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摘 要:我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古代,并沒有照相機、攝影機一類的機器設備,人們為了留下美好的畫面,采取的往往是繪畫的方式,這也是我國寫意山水畫的由來。寫意山水畫作為我國國畫的一大題材,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表現方式,是古典文化的結晶。寫意山水畫主要描繪山川、水流、樹木等自然景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風景人文,體現了讓人迷醉的東方美學。寫意山水畫的發展立足于人物畫,常常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而存在,到隋唐時期逐漸發展為國畫題材,后在宋朝達到了高潮,出現了許多大家名作。通過對中國寫意山水畫的人文精神探析,我們可以更加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擴大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中的影響力。
關鍵詞:寫意山水畫;人文精神;美學表現
中國寫意山水畫主要描繪自然山川景色,早在隋唐時期,寫意山水畫就已經形成獨立的創作體系。寫意山水畫具有意境深遠、畫面渲染程度強、黑白對比明顯等特點。以青綠為主調的寫意山水畫用石青、石綠等顏料作為繪畫主要材料,畫中小線條精致渲染又不失豪放,大線條粗獷豪邁又不失細膩。寫意山水畫的筆墨粗細搭配,靈活多變,讓人看后感覺神清氣爽、氣韻生動。
一、中國寫意山水畫的美學表現
(一)寫意山水畫的筆墨之美
古代的寫意山水畫以宋代為甚。在宋代,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和發展,山水畫的表現形式從單一走向多變,既有雄渾遒勁又有溫婉柔順,產生了風格各異的表現手法,出現了側重點不同的畫家大師。米芾、米友仁父子創建的“米氏云山”畫作手法在筆墨的使用上相較以往的工本而言更具有隨意性和創造性,吸收了董源的繪畫基礎,并在此基礎上更為自然地表現出所畫之物,展現出變幻無窮、朦朧遼闊的山川、云朵。在作品內涵的表達上,筆墨作為承載者和傳遞者搭建了創作者和觀眾溝通交流的橋梁,優秀的創作者會利用墨水的濃淡、緊密和稀疏等要素來表達,讓煙云、水霧更加靈活,具有寫實性。馬遠作為南宋知名的畫家,在筆墨的表達上,打破過去全景式的構圖模式,采取了局部畫的方式。同時,在畫作中,在表達山崖和水的關系時,留下大面積空白,給人以無邊的遐想和空曠幽遠的感受。各個名家的筆墨表達手法各有特色,這也體現了寫意山水畫的筆墨之美。
(二)寫意山水畫的自然之美
中國寫意山水畫的創作者除了需要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以外,還需要有真實的感悟,許多著名的繪畫作品都是創作者通過日復一日的久居山間產生真實感悟繪制而來。創作者應十分重視自然,將親近自然作為生活的重要部分,這樣繪制出的作品才能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創作者把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同作品結合起來,在長期實踐探索的平臺之上敢于擴寬視野,同時又給予人廣闊的遐想空間,這體現了中國寫意山水畫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稟賦,讓觀眾在觀看畫作的同時仿佛來到山間親近自然,這是一幅山水畫最高表達水平的重要體現。
(三)寫意山水畫的情感之美
在中國寫意山水畫的美學體現中,筆墨之美可由觀眾直接觀看所見,是畫作給觀眾留下的第一印象。自然之美需要觀眾深入觀察后,經過分析和推測來感悟創作者的表達內涵,是進一步加深印象的成果,而情感之美則是要創作者與觀眾達到一種心靈上的默契,是一種情感上的對話與交流。每個畫家都有其獨特的表現特色,體現在畫作上,其能夠從側面反映畫家的心境、情緒等。同時,對于古代和近現代的寫意山水畫來說,觀眾還可以通過其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真實面貌,從畫家的作品中反映出當時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程度。在畫家的表現方式中,“有我”與“無我”構成了重要的兩個方向,但不論是哪種表達方式,都體現了畫家的思想和目的。無非是希望觀眾在看到作品后能感受到畫家的真實表達意思,并且通過感悟和體會總結出自己的人生之道。畫作雖然沒有詩詞華麗,但其通過隱藏于畫作之中的人生道理,可使觀眾與畫家產生共鳴。
二、中國寫意山水畫的人文精神
中國寫意山水畫是畫家真實想法的隱含表達,同時也是蘊含了當時社會背景的集大成者。在對其體現的人文精神進行分析時,要結合當時畫家們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和畫家性格,再結合時代背景去分析,感受每幅畫作背后的人文精神,感悟畫家對生命意識的追尋和對社會、人生的領悟,體現出人文精神的光輝。
(一)以小見大的哲學主義
中國寫意山水畫對于中國古典文化的運用是十分充分的,在通過細致的調查后,發現宋代山水畫作為其中的翹楚,對中國古典文化尤其是老子、莊子相關理論表現得尤為充分,其主導了中國特色的寫意山水畫宇宙觀的建設。此種觀念具體體現為畫家追求無限遼闊的創作想象空間,并且在畫作中表達了意猶未盡,又四處發散的觀感。同時,通過巧妙的構思,形成了“步移山行”和“觀山多面”的精巧效果,形成獨具一格的中式畫作美學,也烘托出了哲學思想的表達意境。中國寫意山水畫中對于哲學精神的體現還在于畫作中虛無縹緲之感,給人深究探尋的求知欲望,進一步助推了哲學主義精神的表達效果,使畫作中心思想集中迸發。
(二)剛柔兼并的人文審美
中華民族是具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優秀民族,在我國,各種文化觀念交織,鑄成了五十六個民族一家親的鋼鐵長城。在中國寫意山水畫的表達中,其通過畫家的筆觸集中體現了獨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審美觀念,具體表現有:首先是對壯美和柔和的高效融合,畫作中既有壯美遼闊的大好河山,又有細致入微的草木刻畫,各類表達恰到好處,給人以自然和諧之美的觀感;其次是在顏色的選擇上,既有黑色,表達了鋼鐵般堅定的意志力,又有靛青、粉黛等讓人心情舒緩的暖色,在顏色搭配上現代寫意山水畫一改過去簡單配色,在其中融入了現代人喜歡的色彩,讓人十分愉悅;最后,在許多畫作中,畫家往往會配上詩詞,詩詞的表現力比畫作更強,作者的意圖也更為直接,詩詞和畫作構成了“一剛一柔”的和諧局面,迸發出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創造力和吸引力。
(三)和諧統一的中庸之道
具有中國特色的寫意山水畫蘊藏了豐富的人文精神內涵,對于影響中華民族極深的儒家思想亦有非常深刻的體現。在中庸的傳統文化思想中,和諧與統一是最中心的兩個方面,二者是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的,并且缺一不可。具體體現在中國寫意山水畫中,可從藏鋒、中鋒、側鋒的筆法上加以表達。在筆墨的表達上,藏鋒代表了凝重,中鋒代表了圓潤討巧,側鋒則稍顯嫵媚,若在畫作中藏鋒過多,則畫作表達的意思剛硬深刻,在畫作的修改上應加上些許側鋒元素,將其變得中庸和諧。此外,筆墨的干濕、筆數、畫速、線條粗細、墨色等都可以對和諧統一的中庸之道進行體現。除了筆墨上的體現,在構圖上也能表達出和諧統一的中庸之道。在此方面,寫意山水畫也處處體現了畫家講究和諧的一面。例如在樹枝的構造上,一般不會畫完全平行、完全對稱的枝丫,以免給人弄巧成拙的觀感,破壞畫面整體的和諧;在鳥的畫法上,也往往是根據真實情況來繪制,具體展現為一棲一飛、一只鳴叫一只閉嘴的情形;在人物的構造中,不能畫出千人一面的情形,要注重動靜結合,表達出人的不同姿態、表情等因素。在畫面的整體布局上,要求整體布局工整,但絕不能理解為左右對稱,而要斜中取直、奇中求正、險中見穩;在繪畫過程中,要注意凸顯中心對象,但不能呈現出刻意而為之的觀感,注意把握虛實,不能將畫面畫滿,要在適當的地方留出空白,給人留下遼闊的遐想空間;在觀眾引導上,要注重把握構景要素,盡量以自然和諧的方式去造設,以求形成和諧與統一的人文精神,體現出中庸之道。
三、中國寫意山水畫創作保持人文精神的策略
對于傳統文化的堅守是畫家應該時刻保持的重要職業操守,但同時也要與時俱進,結合當代文化形式去改造、優化傳統畫作。對于中國寫意山水畫來說,要采取措施鞏固加強畫作與人文精神的進一步融合。
(一)維護寫意山水畫創作的良好環境
寫意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國畫,在創作中需要巧妙地構思,而靈感的迸發往往來自于安靜和諧的創作環境。基于現代社會發展迅速的現實,畫家在創作過程中難免會被浮躁的社會現實所干擾,對于畫作質量帶來直接的影響。因此,針對此情況,畫家要從自身意識上覺醒,學習古代畫家久居深山創作的專心鉆研精神。社會各界也要以保護傳統文化的目的維護好寫意山水畫創作的良好環境,促進我國國畫的進一步發展。
(二)結合社會發展創作作品
近年來,我國社會氛圍和諧穩定,山水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從過去的礦山煤山轉變成今天的綠水青山。對于此類環保類話題,寫意山水畫的畫家們可以根據時事創造畫作主體,在畫作中體現出自身對于環境保護的決心,創作符合時代進步的畫作。
四、結語
中國寫意山水畫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結晶,通過分析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相關文化,加深對其的認知程度,培養受眾的興趣愛好,為其進一步融合當代人文精神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王麗軍.中國山水畫積墨法語言分析[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1.
作者單位: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