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偉
建設“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開啟了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壯麗航程。油氣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中國石油石化企業從20 世紀90 年代就在“一帶一路”沿線從事油氣合作開發和工程技術服務。以“五通”為路徑的“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也把海外油氣合作及油服企業發展推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口。必須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出去”,在國際競爭中培育新能力、打造新優勢、展示新作為,努力創建世界一流企業。
2013 年,習近平主席出訪中亞四國和東盟國家期間,提出了在區域內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倡議(總稱為“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倡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核心是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該倡議提出以來,經過近8 年持續推進,取得豐碩成果。沿線各國分享了區域經濟合作、精準扶貧、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等方面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種新型多邊合作模式,對于緩解過去幾年因全球化發展引起的利益分配不均引發的反全球化浪潮發揮積極的正面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管控和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促進全球經濟逐步復蘇的重要因素。
“一帶一路”建設使我國進入了全面開放新時代,對我國企業有著深刻而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帶一路”倡導者,我國迫切需要特別是國有企業更廣泛、更深入地“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探索實踐中,油氣合作具有先行地位和基礎作用。近30 年來,以中國石油石化企業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不斷增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隨著油氣合作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油氣戰略通道的建成投用,滿足了內陸資源國出口多元化的戰略訴求,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與周邊資源國的關系,帶動了雙邊經貿關系發展,發揮了先行示范作用。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高鐵、電力、核能等產業加快“走出去”,我國與沿線資源國的經貿合作已經全面展開。
油氣合作先行使命已經完成,但仍然是我國與沿線國家大經貿合作、大產業融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油服企業作為服務保障“一帶一路”油氣合作的主力軍,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一方面肩負著支撐保障國內油公司海外戰略有效落地的重大責任,一方面肩負著發揮中國石油工業特色技術、管理優勢,參與全球競爭,為資源國油氣勘探開發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展示中國油服企業實力、樹立中國油服企業形象的光榮使命。
當前,全球能源正處于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全球能源技術創新進入新一輪活躍期,可再生能源已進入應用階段,可燃冰開發、碳捕獲封存等技術有望取得實質性突破。盡管新能源正在興起,但從能源實際消費結構來看,當今世界仍是傳統化石能源時代。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前景依然看好,長遠看,油服企業市場依然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為中國石油石化企業帶來了歷史性發展契機,油田服務企業也必將迎來新一輪的戰略發展機遇期。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市場空間巨大。“一帶一路”區內涵蓋了中東、中亞及俄羅斯等全球性油氣富集地區,無論從油氣資源量、探明儲量、可采儲量,還是油氣產量的角度看,“一帶一路”區內的份額均占到全球總量的“半壁江山”。全球近70%的油氣資源出口都是從這一區域輸出。沿線大多數資源國經濟發展結構較為單一,對油氣資源輸出依賴性突出;其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工業基礎薄弱、人才隊伍不足,資本和技術缺乏,產業鏈單一,對引進技術、資本,借助國際先進的油服企業加快國內資源勘探開發需求迫切。
二是“走出去”環境有利。國家通過實施“一帶一路”,啟動亞太自貿區建設,建立亞投行、絲綢之路基金等,為中國企業海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國家建立境外能源合作協調服務機制,制定能源產業境外投資指導口錄,并與相關國家簽署政府間能源合作協議,為中國石油石化企業推動油氣國際合作升級創造了更加有利的環境。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油服企業也必將緊跟國家能源戰略,全方位“走出去”,不斷走進世界油氣合作舞臺中央。
三是完善的國際平臺初步搭建。在過去的近30 年,油田服務企業海外業務逐步由過去單一的鉆井工程及零星技術服務,發展成為油公司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油氣產能建設和技術服務總承包商,在國際化經營的道路上積累了有益經驗。“一帶一路”建設以“五通”方向,打造利益共同體,構建責任共同體,建設命運共同體,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互利共贏、共建共享發展。這將帶來全球競爭合作格局新的變革,既給油服企業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仍將保持高位,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持續攀升,油氣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仍將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球經濟整體形勢錯綜復雜,油氣行業競爭激烈,中美貿易摩擦頻繁。越是這樣的國際環境,越是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堅定不移推進“一帶一路”偉大實踐,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油服企業層面,要圍繞中國石油石化企業海外油氣合作布局,依托“五通”,深化與資源國油公司及國際油氣公司合作,實現海外業務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國際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努力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油服企業,樹立企業國際品牌和形象,促進資源國經濟社會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一是分類開發培育主力市場。油服企業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緊盯重點市場、重點目標區域,以海外重大油氣合作項目為平臺,充分發揮優勢業務和特色技術,深耕傳統基礎市場,有效開發新興市場,突出培育高端市場,進一步拓展市場領域,增強市場主動權和話語權。
二是推動經營管理全面接軌。油服企業要緊緊抓住設施聯通的機會,一方面堅持對標管理,學習借鑒國際大公司先進管理理念和經驗,著力推動經營管理方式、業務流程全面與國際接軌,對標一流推動流程再造;另一方面與相關各方緊密溝通對接,從油氣勘探開發基礎設施的規劃、設計、建設等各方面,大力推介國內先進的技術、裝備、管理,與相關國家合作伙伴分享中國經驗、輸出中國標準,真正做到理念相通、標準相通、管理相通。
三是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油服企業要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切實轉變海外業務要素資源配置模式,構建全球資源配置體系。堅持國內外一體化,繼續推動國內井下工具、射孔器材、專用裝備等高附加值優勢產品出口,與資源國實現要素資源的互補;堅持采購全球化,利用現有項目區位優勢,積極與滿足項目標準的海外供應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本著優質優價、就近高效的原則開展一般性生產物資采購,在確保項目工期、質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項目成本;堅持資產輕量化,改變過去重裝備全球游行的狀況,依托成熟貿易市場,采取各類租賃方式引進鉆機、壓裂車等重型裝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保持靈活并更具競爭性的資產形態。
四是實現服務商業模式創新。油服企業要切實把國家金融資本和金融服務優勢,轉化企業“走出去”的競爭優勢,著力改變過去“技術產品+施工”服務的傳統商業模式,積極創新“技術+資本”“技術+金融”“技術+管理+資本”的商業模式,與合作伙伴打造新型合作關系,更好地契合資源國需求。
五是打造一流企業品牌形象。油服企業要真正與當地合作伙伴結成命運共同體,在服務好油氣項目過程中,堅持尊重當地環境,做到誠信經營、綠色作業,努力提供優質安全健康的產品和服務,真心促進資源國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尊重當地人民,大力推進本土化,積極培訓培養使用當地員工,穩定和促進當地就業,維護當地員工權益,真誠搭建資源國人才成長平臺;堅持尊重當地文化,主動融入當地社會,模范遵守當地法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支持社區發展,力所能及開展捐資助學、修繕道路等公益活動,成為有講誠信、有擔當、負責任的國際一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