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如今吃貨們對于藝術的追求不斷攀升,而在藝術圈里,不懂得品味美食、淺嘗美酒好像也完全“混不下去”。藝術家們不但與時尚、財富巨頭合作,更攜手食品酒水品牌推出限量包裝、藝術餐點等試圖打入新的市場。各大畫廊、美術館時常舉辦的藏家晚宴、年度聚會也會時髦地與米其林餐廳以及明星大廚合作,營造了不同凡響的藝術氛圍,也驚艷到了座上賓刁鉆的味蕾……漸漸地,品嘗美食與欣賞藝術不知不覺地同步起來。
在2020年尾慶祝了100歲生日的美國畫家韋恩·第伯以繪畫餡餅、冰激凌、蛋糕等高卡路里的“邪惡美食”而聞名世界。看似簡單,第伯畫作中的食物卻呼之欲出,不禁讓人口齒生津,是因為畫家結合自己早期在餐廳工作的經驗,用厚涂手法極其逼真地還原了甜點中糖霜、奶油層疊的效果。
美食家們心中美食的地位往往無比崇高,而第伯繪畫的另一特色將他筆下的美食籠罩上了神圣的光圈:他使用明亮的色彩為靜物帶來了奪目的質感,而柔和細致的陰影則勾勒出物體的輪廓,形成了一種光暈效果,使得第伯的美食閃耀著難以形容的美麗光澤,好似“神圣的標志”。


印度當代多媒體藝術家蘇伯德·古普塔常常使用印度傳統廚具來創作大型裝置作品,看似是鐵飯盒、Thali拼盤、牛奶罐所組成的廚房雕塑,實則是表達印度整體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社會形態所發生的改變,如工業化、外移的勞工潮、多樣化的文化等。
2017年,古普塔受到達達主義、象征主義的啟發,再一次將自己的大型裝置藝術推到當代藝術舞臺的中央。在當年眾星云集、藏家匯聚的巴塞爾藝術展會中,古普塔收集了大量使用過的廚具搭建了一個巨大的廚房和餐廳空間,甚至在空間內部進行了一場美味的表演藝術:藝術家攜手團隊為參展的觀眾現場烹飪包括羊肉咖喱、煎餅和小扁豆湯等一系列印度傳統平民菜肴。在這樣的實踐中,藝術家試圖與觀者(食客)一同探討烹煮背后所包含的情感和歷史意義。而所有的食客被邀請一同坐在長桌上不分你我、共同赴宴,那更是藝術家對社群飲食社會性的探索。


意大利的傳統美食之城摩德納,同時也是歌劇迷心目中的圣地,有一位天才廚師馬西默·博圖拉,如今他憑借“全球50家最佳餐廳”2016年冠軍的頭銜聞名全球,而早期他對于意大利傳統食材、料理技藝甚至歷史文化的解構與創新并不被多數美食評論家看好。在博圖拉不斷的探索與堅持下,人們漸漸接受了他對于食材富有詩性的處理、天馬行空的藝術性盤式美感,他也以自己獨特的眼光將主理的餐廳和自己的府邸打造成了近乎完美的當代畫廊。
博圖拉認為撇開個人品位不談,為餐廳選擇合適的藝術品不止于僅僅打造一個賞心悅目的就餐空間,甚至可以幫助食客們更好地理解團隊對于食材富有創意的闡釋。近年來博圖拉和蘇富比等藝術機構合作開展了一些策展和藝術品甄選工作,他跨越藝術流派、藝術媒介的大膽收藏嘗試與他充滿創意、與眾不同的美食語言不謀而合,讓人再度思考關于“藝術通感”這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