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敏 盧曉杰
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不斷創新學習載體,教育引導師生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黨史學習教育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一、聚焦教育援藏初心使命,上下聯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熱”起來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學院領導班子和黨委委員堅持學在前、做在前,率先垂范。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先后組織9次黨史專題學習研討,同時沉到一線,深入師生。書記、院長帶頭,班子成員立足學院教育援藏任務,在支部會、班團會、座談會等眾多場合,結合西藏民主改革史、新西藏建設史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為師生講授專題黨課,師生通過聽黨課學黨史深化了對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認識,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中提升了黨史學習教育的行動自覺。
各支部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支部書記結合實際講黨課,注重激發黨員的能動性。積極發揮思政理論課教師和歷史專業教師的資源優勢,開展黨的百年輝煌歷史系列講座。以“3·28”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清明節赴烈士陵園祭掃英烈、中華民族一家親文化巡演、黨員集體過政治生日、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合唱比賽等重要活動為契機,感懷黨的百年輝煌歷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向高潮。全體黨員和全院師生對黨的發展奮斗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愈發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二、圍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學實學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
學院黨委不斷創新學習載體,發揮新媒體優勢,開設“民院黨建之聲”公眾號,推出“書記領學黨史”“以詩話史·黨員領讀學黨史”“民院青聽·跟我一起學黨史”等欄目,拓寬學習渠道,詮釋黨的輝煌歷史。開展“黨史知識我來講”“紅歌學唱與欣賞”等活動,吸引學生自覺學黨史悟思想。組織學生骨干到西柏坡、到狼牙山、到改革開放標志性企業開展立體研學,引領廣大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深化對“四史”的學習領悟,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效果。
黨日活動中黨員輪流講黨史,班會和團日活動開設學黨史專題,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各系部通過知識競答、觀影交流、征文活動、紅色詩歌誦讀等特色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師生愛黨、愛國、愛中華民族的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開展互動式、參與式、體驗式、交流式學習,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實現真學實學入心入腦。
三、深化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學史力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動”起來
院黨委堅持將黨史學習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落實到為師生解難題辦實事上,轉化為推動民族學院發展的動力。
聚焦抓好“關鍵事”,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為暢通意見建議和信訪渠道,建立院領導接待日制度,開設網上書記院長信箱,主動收集師生意見建議和問題線索,及時回應師生關切,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問題。加速信息化建設,搭建校園骨干網絡和信息化平臺,實現校園Wi-Fi全覆蓋,讓師生在體驗校園信息化的便利中感受新時代發展紅利;引進校企合作,解決學生宿舍安裝空調難題;開辟書吧空間,擴大圖書采購滿足師生學習需求,改進文印室服務功能并向師生開放,為考研和考專接本學生設立專用自習室助力學生備考;打通學生參加醫療社保渠道,引進社區醫療服務,全面提升學生醫療保障體系;利用暑期集中開展基礎設施改善、校園環境提升工程,解決師生“急難愁盼”的基礎工程23項。
著力辦好“貼心事”,提升師生幸福指數。各支部積極開辟渠道,了解、聽取、回應師生意見和訴求,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落實到教育管理和服務引領之中。支部在抵御防范不良思潮侵襲,糾正錯誤認識,堅定師生聽黨話跟黨走方面,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在學院攻堅克難的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突出組織帶動功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在解決師生急難愁盼突出問題的志愿服務中,黨員干部身先士卒不斷強化服務師生功能。學生黨員積極參與班級建設,引領優良班風學風校風建設,在“守望相助·追夢伴飛”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成為全院各民族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交流交往交融的中堅力量。
當前,附屬民族學院正在掀起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熱潮。學院將立足新起點,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學用結合,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動力,體現在團結帶領全院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上,落實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具體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