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若
鳥欲翱翔,需先振翅;人欲遠航,需先立志。
何以立志?
立志或以物為偶像,以求正心——陸游詠梅,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以示其孤高雅潔;于謙吟石灰,一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以示其磊落正直;周敦頤說蓮,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以示其清逸超群;鄭板橋嘆竹,一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以示其頑強堅韌。
立志或以人為偶像,以求立身。從“死亡之路”凱旋而歸的張騫是班固的偶像,讓其棄筆從戎,由一介書生搖身一變成了漢朝使者,為西域與中原的世代交好做出了貢獻;發憤著書的古之賢人是司馬遷的偶像,將其從受刑的絕望中解脫出來,轉而奮筆疾書,歷經十余載終著成我國歷史上首部紀傳體通史;領導太平天國運動的洪秀全是孫中山的偶像,才讓孫先生自詡洪秀全第二,組織興中會、創建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推翻封建帝制,義無反顧做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先驅。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偶像可以是明燈,可以是警鐘,前者為逆行照明,后者為居安敲鐘;偶像也可以是毒瘤,也可以是害蟲,讓信徒迷失自我,讓真實寸草不生。
試看,德意志曾掀起狂熱的民族仇恨,人們紛紛拜伏希特勒,終是釀成戰爭大禍;而蘇聯曾盛行瘋狂的個人崇拜之風,各個農場掛滿了斯大林,終是導致了國家、人民及斯大林個人的悲劇。崇拜偶像本無過,錯就錯在失了分寸,沒了章法;錯就錯在一味盲目,缺了理性。可惜掃視當今,盲目崇拜竟成了主流!青少年紛紛將明星視為心中完美偶像,整日吶喊追逐,純潔的心靈在無知的呼喊聲中萎靡,偉人的事跡在他們的心中早已泛不起漣漪,奮起的心已經蜷縮在黑暗的角落里,只能在渾噩的幻想中虛度時光。若都如此崇拜偶像,這世界又會變成什么樣?
對偶像的崇拜,不應該盲目去隨波逐流,而應該樹立自己真正的典范,取其精而去其粕。正如有的人只跟風GAGA穿一身奇裝異服,扮不倫不類;而有的人卻看到了她回粉絲郵件到深夜,學會了謙虛和善待。追尋偶像,但求正心而立身,鍛造自己的精神盾牌。
或許當我們真正懂得偶像的意義,我們也就有了自己偶像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