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偉
【摘要】? ? 伴隨著國內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可以從網絡中得到各種各樣的數據信息,教育可視化產品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變化。在可視化產品的演進過程中,由于社交媒體的優勢,導致數據傳播過程得到極大的加速和推廣。社交媒體給當前的教育信息化傳播的影響深刻而廣泛,不同的傳播理念以及傳播策略,導致在可視化產品的傳播中呈現出一些差異,隨著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在社交媒體中的廣泛應用,依托大數據精準投放、不同產品融合展現等策略值得關注和發展。
【關鍵詞】? ? 數據可視化? ? 社交媒體? ? 傳播驅動
引言: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社交媒體在人們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這種發展態勢下,社交媒體為人們之間的交流溝通、信息獲取等提供了平臺和技術上的保障,也為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和互聯網教育注入了更多形態。
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經過可視化和形象化的轉化,在社交媒體上展現出全新的變化,對社交媒體中的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做出分析可以有幫助這一產品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與發展。
一、教育數可視化產品的轉化與發展
數據可視化在歷史上已經有了雛形,核心是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并以圖形、圖像等形式的呈現,從而對數據分析結果以可視化的形式進行解釋。[1]當前的數據可視化已經成交互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統計學等多項學科的結合體,包含數據圖表(Data Chart)、信息圖(Info graphic)、 思維導圖(Mind Map)、文字云(Word Cloud)等等多種類型[2]。
人們能夠從傳統枯燥的表格數據中走出來,利用清晰和直觀的形式展現出數據的信息表達。伴隨著現代網絡和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計算機計算能力的快速提升,我們已經可以輕松的從各種數據中找到數據信息以及智慧信息,教育數據可視化從傳統的計算機中圖形化的表現形式向現代網絡空間中的多樣化表達轉換。
在社交媒體領域,伴隨著社交網絡的大數據分析以及多媒體異構數據整合等等技術,將傳統的簡單曲線利用多種形式向圖形化轉換,將多層次的復雜數據糅合在一起,展現出大量的數據信息表達。伴隨著遠程開放教育、互聯網教育業務模式的復雜度上升以及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對傳統的線性業務數據研究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所以從教育數據的變化以及受眾的需求出發,一些大數據應用以圖形的形式展現到可視化中,可以使整個圖表展現出更為豐富和直觀的表現形式。從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的生產與傳播鏈條來看,必然要經歷數挖掘、分析、簡化再到圖形化以及動態化的過程。
二、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在社交媒體傳播中的優勢
2.1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視覺
人們在生存中需要不斷的接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而人們對于數據信息的獲取方式絕大部分來源于視覺,視覺是我們對世界產生認知的主要渠道。有研究表明,個體學習的信息有80%來自于視覺。[3]這也是由人類的進化方向所決定,人們的眼睛可以向大腦傳送非常強大的數據信息,所以在人們的大腦中,視覺神經占據著非常強大的比重,面對信息會大腦首先處理直觀圖像,然后在轉移到對抽象文字的閱讀中,可視化的數據傳播使人們能夠直接應對圖像,比傳統的數據邏輯轉化更加直觀和簡單,所以可視化數據的表現形式滿足了人類進化上的直觀需求。相關的科研實驗已經證明了視覺信息的處理速度遠遠大于觸覺以及聽覺和嗅覺,在處理的速度上能夠達到其他數據的數倍。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人們往往會選擇簡單的閱讀,傾向于“讀圖”式學習。所以有言稱,人們信息的獲取渠道主要來自四塊屏幕——電腦、電視、電影和手機,它們主導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感知系統,甚至決定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4]
2.2教育數據可視化在傳播中更容易得到注意和識別
互聯網學習和移動學習的興起,在帶來海量知識數據和高能傳播效率的同時,也存在知識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等問題。不克服好這些問題,教育效果將大打折扣。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為教育中的有效注意和識別帶來新的發展。
數據可視化產品在傳播上憑借著視覺上的優勢,可以在海量的數據信息中將所需要的信息補充出來,并在可視化數據的影響下將大量數據壓縮。受眾在面對數據可視化的過程中,專注程度和吸引力遠遠超過傳統的枯燥數據和文字表現。數據的復雜性使人們對其產生畏縮,而數據可視化數據卻可以利用更加直觀的表達,使人們能夠快速的從可視化數據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數據。
此外可視化數據的表達過程中,可以容納更多數據,也就意味著可視化作為圖片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量,用戶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相關的數據表現,找到自己需要使用的有用信息。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根據自身特有的表達形式,增強了受眾在使用中的積極特性,使受眾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中準確的找到自身需要的信息。
2.3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可以有效增強在社交媒體中的傳播特性
在傳播的過程中,傳播范圍是提升其傳播力的核心標準,所以利用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能有效的增強在傳播中的影響力。
教育數據可視化需要依托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對數據處理與分析的優勢,大幅度高效提升數據信息的準確性,與社交媒體傳播和分享形成合力,最終實現教育數據更加廣泛的傳播和影響力,提升傳播過程中的有效程度。
教育數據可視化技術還可以強化社交媒體的互動。如交互式知識圖譜上光點強化一個用,能夠有效的強化用戶對這一過程的互動,提升受眾興趣度的同時還可以有效的增強受眾的參與率,擴大傳播范圍。
三、在不同社交媒體中教育數據可視化的傳播策略
3.1不同平臺針對性的投放產品策略
當前支持移動學習的社交媒體眾多,為教育數據可視化提供傳播的平臺與場地,同時又各具特點。如抖音和快手主要是短視頻的傳播平臺,微信是好友社交之間的分享平臺,微博是公眾性的社交信息傳播平臺。
每一社交平臺都會有適合自身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如在微信傳播中,利用H5的網頁形式在不同好友之間展開傳播與分享,實現封閉式的親密傳播,適合關系類可視化模式;
而在微博傳播中,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需要搭配九宮格的形式發布,并且有文字上的限制,使人們的關注點往往集中在圖片信息上,適合概況類、比較類可視化模式;
在各種內容發端的使用中,更加傾向于利用不同專業的數據與動靜結合特點,用戶可以實現對相關主題的深度學習與跟蹤,適合趨勢類、監測類可視化模式。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強調利用有趣的形式展現出來,利用數據、動畫、配音等形式,充分的占據碎片化時間使受眾能夠得到相應的學習信息。所以在教育數據可視化的傳播中,要根據不同傳播平臺的不同特性,投放有不同傾向的產品類型,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
3.2在不同產品之間互相融合展現
當前的不同平臺和產品有著各自的側重點,但是具體的表現方式上可以采取融合的方式,吸引受眾將更多的關注點關注到自身產品上。
如個性化學習儀表盤,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動、靜態圖片和文字的方式,加上云標簽、警示燈、樹形圖等等,提升數據可視化產品信息的傳播特性,并挖掘學習者生理信息數據、心理信息數據、行為信息數據,形成多模態數據模型,使整個可視化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利用不同的專業的數據與動靜結合特點激發深度學習等等。
融合展現的形式就要求有一套科學、準確的呈現和交互形式體系,通過視覺傳達達到排除數據噪音和過濾無效數據的作用,幫助學習者建立整體觀和正確的思維導向,從而理解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背后的關聯信息,完成自我知識的內化。所以利用多種多樣化的數據可視化產品融入到傳播渠道中,滿足受眾對于不同教育需求,從而創造出全新的傳播特點。
3.3做好對大數據的分析與精準定位
在國內的大型社交平臺上都有相應的數據分析平臺,利用平臺數據分析工具可以實現對學習熱點的把握。如微信中的微信指數,通過如對比詞等添加,可以清晰的看到傳播中的變化和走勢,微信公眾號也可以利用輿論熱點的方向產生出用戶關注度高的元素。
利用好這些數據監測手段,我們可以摒棄傳統純粹的個人判斷,引導和形成在有效的教育和學習熱點話題,學習者可以形成知識框架與互聯體系,促進知識表達與內化,并完成自我評估、發現自己的學習問題[5],利用好社交媒體中的大數據,學習者可以形成較強的數據探索能力,依托高效的社交互動工具,允許學習者數通過靈活、直觀的交互式操作,降維展示學習細節,發現隱含學習信息,建立起良好的教學互動機制,實現高質量數據可視化產品轉化。
教育數據可視化是一種基于教育大數據而呈現出來的數據二次表達,在相應的教育交互過程中,依托強大的社交媒體,更加直觀、生動地將數據信息和知識呈現給受眾。
數據可視化產品在社交媒體平臺傳播上,展現出高頻次的再次傳播行為,一方面有利于受眾建立傳播和學習語境,一方面又能擴展學習圈,促進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動態成長。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社交媒體顯著增強了受眾對于表達的欲望,擴大了在信息傳播中的自由程度。教育數據可視化產品在追求快速傳播核心——題材和內容的同時,創作者也需要理性的表達和節制的傳播實現對網絡空間的治理和價值觀引導。
參? 考? 文? 獻
[1]牟婷,陳娬.教育數據可視化研究的現狀與前沿——基于CNKI十年文獻的知識圖譜分析[J].教育信息技術,2021,(Z1):97-101.
[2]劉歡,湯維中,任友群.數據可視化促進教育決策科學化:內涵、策略與挑戰[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05):75-82.
[3]醫學教育網.視覺是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EB/OL].(2010-8-10)[2021-6-30].https://www.med66.com/new/57a305aa2010/2010819renyej105010.shtml.
[4]賈磊磊.跨越文化傳播的時代落差[N].人民日報,2011-11-11(019).
[5]劉海,李姣姣,張維,張昭理,易澤順.面向在線教學平臺的數據可視化方法及應用[J].中國遠程教育,2018,(01):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