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袁明月
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重點開展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高校要站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基于現實所存在的問題,以精準化的教育模式系統性、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緊跟大學生多元多變的理想信念精神需求,在教育方法上做到精準供給與精準施策,進而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當前國際形勢日趨錯綜復雜,西方勢力對我國實施思想意識滲透的圖謀從未改變,消解著大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的形成;同時網絡信息化高度普及,各種文化思潮對青年人的思想造成很大沖擊,大學生思想動態變化極大。
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總體積極、健康、向上,大部分大學生都能擁有正確的理想信念。他們在理想信念的精神需求方面具有天然的政治沖動,胸懷科學高尚的政治理想;極富家國情懷,認同集體主義理念。但也存在著理想信念的無常性、理想信念的虛無性、理想信念的功利性等問題[1]。他們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精神需求缺乏自覺學習和接受政治知識,政治理想不夠堅定,缺乏必要的政治認知;偏向追求世俗和個性化的生活,很難抵抗世俗物質的誘惑,容易在生活現實面前妥協,追求個性而不是集體的過度束縛。
大學生群體在理想信念方面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精神需求,使得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精準有效的開展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這是從需求側角度展開的分析。
從供給側的角度,也就是從教育現狀來看,傳統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著單一而又寬泛、流于模式等問題,主要表現為針對性和精準性不夠,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設計和講解不夠精細,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所展示的教育內容仍然側重于對理想信念基本理論的講解、抽象概念的分析,難以在精準把握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科學設計與推送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和現實案例[2]。第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有待精準完善。目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還是以大水漫灌式地集體化說教為主,主要依靠“上大課”“開大會”“講大道理”的方式以圖把理論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未能很好地從共情力、行動力的角度出發展開。并且也很難創新性地與各種新媒體技術和社交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從而改進教育方式,因此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亟待提升。第三,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對大學生價值觀念、個性特點、思想動態變化的細致掌握和深入探究,沒有實施分階段性的精準化理想信念教育。在這一過程中未能很好使用大數據等網絡技術進行實時和定期的監控與反饋是其重要原因。此外,社會風氣、家庭教育、學校和課堂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從現有的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來看,學校在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投入的心力更大,社會和家庭在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關注和引導上是有所不足的[3]。
大學階段是人生理想信念形成的關鍵期,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是否正確堅定,除了會影響大學生的身心是否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外,還關系著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能否順利實現。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環境、生活方式、思維特點和行為習慣等在新時代中呈現出新特征和新趨勢,他們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精神需求也進一步豐富和多元化。
以精準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為指導開展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從需求側的角度分析和把握新時代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精神需求,從而為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需求側的精準定位。以期從層次性、階段性、針對性的角度對大學生群體開展相應的理想信念教育,從而進一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并在堅定的理想信念中將個人的發展同祖國的未來聯系在一起,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新時代背景下要進一步加強精準化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這既是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偉大重任時代新人的時代所需,也是應對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足的現實所迫。要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必須依靠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精準施教。
大學生理想信念精準化教育要求在精準掌握受教育者的前提下,結合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問題現狀,建立“需求側思維”,實現供需兩側的精準對接。從供給側的角度出發,對理想信念多元化、個性化的精神需求做出了現實的回應。這種精準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目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依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黨的基礎知識》《形勢與政策》三門課程。要實現理想信念精準化教育,繼續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精準化的教育理念,優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課程教學設計。從理想信念教育可用到的時代內容中找到耐人尋味的案例故事、引發互動的討論話題、激發自主反思的課堂總結,進而優化理想信念教育課程內容的設計。這種方法區別于傳統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從灌輸理論和道理到以案例切入提出互動問題,教育過程中飽含趣味性和互動性。
以上措施是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計的角度出發,滿足學生在理想信念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方面的精神需求。這種極具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教育內容和授課過程,能夠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極大提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積極思考,深刻理解科學的崇高理想和信仰。
開展面向大學生的導向性的校園文化活動,也是在開展精準化的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可以用到的方法。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同豐富多彩且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得以依據自身政治素養和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地在生動有趣的文化活動中主動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從而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例如,高??筛鶕W生情況設立黨史學習小組和示范學習小組,在班級和部門之間開展交流活動,定期舉辦黨史知識競賽、示范學習經驗分享會等活動,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
此外,各種大學團體和組織為大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能和交流的舞臺,承擔著培養社會精英的重要責任。要充分支持各類師生社團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理想信念專題研討會和主題社團活動,從全方位、多層次、日?;慕嵌葘Υ髮W生進行精準的理想信念教育。
要通過網絡技術創新,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利用互聯網思維加大網絡宣傳力度,利用網絡弘揚社會正氣,激發正能量;同時高校也能夠通過借助網絡技術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變化,高校必須利用好網絡這一高效開放的教育平臺,集中力量開發并建立有利于推進理想信念教育的紅色網站、教育論壇和博客等,把理想信念教育內容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以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現出來,推動理想信念教育日常化、常態化[4];
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組織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為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定制化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和內容,增強教育的雙向互動性,把“灌輸式”教育轉變為“滴管式”教育。在這一過程當中,也要注意規避網絡環境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負面影響,注意審核和駁回容易消解正確理想信念形成的互動評論和各類信息。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這一教育工具,我們需要發揮優勢,規避弱點,站穩網絡陣地。
社會實踐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而又堅定的理想信念。如果把理想教育與實踐分離,理想教育就會變得空泛,流于一種表面形式。以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質為目標,可以開展素質拓展等實踐活動,比如假日晨練、健身跑等;若旨在培養學生關于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可以組織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沉浸式紅色教育活動;若旨在培養學生關于理想信念的責任擔當意識,可以開展各類調研類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傊?,任何實踐活動都應該從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出發進行,各種實踐活動都應該精確地進行。
同時,可要求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學生在寫實踐經驗或論文的過程中進行總結和反思。這種社會實踐可以促進科學理想信念進入心靈,實現外在教育與內在教育的結合,最終使學生實現自我教育。只有使大學生學會了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教育,他們才能擁有自覺而又堅定的行動力去踐行理想信念,這也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大學生理想信念精準化教育的目標,促進了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高效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