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劉睿智
據中國共產黨2021年年度專項黨內統計報表數據顯示,截止于2021年6月5日前,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已達到9514.8萬名。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數量持續增長,每年都有優秀學生“血液”加入黨的隊伍,為基層黨組織注入活力。新時代學生黨員身份認同感關系著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關系著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也關系著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延續。高職大學生黨員是學生群體中的先鋒代表,他們承擔著黨員身份,對黨組織具有更強烈的情感歸屬,行為上更需要彰顯黨員的義務和責任,這些要素構成了黨員身份認同感的多方面維度。
針對高職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質量,筆者進行了專項調研,以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調研六個二級學院學生黨支部,通過網上對在籍在校學生進行調研并收集問卷調查657余份,參與調研人員(含學工人員、在校黨員、入黨積極分子)657人。現將調研情況闡述如下:
從調研數據顯示,有34.57%的學生黨員基本了解中國共產黨章程內容;41.93%的學生預備黨員不清楚黨員發展工作流程,認為自己沒有入黨,還是共青團員,對自己黨員身份認識模糊。高職院校學生高考文化成績較低也反映了對學習能力上有所欠缺,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對黨的理論學習不上心,對黨的理論學深悟透做得不夠,學生黨員所體現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有限。
87.07%的學生黨支部黨員認為黨務干部負擔較重;76.34%的學生黨支部黨員不了解黨支部支委分工;68.46%的學生黨員認為黨支部與學生黨員交流少。學生黨支部都由二級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兼任,流動性較大、工作任務較為繁重、缺乏必要的黨務知識,同時還要忙于評職稱。學生黨支部組織委員由輔導員兼任,在日常工作中更會因疲于應付繁瑣復雜的事務性工作而對黨員發展、黨員教育工作有心無力,學生黨支部宣傳委員在發展黨員工作中沒有履行好教育廣大入黨積極分子和宣傳發動學生積極遞交入黨申請的職能,黨支部工作協同效應不到位。
調查數據顯示有53.15%的入黨積極分子入黨是因為入黨是對自己鞭策,希望通過入黨來提升自己綜合素質;36.57%的入黨積極分子志愿入黨是基于對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還有部分入黨動機是在親朋好友鼓勵下希望入黨。在這次調研中,體現多數青年對自身利益關切,追求自我進步為動機的入黨動機帶有功利心。
根據上述調查,其原因在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新時代,相對過去,當前外在環境相對穩定,學生黨員面對政治斗爭形勢和考驗較少,高職院校對學生黨員個人成長規劃和黨員教育機制缺失,以至于學生黨員對黨員身份意識認同感較為薄弱。
建立健全學生黨員發展工作領導機構、相關工作人員責任制度和入黨培養人聯絡機制。突出發展黨員,把政治素質擺在第一位,強化黨員發展流程的考察,全面客觀了解入黨積極分子入黨動機,例如,對于符合入黨積極分子重點發展對象的學生,要從不同角度對學生思想狀況進行考察,尤其是思想認知、價值觀念方面,不只看學生成績。對入黨積極分子重點發展對象在日常中一貫表現和對黨的認識等進行調查,掌握思想動態,重點考察服務師生,教師評價等方面,了解其在政治素質方面是否成熟。
與此同時,黨支部通過時政熱點教育,對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開展座談會,就當前的時事政治、熱點事件等進行深入交流,便于了解入黨積極分子對大是大非的態度和理解,考察其是否具備對黨員身份的正確認知,幫助其不斷提升高職大學生的黨員身份認同感。
加強高職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感,必須加強學生黨員培養教育。運用好校黨委黨校和二級學院分黨校培訓體系,有針對性的強化理想信念教育。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把理想信念教育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分配一定量的學習任務,提高所有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對黨的認識。
同時,教育培訓內容上重理論輕實踐,而且缺少關聯性,無法將高職大學生專業能力強的特點充分展現出現。由此可見,優化教育體系是加強高職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感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兩個方面,其中教育方式應當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注重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例如,運用分層次、階梯式的教育模式,也就是在高職大學生入黨前可根據對黨史、方針政策等內容的學習水平設置初、中級培訓,并合理應用考核與評價機制,持續提升其對黨員身份的理解與認知。入黨后則設置高級別的教育培訓,更加深入地開展黨性教育,學習更多黨的方針政策。
教育方式上可打破傳統面授方式,將互聯網作為媒介,利用網站直播、新媒體平臺等更貼合實際且能夠為高職大學生黨員更愿意接受的方式開展教育培訓[1]。教育內容方面,也要遵循針對性原則,避免進行過多的理論教育,應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且要與高職學生的專業知識形成緊密聯系,也能讓黨員教育成為不斷增強高職學生黨員專業水平的重要推動力,在身份認同感方面自然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高職大學生黨員作為高職院校黨支部機體細胞,將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新鮮血液,進一步提高高職大學生黨員的身份認同感,入黨后續考察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全面加強預備黨員政治理論學習考察機制。高職大學生黨員是高職院校學生中優秀分子,也是優秀學生干部,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更是學生中的先鋒模范。黨支部接序培養,通過集中培訓、紅色教育基地實景現場教學、查閱學習筆記、邀請優秀黨員教師講座等方式,讓學生黨員感受到組織對他成長的關心[2]。第二,建立群眾監督機制。高職大學生黨員入黨后,要主動服務師生,在開展考察過程中,要廣泛采取調查問卷形式向學生了解學生黨員這支隊伍在學生中是否起到一個黨員該有的作用。第三,采取預備黨員答辯制度。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要運用好黨員民主評議制度,按照一年兩次黨員民主評議,以“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為工作主線,加強學生黨員的管理教育,要求學生黨員按照共產黨員的標準來檢測自身存在的主要問題,對照自己入黨前后在各個方面特別是思想的變化,結合發展大會上黨內外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對自己入黨以來發揮黨員作用的認識態度和工作表現做出書面總結,并嚴格按照考核標準通過自己評、群眾議、支部點評結合,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同黨員民主評議結合[3]。
高職大學生黨員缺乏身份認同感的原因除了入黨動機不端正、價值取向偏差外,黨員身份具備的價值和作用只涵蓋于組織日常活動中,未能在其他校園生活中得到體現,對高職大學生黨員身份認同感的形成具有嚴重影響。因此,應當重視豐富組織活動來解決此類問題。首先,充分融入校園活動。從高職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提升高職大學生黨員在校園活動中的存在感,例如,讓更多高職大學生黨員加入到教學管理、校區建設等高職院校管理活動中,提升高職院校在教育方面管理力度的同時,也能為高職大學生黨員體現自身價值提供充足空間,便于他們能夠在參與過程中充分展現黨員的帶頭作用。也可以融入學生管理活動中,運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高職大學生黨員的影響力,比如,設置黨員模范崗位、黨員示范寢室等[4]。其次,構建實踐教育平臺。將社會實踐活動融入高職大學生黨員組織活動中,為他們創造更多充分展現黨員價值的機會,才能在不斷運用自身專業優勢,持續進行自我提升的同時,重新正視黨員身份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從而真正產生對黨員身份的認同感,便于更好地強化黨組織在基層的影響力[5]。
綜上所述,高職大學生黨員數量的增多是黨組織基層執政基礎得到不斷提升的重要體現,所以,必須要重視加強高職大學生黨員的身份認同感,并積極將嚴把程序關卡、優化教育體系、完善考察機制、豐富組織活動等策略應用于實際中,便于能夠有效端正高職大學生黨員的個體、群體和社會認知的同時,產生更加強烈的認同感,更好地將黨員的先鋒模范及帶頭作用充分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