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跟田 馬少剛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1-028-01
摘? 要?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給民族團結教育方面帶來新的思路,同時也給體育課程建設帶來新的機遇?;诖耍ㄟ^闡述體育課程建設目標、內容以及教學對象方面面臨的挑戰,從體育課程建設目標、內容以及授課方式三個方面闡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體育課程建設的對策建議,旨在為研究學者提供有價值的思考。
關鍵詞?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體育課程建設? 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創新論斷不斷見行見效。將其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創新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新路徑,用語言和行動將嚴謹的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表達,在高校內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矩陣。體育在育人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其體育作為有形的客觀實體和無形的文化載體,成為各民族之間,乃至民族與世界之間的溝通橋梁。由此,如何通過體育課堂和體育活動等形式,將嚴謹的民族團結教育理論轉化為青少年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就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新課題。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體育課程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體育課程建設目標:體育課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不足
國民教育,特別是民族高等教育是聚焦優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開展和學習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方式,學校是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沿陣地[1]。多年來,民族院校在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發展民族教育事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項目,特別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其所涉獵的文化背景范圍廣泛,而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發現對此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及時將新的民族理論研究成果融入課堂。
(二)體育課程建設內容:體育課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體系尚未完善
系統的體育課程建設內容理應挖掘和梳理體育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內在關聯,將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中涉及的體育精神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容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理論系統。通過體育理論知識學習、運動隊訓練、體育專題講座、運動競賽等多種輸出形式和渠道方式宣傳體育教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和價值。目前,該方面系統存在理論知識體系儲備不足,體育課程建設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視,體育教師存在技藝精湛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欠缺,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缺乏有效引導等問題。
(三)體育課程建設教學對象:各民族院校學生的文化背景差異顯著
以北方民族大學為例,學校面向全國招收各民族學生,現有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預科生共22000人左右(數據出自學校網站),分別來自寧夏、新疆、云南、上海、北京、四川等省市區。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地域特質,自然會面臨多元文化的沖擊。近年來,隨著體育強國建設不斷持續以及網絡的不斷普及,我國的傳統體育已經走出國門、走進世界。因此,各民族院校更應創新體育教育教學方法,團結各民族學生群體,使其能夠在體育實踐中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體育課程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體育課程建設目標方面
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體育課程建設的重要目標,與體育課程標準一起,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手段,對體育課程及課程結構進行重構,建立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社會適應、民族精神等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同時,要求根據高校自身條件和學生需求,選擇一兩項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學校特色,發揮“以一帶十”的典型案例作用。
(二)體育課程建設的內容方面
有效發揮體育的育體和育人的雙重價值一直是現代體育人不斷的追求。而挖掘和梳理體育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共同價值取向在意識形態上建立共鳴,并通過有效的體育實踐輸出是重構體育課程建設的基本前提。我國由于多民族共存導致多文化共生。由此,體育課程重構建設的根本基礎是充分挖掘體育,特別是中華傳統體育所蘊含的物質、精神、制度等文化[2],將其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聯,貫穿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或特色鮮明的體育活動和競技比賽進行彰顯和凸出。
(三)體育課程建設的授課方式方面
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歸根到底,“教”與“學”始終是教育教學的一對主體。為此,體育課程建設在強調上述理論的系統性的同時,應結合當地學校的辦學特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體育活動和體育實踐,正確引導學生發揮其主體意識,在各項實踐中增長學生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感知度。同時,還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培養優秀的體育師資隊伍,以期在技能傳輸和價值引導方面發揮帶頭模范作用。
三、結語
綜上,充分而有效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能更好地鑄牢大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然而這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不僅是新時代體育發展的方向之一,亦是更好傳播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優秀體育精神和價值取向的措施之一。基于此,對體育課程建設的研究通過目標、內容和授課方式等進行了闡述和分析旨在提供有價值的實踐邏輯。
參考文獻:
[1]陳錦均.民族高等院校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時代使命[J].中國高等教育,2019(20):54-56.
[2]彭響,劉如,張繼生.民族傳統體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