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杰
(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殷巷鎮人民政府,山東 濟南 251615)
網絡經濟已逐漸呈現在廣大人民群眾的面前,并滲透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與社會各個行業領域。在網絡經濟視角下的電子商務消費群體有大學生、白領、和城市中的社會人員與企業。與其相比,農村人口的文化程度較低、不具備較強的接受能力、農村地區經濟條件落后、網絡設施較差等原因,導致鄉村網絡經濟的發展逐漸呈現出滯后性的特點,加大了城鄉的發展差距,為我國鄉村電商的創新與發展帶來了較強阻力。但是隨著電子商務普及進程不斷加快,在網絡經濟的影響下,農村地區的經濟也隨之而提高,農民可以利用網絡電子商務平臺增加自身的收入,升級農村傳統的貿易模式,與網絡經濟共同繁榮、共同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于網絡經濟視角下,對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進行分析,以期促進鄉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
鄉村電子商務是基于“互聯網+”環境下衍生出的新事物,屬于一種特殊的電子商務形式,主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來開展農業貿易活動,電子商務農產品貿易能夠打破傳統的貿易形式,并且由于網絡平臺具有極高的便利性,能夠將農村地區的商業效率最大化,同時減少農村地區的商業成本,使農民通過網絡平臺,現代化技術為農民提供最高的經濟利益。隨著我國信息技術與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鄉村電子商務突破了傳統貿易的空間與時間束縛,實現了增加農產品、減少工業品的效率目標,使農業與工業、物流業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切實提高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與農民的收入。
(1)產品具有較強地域性特點
與城市電商相比較而言,鄉村電商普遍不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從而導致鄉村電商獲取信息的水平低、能力弱,無法準確把握市場的走向,在很多個方面都不占優勢。但是鄉村電子商務的最大特點就是具備絕對的地理優勢以及產品優勢,例如商河本地的西瓜銷售、老粗布銷售、白橋大蒜銷售等,都是將本地特色產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后才獲得了可觀的銷量,其中野雞蛋、扒雞等產品更是通過網絡平臺直接將銷量翻了3倍。因此,鄉村電子商務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將起點較低的地域性產品與地域相結合,并通過網絡平臺充分滿足各級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為農村網絡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效益。
(2)產業集聚的效應較為明顯
與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相比較來說,鄉村電子商務的產業聚集有著更為明顯的效果。由于我國農村有著極其特殊的民俗文化與風土人情,信息的散播速度較快。例如商河縣最初只有零星的電商在當地嘗試創業,但是在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迅速被商河縣的其他農戶所模仿,而最終形成的整個鄉鎮、市縣的集體效應,并且由于這些商戶擁有同樣的產品優勢與資源優勢,所以極其容易形成商河縣電子商務的完成產業鏈,同時涌現出“鄉野小帥”“村播小凱”等優秀主播,實現了全商河縣的脫貧致富。
(3)對網絡與服務平臺依賴性較強
近年來,我國基礎交通設施以及網絡技術發展迅速且日益完善,但大多數的農村地區或者是偏遠山區,依然存在信息溝通不暢、交通不便的現象,只能夠依靠傳統的農業貿易方式與結構。自電商平臺出現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傳統的農業貿易形式,加強農村地區與城市地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鄉村網商也可以及時獲取到市場的走向與相關信息,只需要在網絡平臺進行操作后就能夠實現供求與需求的對接,并將自己的產品快速銷售出去,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的貿易效率。
商河縣是山東省的經濟發展大縣,廣闊的商河縣區域內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以及未被開發的自然資源,若將其在未來進一步開發利用,將會形成特殊、完整的產業規模,以此來推進商河縣經濟的發展。商河縣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為當地農村居民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并且能夠促進農業、牧業,林業的有機融合,但由于農村地區的居民文化水平較低,不具備現代化養殖技術與充足的資金,無法將這些資源轉換,而電子商務的發展極大地幫助了廣大農民對當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實現了鄉村農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商河縣2020年全縣共有62.54萬農村人口,基本上擁有農村戶口的人都擁有承包土地,雖然農民從2006年開始不再需要繳納農業稅,并且政府還會給予一定的補貼,但農民的自給自足水平依然較低,無法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青少年或中年都會選擇到城市找一份工作,導致部分耕地面臨著無人耕作的狀態[1]。若農村地區大力開發電子商務,可以利用租金較低的農村土地資源與現代化農業技術,對其進行商業化運作與改良,就能夠收獲極高的經濟回報。除此以外,還可以集結村中有種植經驗的中年農民,對其進行統一的培訓上崗,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
農村市場各方面還不成熟,甚至有些方面仍然無人涉及,而這就給農民創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廣闊的發揮空間。與城市市場的成熟程度比較,鄉村創業者的競爭壓力相對小,創業者可以借鑒城市創業的思路,節約了大量的摸索時間。農民創業和投資的門檻都比較低,對于經營場地、資本等方面都沒有過高的需求,運用已有的農村地區土地資源,拿出幾千元或幾萬元就能夠嘗試自主創業,在部分行業中甚至還可以“0成本”創業,對創業資金、創新技能等也沒有過高的需求,除了農村土地租賃便宜以外,農業勞務的生產成本也相對低廉,農村勞動力的成本也比較低,利用網絡平臺帶動農村地區網絡經濟、農產品、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商河縣的互聯網基本實現全縣覆蓋,每個村莊都已經全面接入互聯網,且網絡基本狀況可以滿足村民日常使用,但個別比較偏僻的村莊缺少良好的網絡環境,如殷巷鎮的崔官村、龍桑寺鎮穆家安村等,通常會出現斷網情況,且有時網速快、有時網速慢。在實際電子商務進行交易的過程中,若出現斷網、網慢的情況,會嚴重影響到買賣雙方的交流、收發貨、退換貨的時效性,無法充分發揮出鄉村電商的便捷優勢,影響鄉村電商的可持續發展。對于網商而言,在網絡不順暢的情況下將無法及時更新電商信息,影響農產品的銷量,進而降低農村電商的經濟效益。我國三大網絡運營商雖然已經在全國范圍內的農村地區開展了網絡業務,但是由于農村地區的農戶居住比較分散,搭建網絡的成本高且收益較低,導致網絡運營商缺乏投入積極性。
商河縣位于山東省的西北部,雖然交通網比較發達,但是個別農村地區的物流配送建設相比較于商河縣整體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物流配送服務未達到全縣覆蓋,很多偏遠地區的快件僅能在鄉村自取,無法將包裹直接傳遞至農戶的手里。究其原因,商河縣有些村莊的分布比較零散,且包裹數量不多,出于這種原因物流企業不愿意將包裹送貨到家。例如,圓通、百世、韻達、申通等快遞企業在2021年下半年才正式入駐商河縣,雖然將送貨到家的問題基本解決,但是農產品大多數蔬菜、海鮮、水果等食品,具有較高的防破損要求,相對應的配送費用也會由此提高,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都不接受高額的配送費用。
品牌價值是實現農產品價值的重要標志,創建農產品品牌也是提高產品價值的關鍵途徑,但由于大多數農民由于不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嚴重缺乏品牌創建的意識,買家在收到貨時經常會誤認為是“三無產品”而退貨,并且在大部分農村地區,農民都樂于“隨波逐流”,例如聽到有人種植玉米賺錢,第二年就會在自家耕地中種植玉米,完全不管今年的農產品市場玉米價格是否和去年一樣高,導致今年農產品市場的玉米過多而嚴重滯銷。在這種情況下,連種植何種作物都摸索不清,更不會根據市場的走向培育地域性較強的特色農產品并穿創建農產品特色品牌。農民對于創建品牌意識的缺乏是導致鄉村電商難以順利發展的原因之一,沒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產品的銷量與溢價能力。
鄉村電商要想順利發展需要引進專業電商運營人才。商河縣到現今為止共有229家電子商務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規模但卻極度渴望專業的電商人才,存在比較嚴重的人才儲備不足狀況。缺乏電子商務人才的主要原因:首先,農業經營工作人員缺乏較高的文化水平,學習能力低、接受能力差,對于新生事物缺乏積極性,并且由于部分農村地區沒有進行全方位的電商宣傳工作,導致農民不重視電商發展[2]。其次,農村企業與合作社的位置距離城市較遠,生活條件與交通條件比較差,薪資水平與城市相比更是毫無優勢,難以吸引專業的電商運營人才。最后,各鄉鎮未建立完善的電商培訓體系,雖開展數量較少的培訓活動,但無法保證培訓的質量,農民對電商知識缺乏系統性。
商河縣電商的順利發展與創新離不開當地農民的積極參與和完善的基礎設施。首先,應完善農村地區的交通道路、網絡信息、物流培訓、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學習先進的電商運營經驗、科學技術,為商河縣的電商發展清除一切阻礙。2019年發改委特別強調了要改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高寬帶的普及水平以及用戶接入速率,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礎建設,推動商河縣電商的高質量發展。為愿意留在商河縣帶領村民致富的專業人才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為其配備必備的計算機、網線等基礎設施,切實提高專業電商運營人才在村中開展社交電商、農業生產活動的效果和質量。積極引進我國三大運營商投入到農村網絡設施的升級與改造項目中,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的網絡穩定性,并適當的減少網絡經費,特別是手機流量費用,為鄉村電商的發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對于比較偏僻的農村地區來說,當地政府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并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在政府的帶領下引導社會力量的加入,保證社會力量、政府、網商戶三方共享利益,帶動商河縣所有產業的良性發展。
首先,加速“快遞下鄉”的進程,引導物流企業加大資金成本投入,積極擴展業務范圍并加強監督管理,在全面建設快遞網點的基礎上,也要提高現有快遞站點的管理水平。其次,充分發揮出政府的領導職能,對各個物流企業進行統籌規劃與管理,并在適當的情況下給予資金支持,鼓勵物流企業在各個村落設置快遞網點,全面實現快遞“送貨到家”的目標。再次,與商河縣各大電商企業進行合作,進一步對物流配送體系進行完善。截止到2021年9月,商河縣公共229家電商企業、4094家電商店鋪,為商河縣電商的順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流保障,借助企業的力量,一同完善商河縣的物流網絡體系[3]。最后,要提高冷鏈物流的配送體系,商河縣地區的農產品通常以水果、豆腐皮、火燒等產品,在常溫的情況下不易長時間保存,若冷鏈倉儲以及物流的配套設施不到位,將會在極大程度上對農產品的銷量產生影響,為此,商河縣政府要適當的加強物流建設資金投入,實現全縣范圍內的同倉共配,并降低快遞的物流成本。
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農產品都存在“三無”的共性,為保證商河縣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應從提高農民創建品牌意識方面入手,提高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要全面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推廣與宣傳工作,確保廣大農民都能提高品牌意識,利用各種網絡渠道讓農民意識到品牌對于提高產品價值的重要性,并積極培育帶有地域特色的知名產品。與此同時,政府應加強培養農民樹立正確的商標注冊意識,對于商標申請的手段與流程知識可以定期開展培訓活動,讓農民商戶明白注冊商標的全部流程。另一方面,應強化農民的品牌運營意識,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商河縣農產品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渠道積極組織并參與濟南市電商直播大賽,并且“商河老粗布”獲得濟南十大網紅產品的榮譽稱號,使“商河老粗布”通過網絡平臺走向全國市場,進一步提高商河縣農產品在網絡中的知名度,加強了商河縣農產品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借助網絡平臺市場創收致富對于互聯網技術、新媒體運營的要求較高,尤其是要加強電商運營人才的儲備。商河縣政府要起到帶頭作用,積極開展電商專業運營人才的培訓活動,借助淘寶、京東、抖音、快手等電商企業的優勢,做好本土專業人才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都有短視頻拍攝特點、電商技能、直播操作、跨境電商運營等。目前,商河縣共開展了27期培訓活動,900余人積極參與其中,利用劉越、商文凱等商河直播示范人才,吸引更多的商河本地電商人才回鄉發展,并為其提供一定的創業資金,以此來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外出務工青年參與家鄉的電子商務發展,逐步壯大商河縣的電子商務運營隊伍。除此以外,濟南市各大高校也應為鄉村電商發展做出貢獻,設置電子商務專業,充分發揮出理論知識人才培養的優勢,并鼓勵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在各鄉鎮開展電商研究工作,商河縣也要積極引進濟南市乃至山東省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師蒞臨指導,共同培養商河縣急需的電商運營人才,為商河縣農村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做出貢獻。
農村網絡經濟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鄉村電商的發展水平,農村網絡經濟的發展需要在電商發展的支撐下進行,為此,商河縣政府應充分意識到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性,在網絡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深挖商河縣特有的自然資源,并將其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銷售,提高商河縣農產品的銷量,為“三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在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摸索中進一步推進商河縣電子商務模式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