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永峰
國有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能夠有效促進企業實現健康可持續性發展。新時期開展基層黨建工作時,要能夠認識到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主動做出適應,將與生產經營的融合作為黨建工作的新重點。國有企業基層黨建工作人員要積極在工作范圍和方法上進行轉型,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推進黨建工作,也要隨時根據政治經濟環境的戰略進行調整,注重工作方法,深入落實黨建工作與企業機制、決策體制的融合,讓基層黨建工作能夠幫助企業提升凝聚力,優化組織發展水平,讓企業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得到全面改善。
黨建工作是國有企業的重點工作,黨建工作與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工作是相互統一、互相融合的。目前,多數國有企業都把黨建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存在與生產經營工作相脫離的情況,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距離較遠。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沒有正確對待國企黨建工作,另一方面是國企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各自為政,不能做到有效融合。
國有企業在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時,要能夠堅持自身的服務職能,與生產經營進行整合。黨建工作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發展黨組織,也要立足于企業發展的目標,通過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企業效益,讓企業在競爭環境下有更強勁的實力。基層黨組織同樣也是工作開展的落腳點,企業的效益獲取能力能夠檢驗出該企業黨組織的工作成效,所以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基層黨建工作是相輔相成的,黨建工作要跟進企業的改革方向,把好關,在與生產融合的過程中為企業注入發展活力。
隨著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國內外形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迎來新的挑戰。如何有效發揮黨組織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找準工作著力點,不斷完善現代企業體制機制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加強黨建與生產經營工作的融合是新時期全面從嚴治黨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必然要求。
出現黨建與生產經營配套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和黨建工作者存在理念層面的問題,很多工作的開展只是各自為政,沒有必要的交叉,融合性不夠,即使有工作的交叉,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多工作并沒有在實際中落實,黨建工作的功效發揮不夠。國有企業中黨建工作的領導作用無法發揮時,生產和經營也會受到影響,最終導致生產效率和綜合競爭能力降低。
部分企業領導認為辦企業的目的是創造經濟利益,認為國企是經濟組織,過分強調經濟屬性、市場屬性,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現象,對企業黨組織建設表現比較消極,甚至有抵觸敷衍的情緒,忽視政治屬性和黨的領導。對黨組織開展工作支持不夠,認為國企黨組織工作會影響企業的日常工作,對企業發展貢獻不大,對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不夠重視。
“一崗雙責”的制度能夠有效黏合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一崗雙責”制度落實得并不好,而且很多規定和要求仍不完善,無法在該模式下發揮出預期的監督效果,反而成了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的阻礙,甚至在一些國有企業中出現了基層黨組織被邊緣化、弱化的問題。
一是抓好能力培訓。根據企業不同層級的不同需求,因企制宜、因人而異,分層分眾、量身制訂培訓大綱,明確具體目標和培訓內容。對專職黨務政工干部的培訓,重點是政策解讀、經驗分享、課題研究、熱點交流等內容。對兼職黨務政工干部的培訓,重點是學習基礎知識、工作實務和方法技巧,并增加現場情景模擬等實操內容。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組織開展崗位履職能力輪訓,采取專家講授、現場觀摩、分享交流、掛職鍛煉、模擬演練等方式,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特別是對一些剛到黨務政工崗位的新手,要手把手地教方法、傳技巧,幫他們理思路、強素質、提能力,以盡快適應崗位工作的需要。二是抓好選拔調整。在大力加強履職能力培訓的同時,要站在推進企業黨建工作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選優配強黨務政工干部。一方面,要從源頭抓起,有計劃、有目的地在新進員工中適當擴大人文專業人才比重,拓寬黨務政工人才來源。另一方面,在選拔調整干部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強擬任黨務人才專業能力培養,通過見習、掛職、跟班等方式,強化崗位適應性訓練,夯實黨務政工干部能力素質根基,為其盡快勝任工作奠定基礎。
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協同監督是關鍵。加強企業黨內監督管理機制建設,既要強化企業政治監督,加強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又要強化企業日常管理監督,充分發揮企業紀檢組織、黨委工作機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監督作用;還要善于利用企業監事會、審計、法律、財務等監督力量,發揮職工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作用,形成監督合力,提高監督效能。
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要加強管理能力的提升,做好統籌工作安排,與生產經營進行整合,推動協同工作制度,共同謀劃和實施,并在考核機制上進行調整,確保關鍵環節持續深入;基層黨建要做好工作的部署和生產經營工作進行對接,開展生產經營會議,同步黨建工作任務;國有企業的黨建干部要多進行生產經營方面的調研,了解黨建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和生產經營的結合情況,促進管理機制的深度融合,從而確保工作能夠有序開展、共同落實。
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同步考核的評價是重點。構建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雙系數”考核機制,考核黨建工作要看生產經營,考核生產經營也要看黨建工作。通過互為相關的考核機制,建立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之間的互為作用系數,尋找破解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兩張皮”現象的突破口,推進兩者深度融合。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就需要把那些在生產經營中善抓黨建工作的干部及時調用起來,對在生產經營中存在問題的干部及時約談,切實把黨建引領企業發展的要求轉化為國有企業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
黨建工作和工會工作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加強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的融合。就要明確黨建工作的核心領導地位,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的核心領導作用,全力做好黨組織建設及各項工作;在堅持做好黨組織建設的同時,還要指導和幫助工會搞好工會建設,以黨的建設帶動工會建設,大力支持工會開展好各項工作,確保工會在黨的領導和指導下不斷加強與黨建工作的相融合,不斷完善黨群一體化機制,從而促進黨建工作與工會工作共同提高、全面發展。而且企業還要用網絡和新媒體進一步發揮黨建和工會的宣傳職能,加強宣傳教育,為企業開展好黨建和工會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歸結到一點,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這給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了基本遵循。一是確保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這是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保障。二是健全黨的工作機構。實現黨組織在國有企業的全覆蓋,必須確保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讓黨組織的建設與企業發展同步進行,做到全覆蓋。三是堅持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黨建圍繞生產經營不偏離,在謀劃全局、把好發展方向上實現深度融合,在搭建平臺、激活發展動能上實現深度融合,在多點發力、夯實發展基礎上實現深度融合。
黨建工作是一項內容多、涉及面廣的工作,要善于運用系統工程思想,構建上下兩級同頻共振、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黨務業務相互協調、八小時內外互為補充的工作格局,形成合力、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才能真正把國有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優勢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