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100048)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與內容對小學生的口語交際提出了具體要求,即“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口語交際不僅是人們溝通交流的手段,更是傳播思想情感的表達方式。教材是口語交際的重要素材,特別是部編本語文教材口語交際從以往的“語文園地”中分離,單獨編排為一個模塊,充分體現出部編本教材對學生口語交際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口語交際重視程度不高,教學現狀并不理想。由于語文學習任務繁重,教師更傾向于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文章內容,導致口語交際的實踐機會減少。此外,部分教師對口語交際的認識存在一定偏差,把口語交際當成了簡單的看圖說話,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忽略了口語交際基本習慣的養成,缺乏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造成學生對口語交際活動興趣缺失,參與度下降。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較之以往各版本教材在編寫設計、內容安排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本文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分析潛在的教學價值,挖掘了部編本教材中的特色與創新之處,對一線教師進行口語交際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二年級部編本口語交際教材內容尊重學生天性,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交際目標清晰明確。教學的重點放在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擁有樂觀積極的交際態度等方面,幫助學生逐漸養成樂于參與、善于表達的良好交際習慣,不斷增強學習動機及自我成就感,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交際活動當中,釋放真實的自我。不同類別的活動任務設計,在訓練學生傾聽與表達能力的同時,注重滲透文明禮儀準則與基本的道德觀念,突出體現了我國傳統優良美德與文化精神,展現出小學生特有的朝氣蓬勃、大方自信的精神風采。
低年級小學生剛剛步入校園,對周圍的學習環境感到陌生,內心懼怕緊張,不愿意開口說話,需要一個不斷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口語交際為學生彼此間相互認識熟悉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學生可在豐富多樣的交際活動中介紹自己,了解他人,建立友誼關系。像“我們做朋友”教學要求明確、目的性強的口語交際,組織學生交流分享,彼此了解熟悉。通過兩人、多人的討論互動,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社交能力,更有利于增強學生團結友愛的意識,同時也培養了班級的凝聚力。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娛樂方式,游戲不僅能為兒童帶來快樂,還能夠鍛煉兒童交際互動的能力。在游戲中,兒童彼此間的言語模仿以及角色扮演等言語行為,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一起做游戲”邀請學生與小伙伴們一起參與到實際的游戲當中,詳細介紹游戲規則,幫助大家都能夠理解游戲的具體步驟與輸贏的判斷方式。學生在交流中學習運用適當的動作,進一步增添形象生動之感,使傳達的意思更加準確。
部編本教材口語交際在內容選取上與其他版本教材相比,難度有所調整。低年級學生正是處于剛接觸系統性語文學科學習的時期,選取的內容材料都是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實例,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設置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出社會對學生交流溝通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創新性。
“用多大聲音”口語交際主題圍繞說話音量要分場合這種基本的禮儀素質深度展開,利用多個場合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文明自律的意識;“打電話”通過不斷變換不同職業的對象,模擬實際的打電話場景,涵蓋多種人物關系,逐漸強化學生的溝通能力與應變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交流經驗。在需要別人幫助的場合中,合理使用禮貌用語很重要。“請你幫個忙”在對話練習中學習恰當使用禮貌用語,不斷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儀的交際習慣,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這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交際活動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和約束,對話時考慮到他人的心情感受,語言表達恰當得體,從而在實際的交際互動中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與禮貌態度。
二年級的部編本口語交際教材內容與一年級相比,增加了文字說明的部分,相應地也提高了對學生交際能力的要求。一年級口語交際將任務要求中的所有漢字標示了拼音,充分運用各個細節訓練學生的拼音拼讀能力。二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部分知識積淀,所以僅在口語交際任務要求的部分難認生字添加拼音作為輔助,提高了學生自讀自認文字水平。
主題類似的口語交際內容在任務與能力培養上進行了加深與鞏固,像“看圖講故事”這類借助圖片進行語言組織與表達的學習內容,雖然形式上看起來都是對故事內容進行補充并敘述完整,但在具體的交際內容實施中,一年級的“聽故事,講故事”“小兔運南瓜”只停留于大致復述圖片中的內容,結合想象填補空白,而二年級的“看圖講故事”選用經典的六格抽象漫畫,分步驟引導學生適當提煉有價值的信息,訓練學生把時間、地點、人物、在做什么等內容用完整的話語表達清楚,進而完成邏輯思維訓練。此次口語交際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鍛煉了基本的觀察能力,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連貫與信息捕捉能力,在難度層次上邁上了新臺階。
部編本口語交際創設生活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利用學生喜歡的、易于接受的學習方式保持學習動力。學生按照老師的引導逐步進入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積極參與交際活動,自由、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用多大聲音”“打電話”“請你幫個忙”等口語交際依托真實的生活情境,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讓學生自主發現什么是應該做的,在活動情境中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真正做到文明交際。
“小兔運南瓜”和“聽故事,講故事”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境,鼓勵學生展開豐富聯想,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其中“小兔運南瓜”運用圖片訓練學生的思維,根據事情的起因和結果猜測中間發生的過程,引導學生大膽發言,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聽故事,講故事”用多彩的畫面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觀察圖片、想象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中,向老師學習,將生動的圖畫用語言流暢地表達出來。
部編本口語交際教材內容清晰明朗地呈現交際目標,幫助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合理安排活動方式。教師可以在口語交際體驗情境的同時增強師生、生生的情感表達和心得分享,創設和諧友愛的交際氛圍,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空間。
“有趣的動物”這樣的主題設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掌握聽說能力的條件下進一步發展讀與寫,有效幫助學生從低年級向中高年級過渡,為學生接下來的寫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的探究能力,鞏固提問質疑的學習行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識,養成及時提問的學習習慣。
說話語氣傳遞了說話者的思想情感,根據不同的對象正確使用相應的語氣,能夠產生理想的表達效果。“注意說話的語氣”通過兩種不同的標點使用導致語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運用對比使學生了解不同的語氣會產生不一樣甚至相反的效果。老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不要將負面的情緒流露于表面,提醒學生在交際中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處于平和放松的狀態下話語會產生更加積極的作用。
交際的主題往往貼合生活實際,教師聯系教材內容展開話題討論,使學生成為交際活動的主導者,通過觀察身邊的世界,觸動真實的感受,達到口語交際教學要求。
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事情,需要與他人交流。通過協商討論,互相尊重,多為對方著想考慮,得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果。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多次商量討論后才能完成,“商量”從學生最熟悉的值日活動切入,列舉恰當得體的商量對話實例讓學生自我代入,思考這樣交流的好處,通過引導學生學會商量,促進人際交往,彼此間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解決問題。
“長大以后做什么”涉及個人理想志向的層面,希望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理想并主動與他人分享,正確認識自己,發現自身優勢與不足,同時樹立遠大目標,不斷鼓勵學生堅持理想,敢于拼搏與奮斗。學生能夠自我判斷,對人生進行定位規劃,保持進取之心與奮發向上的斗志,確定努力的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部編本口語交際教材內容充分將口語交際的實踐性與教材中的內容緊密結合起來,不僅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還對個人修養以及處事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提升自信,理解與尊重他人,進一步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學生在情境體驗中逐漸理解日常生活的多種交際形式,引起強烈共鳴,激發表達的愿望。
“我說你做”聽指示做動作的交際活動可進一步延伸到學生課堂,拓展為學生在學校要聽從老師的要求,遵守相應規定,上課專心聽講,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與紀律服從意識。“用多大聲音”提醒學生在公共場合要注意分寸,不能隨心所欲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說多大聲音就說多大聲音,教師設計不同的場景轉換,幫助學生認識并理解交流過程中體貼他人是個人內在修養的體現,避免在公共場合給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在“圖書館借閱公約”活動中,全班每位同學都要參與圖書借閱公約的制定,針對班級中的實際問題出謀劃策,大家積極發言,討論得出最佳解決辦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班級里的一員,集體中一分子,自己要為社會增添光彩,從而產生強烈集體歸屬感和個人責任感,同時也在幫助學生逐漸養成遵守規則秩序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