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 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提出“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加強政治監督,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要求,為推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監督責任、加強和改進紀檢監督工作明確了目標任務和前進方向。新時期新發展階段下,國有企業紀檢機構要準確把握紀檢工作的新要求,更加自覺地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工作主題主線,聚焦監督基本職責、第一職責,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全面提高監督工作質量和效果,為推動企業深化改革、穩健經營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對國有企業而言,監督是企業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作為企業治理的內在要素和組成部分,監督發揮著發現問題、防控風險、規范經營、推動改革的基礎性和保障性的作用。國有企業要實現發展戰略和奮斗目標,關鍵在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有效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通過構建以企業紀委、巡察、審計、派駐等監督專責部門為主導,以黨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等黨群工作部門為主責,以計劃經營、財務管理、生產運行、項目投資等業務職能部門為主體的監督體系,形成科學規范、高效協同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實現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關鍵崗位人員的全領域全過程全覆蓋監督,有效防范化解企業合規風險、經營決策風險和干部腐敗風險,保障黨和國家的各項決策部署得到堅決貫徹落實,保障企業內部各項制度得到全面貫徹執行,促進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完善和發展。
對領導干部而言,監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有大量的投資項目和巨額的資金投入。如果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沒有受到監督約束,資金使用沒有得到規范管控,必然帶來經營風險、滋生腐敗,進而影響企業發展。從近年來查處的國有企業腐敗案件情況看,有的黨員領導干部紀律觀念不強、合規意識淡薄,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違規經商辦企業、套取獎金等問題頻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只有通過有力監督、及時發現問題,精準懲治腐敗,讓違紀違法者無處遁形,才能有效削減存量、遏制增量,不斷鞏固和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只有通過有力監督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制度體系,讓心存僥幸者知止收手,才能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黨員干部依法履職、秉公用權,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用人環境。
實現高質量監督,要更加突出政治監督,做實做細做精日常監督,進一步發揮監督治理效能,以監督工作高質量服務保障企業發展高質量。
政治監督不是抽象的、口號式的監督,而要體現到具體業務、具體問題上。強化政治監督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關于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科技自主創新等重大決策部署和戰略舉措加強監督檢查,做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確保全體黨員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聚焦企業戰略規劃、生產經營、改革發展、提質增效等中心工作,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融入黨內監督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重點監督企業各級黨組織落實上級決策的態度是否堅決、措施是否具體、推進是否有力、成效是否明顯,著力發現和糾正政治偏差,督促廣大黨員干部強化政治擔當、履行責任使命,以具體行動和工作業績推動企業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精準思維是做好監督工作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推動紀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高質量監督不能是大水漫灌、毫無邊際,而是要有精準思維、精準舉措。在日常監督中,要聚焦“關鍵少數”,加強對企業各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通過交流思想、談心談話、“畫像”評價、述職考核等方式,緊盯執行民主集中制、發揮班子整體功能、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等情況開展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提醒、提出監督建議。要聚焦重點領域,綜合運用專項檢查、隨機抽查、聽取匯報、個別談話、情況通報、受理信訪舉報等方式,加強對選人用人、投資決策、物資采購、專項經費管理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的監督,增強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聚焦問題導向,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領導人員違規經商辦企業等職工群眾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專項治理,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基層反應強烈的突出問題,保持監督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推動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不斷改進,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氛圍。
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實現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核心要素和政治要求,也是發揮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優勢的基礎和保障。對于國有企業來講,抓住了監督,就抓住了全面從嚴治黨、科學依法治企的關鍵。要實現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就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不動搖,堅決查處黨的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后仍不知敬畏、膽大妄為的腐敗案件,應該嚴厲懲治,形成震懾。要注重容糾并舉,實事求是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持嚴管厚愛相結合,準確把握“三個區分開來”,既要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指導糾偏,精準執紀問責,又要加大正向激勵力度,注重對敢擔當、善作為、肯干事、能成事的干部激勵保護,形成鮮明的干事創業用人導向。要堅持標本兼治,深化以案促改,把監督執紀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總結監督檢查、執紀審查、巡視巡察等發現的體制機制問題,找準權力運行關鍵部位和監督管理薄弱環節,督促相關單位和部門健全制度、堵塞漏洞、規范管理,完善廉潔風險防控體系,提升企業經營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切實推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深度轉化融合,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協調小組職能作用,完善紀律監督、合規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財會監督、審計監督等聯合監督機制,制定并落實監督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各類監督有效融合、貫通協調,實現監督力量優勢互補、監督資源協同共享,增強監督合力,構建全面覆蓋的聯合監督體系和嚴密高效的大監督格局。
國有企業紀檢機構要立足“監督的監督”職能,協助本級黨委健全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完善黨內監督體系,推動黨委落實黨內監督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黨委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加強對職能部門業務監督的指導和監督,督促強化基層黨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壓緊壓實各類監督主體的責任,做到監督常在、形成常態。
紀檢機關是開展監督工作的主體,嚴格規范執行監督制度是實現高質量監督的基本前提。黨中央制定的《黨內監督條例》《監督執紀工作規則》等黨內條規,就是給紀檢機關定制度、立規矩。實際工作中,要嚴格落實黨內監督各項制度,結合實際制定加強政治監督的指導意見、做實日常監督工作實施辦法等企業內部監督工作規范,明確監督重點、監督方式、職責分工及保障措施等具體事項,完善監督制度體系和制度執行考核辦法,把各類監督主體執行監督制度情況納入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考核內容,督促各級黨員干部嚴格按權限、規則、程序開展監督、履行職責,以確保監督制度全面執行,推動監督工作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