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玲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為核心的“泛娛樂化”現象也愈發普遍。面對消費主義的沖擊,許多人似乎迷失了方向,他們極力追求“網紅同款”,似乎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奢侈品,代表著自己的全部價值。殊不知,一味地追求光鮮亮麗的外表,只能淪為淺薄無知的軀殼。唯有心無旁騖地追求,方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生命豐富而厚重。
價值是什么?徐瑋曾言:“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于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眱r值觀影響著人們的價值選擇和社會實踐。在這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們所享受到的一切皆源于每一個人的付出。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身體力行,將畢生精力投入科學、教育等事業中。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自幼熱愛數學,為此埋頭苦讀,卻在前途一片光明之時毅然回國。在他的屋子里,桌上,地上時常堆滿了演算的稿紙,終于在1956年發表重要論文《典型域上的調和分析》及后來的《數論導引》,這是中國的數學家第一次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和人的區別,在于為發掘和體現自身價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要實現自身的價值,正確的價值觀和不懈的努力必不可少。沒有正確價值觀指引的努力是無效的,不過是緣木求魚;若只有目標而無破釜沉舟的決心,一切愿景也不過是黃粱美夢。
一些初出茅廬的青年人,尚未取得成就,卻極其渴望社會的尊重和認同,他們更可能因為虛榮心走上歧路。在“校園貸”中,多少學生沉溺于物質上的享受,寧可涉身高利貸,也要追求所謂的“光鮮”,釀成一樁樁血與淚的慘案。其實,一個人的價值并不體現在他的外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追求光鮮亮麗的外表、尋求感官刺激中,我們的精神世界便會日漸荒蕪。我們將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思考,馬爾庫塞認為“當人類被剝奪了反思與沉痛的思考后,他們所剩無幾”,此言得之。
“我們終將毀滅于自己所熱愛的事物?!蹦釥枴げㄆ澛谄渲鳌秺蕵分了馈分腥缡钦f。不要被物質世界的五光十色所誘惑,稍微慢下腳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與充實自我上,實現自己的價值,難道不是更有意義嗎?沒有人能脫離社會而存在,我們所享受到的一切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都基于這個安定繁榮的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才是每一個人追求幸福,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也只有這樣的幸福才是真實、健康而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