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問我,如何戰勝對自己的不滿。我的回答是,戰勝不了,想要什么,就得趁現在多采取行動。先做好能做的事,先用這個不稱手的自己,能做多少做多少。等做完了,再說對自己的不滿意。
其實,我也常常體會到對自己的不滿且無力,但每次還能從這種絕境中找出一條路。我告訴自己,我的痛苦是在抱怨自己不是另一個人,這樣做一點用也沒有。那就用自己的方式盡力,做成什么樣就算什么樣吧。
有部電影叫《薩利機長》,主人公是一個在危機時刻力挽狂瀾,拯救了整個航班的機長。事后他被人質詢——因為在危機發生時,存在更簡單穩妥的應對方案。薩利機長反擊這場質詢的角度是:“電腦模擬操作的飛行員對即將發生的一切都做好了心理建設,而我不行,我是突然遭遇這種情形的,需要幾十秒的時間震驚,判斷形勢,平復情緒。你們把這幾十秒扣掉,再看看還有更好的方案嗎?”
沒有了,這就是條件限定下的最好。
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安慰。先把人當成人,或者說,把自己當成自己。既然你目前只能是自己,那就硬做,在各種遺憾下做出相對最優的選擇。
也許你會發現,硬做下來的結果也不壞。因為把本用來自責的時間用來做事,就是我們盡心盡力做成的樣子。也許慢慢地你會發現,在做成一些事的過程中,對自己的不滿也就沒有那么重要了。不滿很難戰勝,卻可以跳過不管,也算是一種戰勝的方法。
//摘自李松蔚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