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陳祥 亓昊慧 郝凌云
摘要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下,如何讓傳統工科體現更好的實用性、交叉性和綜合性是傳統工科建設的首要問題。本文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基于深度融合新工科教育理念,探索新工科模式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路徑。以立德樹人為統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學生發展的適切性要求為主線,以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將微專業知識體系的能力培養嵌入專業培養計劃,構建嵌入式微(專業)方向課程體系,探索“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微專業金課群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 新工科 微專業 金課群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3.010
Design of Micro Professional Golden Course Group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LI Xinhua,[1][2]CHEN Xiang,[1][2]QI Haohui,[1][2]HAO Lingyun[1][2]
([1]School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9 ;[2]Nanjing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9)
AbstractUnder the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 how to make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embody betterpracticability,cross-borderandcomprehensivenessisthefirstproblemoftheconstructionoftraditionalengineering. This paper takes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explorestheconstruction path 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specialtyunderthe newengineering model.Taking theInternetplusthecore valuesofsocialism asthe guidance,thecorecompetencetrainingastheguidance, the training of the micr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is embedded i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lan, and the embedded micro(Professional)curriculum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e design method of micro professional golden grou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is explored.
Keywordsnew engineering; micro professional; golden course group; design
0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建設教育強國的講話中指出: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辦學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部也明確要求高校一定要把握“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學生從大學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顯效的是課程”的教育規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新工科”建設,打好提升質量、推進公平、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攻堅戰。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陳寶生部長第一次提出,對大學生要合理有效“增負”,要適當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和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真正把“水課”轉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1基于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金課群設計思路
新工科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創新人才,應該具備“專”與“通”兩方面的能力。新工科教學需要在整合現代教育技術和創建虛擬學習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學習和跨學科協同合作,來實現促進師生互動、實踐互動的教學策略,并構建深度學習、混合學習、虛擬學習、反饋學習的智慧教學模式,從而培養新工科學生個人效能、知識能力、學術能力、技術能力和社會能力。
1.1基于學科的交叉性與綜合性,將微專業知識體系的能力培養嵌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面向行業應用領域,培養材料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案框架內,從新技術、新經濟、新產業就業崗位和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基于材料科學與工程與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智能科學與工程的知識交叉融合,以智能視光器件高端制造產業對學生職業崗位及技能的要求為導向,通過微專業嵌入式培養模式,建設八門的優質課程,完成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先進制造與仿真設計核心技能的培養(圖1)。

1.2以目標導向為原則,構建嵌入式微(專業)方向課程體系
科學地設置“智能材料與視覺光學設計”微(專業)方向課程,將其嵌入材料科學與工程一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新興制造產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強的新工科人才為目標,以智能材料和視光設計領域所需能力培養為主線,重組課程,構建跨學科課程體系,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框架內開展交叉性、實用性“微(專業)方向”培養,探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新”工科改造的新路徑(圖2)。

2金課群的設計方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必須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必須明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必須把教學改革成果落實到課程建設上。金課建設的基本要素應該包括認知前沿性、目標導向性、內容高階性和方法科學性。課程內容的綜合性、課群結構的系統性和課程學習的建構性等方面應該具有創新性。
2.1以立德樹人為統領,建設新工科特色“金課群”
系統地建設新工科特色“金課群”,開展新興應用型本科專業課程的應用研究。面向跨學科新技術、新經濟領域對學生的能力新需求,從最微觀的課程建設入手,根據“金課”兩度一質的要求,挖掘思政元素、優化知識模塊;按照微專業交叉性、實用性核心工程能力要求,通過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縮寫為OBE)工程教育理念的貫穿,集成課程、構筑課程“群”;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空間,智慧課題與云課堂結合,打造虛-實一體的開放性“金課坊”,拓展“新”工科專業建設內涵(圖3)。

2.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著力點,強化課程群建設的思想性和實用性
以課程思政為核心,把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奉獻社會等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體系與內容中,在把握專業內涵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以課程思政建設為著力點,構建融合思政教育、專業培養、技能強化為一體的微(專業)方向“金課群”,為新時代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
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育人作用,通過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構建評價方法,深度挖掘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鉆研精神、工匠精神、奉獻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自然滲透到課程群的各課程節點,使課程體系的思想性和實用性通過多方位、信息化的方式在“金課坊”平臺展現,從而培養品德優良、知識扎實、用得好、站得住、有作為、受歡迎的材料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圖4)。

2.3以學生發展的適切性要求為主線,探索“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數字課程資源的持續優化方法
根據“工科新要求”,以OBE教育理念為導向,“建設網絡學習空間,共享優化教育資源”,以課程建設為核心,立足各類在線開放課程及校內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等網絡課程建設成果,從課程改革出發,以課程群品質自迭代升級為動力,著力強化學生對智能材料及視覺光學設計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構建高階性微專業金課群(圖5)。

2.4以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設置微專業方向金課群
按照新工科的內涵特征,以先進制造及智能設計能力為核心,選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八門課程,加強課程思政、整合課程內容、強調知識融通、優化課程銜接、構建具有跨專業特色和新工科屬性的微專業課程群(圖6)。

3結語
課程是教育最核心直接的問題,要解決的是教育中最根本的問題,即培養人的問題,是教育的戰略大問題。依據人才培養類型和目標建設符合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內容的“金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需求。并且,在服務制造強國等國家戰略的“新的工科專業、工科的新要求”下,課程的建設也更加強調產業需求導向,更加注重跨界交叉融合,更加要求支撐服務。新工科教育理念下的金課建設本質上創新了不同于傳統的教育方式,因此基于微專業的金課群的建設全面調整了課程內容、課群結構及教與學的方式。同時在金課建設中同步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與思政課程同行,最終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通訊作者:郝凌云
基金項目:2019年度金陵科技學院校級教改課題“基于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金課群建設與實踐”(JYJG2019-4);2019年度金陵科技學院校級教育教改研究課題(課程思政專項)“多元協同的視光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KCSZ2019-19)
參考文獻
[1]習近平2021年3月22日至25日在福建考察時的講話[EB/OL]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 id=5458275393452 927031&item_id=5458275393452927031
[2]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 OL].http://jiaowu.ybu.edu.cn/info/1053/3177.htm,2018-06-26.
[3]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4]王明利,韓振麗,范力茹.基于OBE的教學過程評價體系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7):229.
[5]許薇,賈志超,郝凌云,等.“金課群”的構建與實踐探索——以材料科學與工程(視光材料與應用)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4): 215-217.
[6]侯長林.應用型高校打造“金課”要體現“七性”[J].職教論壇,2019(3):58-61.
[7]姜云霞,葛馨,王雙.基于“金課”理念的課程教學組織方法研究[J].高教學刊,2021(11):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