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慧
“用優秀、健康的企業文化,影響和推動企業成長;用高尚、陽光的企業文化,改變和塑造員工的職業生涯”。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的性格,是企業長盛不衰的動力源泉和制勝法寶。本文將從企業文化的概念、企業文化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及如何塑造和落地企業文化闡述加強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戰斗力。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理念系統及其外顯形式。簡單地說,企業文化是一家企業所崇尚并踐行的所有理念和行為的綜合。企業文化是精神“原子彈”,是將內化至員工的心靈深處,外化為員工的行為和企業制度。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企業的戰斗力,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王守聰書記多次強調,文化是靈魂,要以文化興企,以道德治企,用文化提升北大荒核心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要依靠文化引領提升北大荒品牌價值。
楊寶龍總經理曾提出:“用優秀、健康的企業文化,影響和推動企業成長;用高尚、陽光的企業文化,改變和塑造員工的職業生涯”。
元素是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研究企業文化,不但要了解企業文化的元素,而且還要理解企業文化的結構。企業文化三大主要構成部分就是企業文化建立的三個支柱:使命、愿景、價值觀。
企業使命是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和理由。回答了“企業為什么存在?”的問題。崇高、明確且富有感召力的使命是組織前進的動力。描繪了企業存在的根本意義和價值,是企業對社會的根本態度、使命,一定要有高瞻遠矚和社會公義色彩。優秀的企業都是高瞻遠矚的,即都有一個比利潤更為高遠的使命,當向這樣更難的目標去追求時,利潤自然就成了副產品。
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九三集團)的使命:為社會提供健康食品,讓每一個九三人都有成就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企業愿景是企業全體員工所向往的未來藍圖。許多知名公司的愿景都給人以振奮感和想象力。它回答了“企業未來是什么樣子?”的問題。相對于企業使命而言,企業愿景更加清晰,但是相對于戰略目標,企業愿景又更加高遠。企業愿景是對未來的美好圖畫,要反映所有員工的共有期望和理想抱負,吸引和鼓勵員工為之努力奮斗。
九三集團的愿景:把九三集團建設成為基礎堅實、運營高效、盈利超強、品牌偉大、文化高尚、誠信正義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價值觀是組織或人對事物的是非對錯、善惡和重要性的評價和優先性排序。價值觀的差異,造就了不同的企業的文化個性與特征。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文化立場、文化取向、文化理念和文化選擇。
現在北大荒集團對北大荒團隊提出了成長文化的理念:“讓簡單成為性格,讓學習成為習慣,讓擔當成為風范,讓奮斗成為信仰”。今天是個變革的時代,北大荒的舞臺足夠大,它盛得下我們所有的夢想。唯有追逐奔跑、傾力奮斗,才不辜負這個時代、才不負這份美好。
新時代的北大荒又被賦予了新的更為重要的歷史使命,更需要大力傳承、弘揚北大荒精神,不斷豐富和完善北大荒精神,賦予北大荒精神新的內涵。只有大力弘揚北大荒精神,積極打造崇尚拼搏奮斗、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才能為北大荒建設“三大一航母”提供強大的動力源泉和文化支撐。
企業文化只有“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物化為場”牢記在員工心里,內化在員工血液中,固化在企業規章制度中,外化在員工行為舉止中,物化在企業環境和工作氛圍當中了,企業文化才算真正落地了。我們通常換一種方式來表達“知信行”,即企業文化理念的認知、認同、踐行。
企業文化價值體系是企業家及其管理團隊對企業未來發展的系統思考。這些思考構成的文化理念體系首先需要為大家所認知,這個過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文化宣貫過程。文化宣貫有兩條路徑:正式傳播和非正式傳播。
正式傳播指企業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傳播方式宣傳企業文化理念。主要依靠正式的傳播網絡實施,包括組織的會議系統、公文系統、培訓系統、媒體系統及書籍的傳播,通過培訓系統實施正式傳播。通過培訓使每一位員工都可以在認同企業的愿景和價值觀的基礎上,把個人的能力更好地融入公司目標當中。
非正式傳播是通過非正式傳播網絡實現的,通過非正式途徑實現的傳播往往更能贏得接受者的認同。非正式傳播網絡是企業內部客觀存在著的人際關系網絡,屬于一種不受組織規定且相對自由的傳播網絡。它所傳遞的內容遠比正式信息系統更豐富,甚至有時更接近事實,所以深得信賴,比如講故事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非正式傳播手段。
信,即對文化理念的認同,是態度轉變和行為改進的前提。在企業中,能夠讓員工“信”的主要途徑:領導垂范、制度匹配、儀式設計等。
1.領導垂范
管理者率先行動的示范和榜樣作用,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上行下效”。要建立強有力的文化,領導層必須使人們確信他們自己會忠誠和明確地堅持他們奉行的價值觀,對公司已經宣告的價值觀不能一貫堅持或者奉行不力都會削弱公司文化的力量,更會在員工中形成不良的影響。如果管理者的行為與價值觀倡導的不一致時,必然會在員工中產生迷惑、懷疑、惰性與偏離。大家在實踐工作中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很多企業的文化很難落地的原因,是管理者自身存在著言行不一致、陽奉陰違等,導致員工會產生領導都不這么做、為啥我們要這么做的心態。
2.制度匹配
制度是文化落地的保障,文化是制度落地的推動。制度,是告訴大家,做對了有什么好處,做錯了有什么處罰;而文化是告訴大家,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制度是不給員工犯錯誤的機會;文化是即使有犯錯誤的機會,都不會去犯。制度是把大事化小,文化是把小事放大。制度執行到位的標志是執行制度已經成為員工的自覺習慣;文化落地的標志是員工把企業所有的文化理念都當作了自己的信仰。
理念是制度的精神內核,制度是理念的有力體現,兩者不能背離。缺乏制度保障的價值觀是空洞的,缺乏價值觀支持的制度是乏力的。
3.儀式設計
儀式是由價值觀改寫成的劇本,在每一個儀式背后都有一個體現文化的某種信念的虛構故事。儀式、活動是人類文化理念的重要載體,是價值理念的形象化的主要表現。企業文化落地,合適的儀式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設計出適合、生動、有特色的文化儀式也是對企業文化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企業文化理念就是儀式的靈魂,設計儀式前必須首先弄清楚為什么而設計,要體現什么樣的理念和思想,這是正確設計的前提。
在“行”這個維度上,行為指引、行為改進是主要抓手。
(1)行為指引——基于價值觀導向和價值觀立場的行為要求,將抽象的企業文化理念落實到行為模式上,引導和規范企業員工的行為,不僅可以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可以在長期的行為中加深員工對企業價值觀的理解。行為指引可以通過系統演繹法和重點歸納法,形成企業員工所共同擁有的行為習慣和模式。
(2)行為改進——與理念相適應的行為是企業文化形成的標志。行為改進是企業文化建設和理念落地的主要途徑與方法。新制度經濟學關于人行為的假設得出的結論是:行為是可以改變的。行為的改變來自兩方面:外在——企業文化(制度和精神等);內在——個人的自我改變(企業文化認同)。
總之,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可以改變人的一切。有什么樣的環境,就會造就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就會造就什么樣的員工。
一個企業的文化力強盛,企業的生命力就強盛。北大荒集團做一個文化力強盛的企業,做一個生命力強盛的企業。當所有北大荒人的智慧和信心匯聚成不可戰勝的力量,北大荒人在北大荒文化和北大荒精神的引領下,在北大荒崇高使命的感召和驅動下,北大荒集團一定能夠抵達夢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