企業內部的思想教育工作,這就需要黨組織在國有企業的內部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抓住黨的理論路線與政策方針,結合企業改革發展的現狀,將企業深入改革措施與提高職工的思想政治建設相結合,為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企業員工的職業規劃實現充分考慮。結合國家利益、個人利益、社會利益以及企業利益,實現企業上下同心同德,共同為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做出貢獻。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是體現黨的先進性的重要表現,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是發展基層組織工作的必然要求,這種黨建能力需要充分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領會黨委對于企業改革的決策部署,將宣傳工作及時準確的做好,并且能夠將部署要求準確傳達給基層職工,讓基層職工充分理解并有效建設改革工作的同時,還要切實關注基層職工的實際訴求,解決內部矛盾,既保證改革效果,又不失人心。
在國有企業的改革過程中涉及的人員較多,觸及的范圍較廣,因此必然會對部分職工的利益產生影響,從而給改革造成必然的阻力。這就需要黨員能夠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為企業的職工做出表率選拔優秀黨員、樹立大局意識、著眼于全局發展觀念、建立強烈的責任意識,成為國有企業當中的改革排頭兵,發揮自身的領導作用,樹立積極向上的模范榜樣,影響帶動周圍的職工投身到改革實踐當中,將優秀事跡在企業當中傳播開,從而提高企業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在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當中,只有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建設功能,認識到企業改革的重要性,結合改革歷程中的經驗總結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能力,才能促進國有企業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