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彥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東·廣州 510800)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為我們在建黨百年歷史節點上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廣州是一座奮進自強自信的城市,開放包容、敢為人先、主動創新,中外文明交融交匯,是一座有許多值得挖掘的歷史和現實紅色基因的富礦,新時代更好地傳承好廣州紅色基因,筑牢信仰之魂,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認同,代代傳承,接續發展,有利于我們銘記廣州紅色歷史,堅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略革命精神的真諦,夯實信念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將紅色基因嵌入學生群體的信仰生成,積極完善社會信仰教育機制,努力構建信仰實踐機制,為我們匯聚起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磅礴偉力,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廣州紅色基因是自近代以來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尤其是在黨的領導下從革命、建設、改革開放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人民群眾在廣州市域內創造和形成的可以為我們挖掘利用凝練,能夠彰顯愛國主義精神和時代精神及其載體的總稱,其外延內容根于逐步實現救國、建國、富國、強國奮斗目標的過程,在革命、建設、改革與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過程中。
第一,廣州紅色基因是新時代爭當“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的指路燈和精神之源。第二,廣州紅色基因是廣州大發展凝心聚力的粘合劑。第三,廣州紅色基因是汲取黨性營養的寶藏。廣州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根基,黨的精神譜系,黨的事業薪火相傳、血脈相承,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黨的歷史的總結運用和紅色基因傳承,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廣州紅色基因是“四史”學習的重要素材,可以深化對黨的精神譜系的系統認識和理解。
第一,廣州紅色基因的歷史傳承。廣州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策源地、光輝的起點,遍布紅色地標,是中國統一戰線的發祥地,中共三大會議召開于此,誕生國共合作的廣州大革命精神,充當開拓者、先驅者的角色,將中國革命推向高潮,民主革命實踐形成中山精神和辛亥革命精神的硬核內容。據廣州市黨史部門的普查,現存廣州黨史舊(遺)址190處,2019年5月廣州市發布首批紅色革命遺址目錄便有115處,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中共“三大”會址、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黃埔軍校舊址、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廣州起義紀念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洪秀全故居紀念館、楊匏安舊居陳列館等。廣州是國內深受五四運動影響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先驅城市之一,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黨組織的城市之一,在破舊立新中鍛造黨組織及其成員的先進性,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試驗田”,筑就“廣州樣本”,使廣州成為一座英雄的城市。
第二,厚植廣州華僑家國情懷。廣州涌現出一大批甘于奉獻的愛國華僑,1983年迎來霍英東投資興建的白天鵝賓館,它是內地首家且是合資(內地首家)的五星級酒店,用實際行動詮釋拳拳愛國之心。
第三,增強廣州文化自信。紅色基因是黨將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相結合而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基本文化單元。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情牽中國“南大門”的文脈,走進永慶坊、粵劇博物館、暨南大學,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多采用微改造‘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優秀的嶺南文化以廣州紅色基因為軸心不斷匯入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歷史洪流,共同凝結成南國精神文脈,鑄就廣州文化靈魂。
紅色基因是歷史的積淀,是歷史真正厚重之所在,廣州紅色基因中有信仰、定力、成功之道。
一是理論維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遵循,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將廣州紅色基因外化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力量,成為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力量所系、靈魂所依和根脈所在。一是時代維度,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排頭兵、領頭羊的精神是廣州與生俱來的城市基因,對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建設至關重要。
第一,挖掘出廣州紅色基因的時代內涵。充分利用好廣州紅色資源富集地區的地緣優勢,感悟崇高革命傳統,激活紅色基因,才能使廣州紅色基因永續傳承、世代發揚。廣州紅色文化是其外在集中體現,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仰和革命犧牲精神,“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共產黨員周文雍被捕后在監獄墻壁上寫下不朽詩篇,為了革命事業,直到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與陳鐵軍決定將埋藏在心底的愛情公布于眾,在敵人的刑場上舉行了革命者婚禮,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廣州工人向秀麗在1959年舍身搶救國家財產,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詮釋了愛崗敬業、敢于擔當的生命價值和向秀麗精神。廣州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于1990年公布廣州人精神——“稻穗鮮花獻人民”。寓意把物質財富與精神文明統一起來,獻給祖國和人民,倡導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反映廣州人熱愛和平、熱愛生活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社區文化特色。追源溯流尋找精神,體現在新時期廣州精神:敢為人先、奮發向上、團結友愛、自強不息,體現在新時代廣州精神:開放、包容、創新、務實。
第二,打造嶺南文化高地,提高廣州紅色基因傳播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里講道,“文化的力量……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用嶺南文化務實進取、開拓創新精神,凝聚文化共識,整合力量;吸收轉化外來文化經驗,使大灣區城市之間求同存異、各擅所長,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用開放兼容的精神認真總結廣州改革開放40年來對于傳統嶺南文化的創造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
第三,樹立廣州榜樣,提升廣州形象,開掘和利用好廣州英雄這座“精神富礦”。英雄內涵鮮活有形的精神元素,傳遞著催人奮進的能量,凝鑄著高尚的道德與價值,承載著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在新時代我們要發揮英雄精神的引領作用,培育英雄文化,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抗疫精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廣州榜樣代表——鐘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勛章”,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奮斗者”。廣州市域內的英雄和楷模也包含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廣東省勞動模范、廣東省先進工作者、廣東省先進集體等稱號和榮譽的代表,廣泛宣傳英雄先進事跡,更好發揮榜樣力量,展現良好精神風貌和時代風采。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叮囑“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全黨全國人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黨的十九大更是將“傳承紅色基因”正式寫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