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美化教室,同學們從家里搬來了三盆花,有韭菜蓮,月季花和萬年青。我把他們分別放在三個窗臺上,班里立刻增添了幾分生機,有幾名同學還輪流給花澆水施肥。
可沒過幾天,萬年青開始枯萎了,我走近一看,幾乎每片葉子上都刻有“李勝民”三字,有的葉子中間漏著洞,有的葉子成了半個,有的連枝也掉下了。李勝民是誰?班里的“名人”,智力水平上游,成績中游,紀律末游。上課聽講溜號,手里總擺弄東西,哪怕一張小小紙片,他也要玩出花樣。下課沒有閑著時候,東奔西竄,更厲害的是他的一張嘴,別看是個大個男生,但說起話來滔滔不絕,沒理絞三分。看到此景,我的火氣不打一處來,剛要爆發,狠狠收拾他一頓,我轉念一想,何不換種方式?我轉了一下身體,使自己先平靜下來,然后把李勝民叫出教室外。“李勝民,花葉上的字是你留下的嗎?”“是我,怎么啦?”“是你刻的,而且每片葉子上都有你的署名,說明你很喜歡它,很愛它,那老師就把它送給你,把它養好,讓它天天陪伴你”,“這……這……”,“這沒什么,請你接受老師的禮物吧!”我從教室把花搬出來,舉到李勝民面前,李勝民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怎么,老師送的禮物你不喜歡”,李勝民不情愿接過花。“老師對你有個要求,既然你喜歡它,你就應精心呵護它,讓它枝多葉茂,與你一道成長,我相信你能做到這點”,他思索片刻后說到:“老師,能讓我把花帶回家嗎?一個月后我給你帶回來”。“當然可以”我說。
在以后的幾天里,我發現他的話少了,又過了幾天,我發現他上課走神的情況少了。忽然有一天,他問我:“老師,您說把花養好,除了給他澆水外還應做什么?”,“還應給他松土,施肥,可能還要做更多,我也不太懂了。”轉眼,一個月的時間到了,在周一開班會的時候,李勝民從桌底下端上一盆花來,正是那盆枯萎的萬年青。如今,這盆花郁郁蔥蔥,比以前大了高了,壯了,葉子上雖然還有淡淡的痕跡,但它卻有了勃勃生機。“老師,我送給你的禮物,雖然它是您送給我的,但它與從前絕不一樣了。我知道了,養好花不僅要澆水,施肥,還要有責任。媽媽告訴我: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對自己對別人負責,更重要的……”他的話沒說完,教室里就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我接過這盆原來枯萎而今枝葉繁茂的花。這盆萬年青雖然現在沒有開花,不久的將來它會開出絢麗的花朵。
訪談:
在你火冒三丈的時候,是什么促使你克制情緒,轉念去改變策略的呢?
因為我太了解李勝民這個孩子了。他任性、倔強、淘氣,在同學們眼里,他已經成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壞”孩子。他之所以在花葉上刻字,他在向同學們和我顯示他的“威力”和他的不滿,他就是要看看“老師究竟能把我怎么樣?”我如果在同學面前大聲怒斥,不但根本談不上解決問題,而且矛盾會激化,只能令他更無所謂;私下里找他談話,他聽不進父母已經在他耳邊嘮叨無數次的勸告,他會認為老師拿他也沒辦法,甚至會認為老師很軟弱。其實,他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也是個有強烈責任心的小男子漢。作為老師,我忍一下,退一步,先在大家面前保護住他的自尊心,然后把任務交給他,向他表明:老師原諒了你并且信任你。給他發揮責任心的機會,冰川會融化的。
評析:
宋薇老師準確把把握學生的性格特點,巧妙施之“因材而育”“因人而導”“因事而辦”,收到喜人、驚人的教育與自我教育效果,可謂精彩。
特別令人欽佩的是宋老師的智慧的言語把握,如:“每片葉子上都有你的署名,說明你很喜歡它。”“請你接受老師的禮物吧。”“怎么,老師送的禮物你不喜歡?”“既然你喜歡它,你就應該精心呵護它,讓它枝多葉茂,與你一道成長,我相信你能做到這點。”宋老師一番理智又親切的言語,把一件令人惱怒的事,化解為耐人尋味的、蘊涵著殷切的信任、鼓舞與期望的好事;把一個簡單批評、訓責了事的結果,轉化為一個經歷自我負責、自我教育、自我鍛煉、自我感悟的過程。這個過程,使知、性、行融為一體了,教育成果令人歡欣鼓舞。其深刻性,猶如雕刻,入情、入理、入靈。
給我們一種深刻的啟迪與感受:班主任工作做得好,真是有一種藝術雕刻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