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霞
(青島新世紀市北學校,山東 青島 266024)
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從小培養,同時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寫作水平也明確了其要求。針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要求學生自由地表達,能夠寫出通順的句子。而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就需要在寫作的過程中學會表達情感,懂得結構和布局,因而在當前階段要加強對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策略的重視。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引導學生在寫作思維和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情感導入,以此提升寫作水平,產生共鳴,真正地實現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通過寫作的方式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寫作源于生活,而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即教育。因而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和生活有效地連接在一起,聯系生活的實際才能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少有教師采取科學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創作,多是進行一些沒有意義的創作,通過固定句子的背誦來充實文本的內容,這樣的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學生在創作中的積極性。其次在寫作教學中,學生思考的主動性較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保障學生的成績,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將選材立意、文章提綱都一一列出,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導致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缺乏一定的思考能力,只是跟著教師的思維進行創作。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方式不僅造成了在創作過程中結構較為死板,并且文章缺乏靈魂。最后是教師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只是簡單地將寫作的框架列出,分析寫作的重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寫作的含義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喪失了對寫作的興趣,造成了寫作水平的停滯不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到學生的興趣特點,之后針對性地開展寫作教學。這樣的方式不僅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創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樂趣,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實現了學生寫作思維的拓展,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意識。這也是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的過程中所一直倡導的理論,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真正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比如說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來制定教學方案,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在寫作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譬如在《我最喜歡的地方》寫作教學中,為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在小組內討論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向小組成員介紹自己喜歡的原因以及對最喜歡地方的了解程度,當地的特色是什么樣的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經驗,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討論的過程中。在學生進行分享的過程中,其他的學生對于別的地方也會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這樣的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且為學生之后的寫作明確了大致方向。
基于學生興趣開展寫作教學,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為寫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另外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學術交流的方式來掌握相關的方法,以此來明確學生興趣的捕捉點,從而為學生建立起成長檔案,并結合實際的課外閱讀來提升寫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因而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就要讓教育和生活實際有效地連接在一起,以生活為基礎實現寫作素材的積累,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并借以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生活不僅是素材的來源,也是創作靈魂的來源,只有對生活的細節進行捕捉,才能真正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用文字的方式來表達出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無時不變,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通過對生活的觀察更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自身情感的體驗,在寫作中更能夠促進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譬如說在《冬》寫作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充分地了解到寫作的含義,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學或者是周末留意在冬天將要到來時的季節性的變化,道路兩側樹木的變化以及氣候和飲食上發生的改變等等。通過對人們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夠讓學生懂得冬天的元素,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來獲取相關的素材,久而久之使學生養成素材搜集的習慣,這樣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更能夠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悟,真正做到有話可說、有情可抒發。
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積累素材之外,還要構建良好的寫作體系,列好提綱。只有這樣才能在寫作的過程中真正地突出作文的中心,合理地運用生活中的素材。這就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搜集和整理材料,列出寫作提綱,建立討論組,在討論的過程中通過合作的方式來精煉自己的寫作大綱,為下一步的寫作奠定基礎。
比如說在以“人物描寫”為主題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寫作之前,先將學生進行分組,針對本次寫作的主人公和題材以及中心思想進行討論,在討論之后提交最全面的方案,之后將方案和班級內的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并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明確方案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來確定本次作文的主題,這樣在學生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也有較為清晰的思路。通過寫作體系的構建來有效地提升創作的質量,為寫作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陶行知先生曾說:“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求要充分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因而在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視。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且通過發散性作文題目的設置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發揮的空間,以此促進學生主動地去進行思考,從而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比如說在寫作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農夫與蛇》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在講完之后讓學生發表自己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在班級內展開討論。在討論之后老師可根據故事設置發散性的題目:農夫應不應當救蛇?通過這樣的題目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思考,之后可以要求學生以自己的心中所想進行創作。這樣開放性作文題目的設置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還能夠實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興趣 ,將教育與生活有效地連接在一起,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提升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