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霖 彭依蕾
【摘要】? ? 隨著主流短視頻平臺上大學生用戶基數不斷增加,這一群體在Vlog領域逐漸充當引領者角色,已然成為短視頻時代下拍攝、制作及傳播Vlog的主要人群,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的自我呈現行為值得被關注。本文主要以大學生群體Vlog呈現行為為主要研究對象,挖掘出存在的自嗨現象、審美誤區、內容亂象等問題,并從避免單一視角、提高新媒體素養及多方合作塑造正確價值觀等方面給出對策,幫助大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姿態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
【關鍵詞】? ? 視頻博客? ? 大學生群體? ? 自我呈現行為
引言:
Vlog是視頻博客(VideoBlog)的簡稱,它是博客(Blog)的衍生產品。以大學生群體的媒介行為特征來看,他們受教育程度較高、思想自由度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強,有著強烈的表達訴求,渴望證明他們的價值,Vlog就順應成為這一群體最樂于呈現自我的表達方式之一,但繁榮的背后充斥著內容、行為亂象,正日益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塑造,因此我們以大學生群體創作Vlog內外動因分析出發,通過探究大學生Vlog呈現行為發展過程,挖掘深層問題,更好幫助他們塑造自己。
一、大學生群體Vlog自我呈現行為內外動因分析
1.1短視頻平臺算法數據
短視頻平臺的算法分發機制是刺激創作者不斷生產優質內容的關鍵因素之一,該機制是依據短視頻的完播率等數據指標來判定內容是否優質,若是被平臺判定為優質內容,就有和大流量創作者一同上熱門的機會,算法機制給予每個人一開始都同在一個起跑線上的機會。
1.2平臺飛輪效應疊加
一般的平臺創作空間基本的飛輪效應[1]為,企業為獲得更多收入,需要獲取更多的內容創作者,內容創作者的增加會帶來更多優質內容,更多優質內容會攬取更多用戶,用戶則會為企業帶來雙收益,一是流量收益,二是金錢收入,兩者則會促進產生更多的內容創作者,形成飛輪閉環,因此相應企業會出臺激勵者計劃,形成用戶、創作者、平臺三者之間三方共贏局面。
1.3大學生分享和價值認可需求突出
由于不滿足于現有的熟人社交,大學生群體的社交方式逐漸向陌生人社交轉變,他們更想要通過平臺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求得認可。大學生群體分享與價值認同的背后原因可以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2],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闡述了人的五種需求,而尊重和認同則是第三層次的高級需求,大學生Vlog創作者則是基于對于尊重與價值認可的需求而持續創作,并希望借助Vlog的形式展現自己的形象,這也是分享欲的初始激勵心理。
1.4網絡社會形成與虛擬身份的重塑
在馬克思對社會的論述中,他認為社會是人們交互的產物,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因而依賴于人們的交互,社會才得以存在,所以,無論在現實生活還是網絡世界,都是基于人們交互實現的社會形態,有網絡社會形態必定有相對應現實生活中真實身份和虛擬身份[3]的誕生,由此可以佐證網絡社會中虛擬身份存在的合理性。
二、大學生Vlog呈現行為發展過程探究
視頻博客對大學生群體的行為影響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從蹣跚學步的模仿開始,逐步過渡探索屬于自己的Vlog風格,創新內容和變革剪輯手法;再到積累拍攝、剪輯經驗,具備熟練運營Vlog賬號,建立起完整的Vlog創作流程一體化的能力,以及對新玩法的探索。
2.1第一階段——模仿心理的前傳
2.1.1大學生創作Vlog觸發點
第一支Vlog在遵循興趣、新鮮的狀態下誕生了,對于大學生群體同樣具有相同的觸發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保持著良好的好奇心,就能不斷提供動力源泉。在Vlog創作領域,每一個視頻都能打開大學生群體創作的大門,不同類型的視頻形成了不同的觸點,從而形成風格多樣的創作者,不同的觸點給創作者最初的影響不同。
2.2第二階段——取其精華,反哺的自我進步
2.2.1 Vlog呈現價值由淺層次轉向深層次
起初是Vlog創作者向觀眾單方面輸出內容的單向反饋為主,缺乏觀眾向創作者提出反饋,第二階段創作者與觀眾有了更多的互動,了解了用戶需求形成了雙向反饋,創作者也能在呈現價值方面得到更多的建議,從淺層價值的視頻轉為有深度思考價值的視頻。
2.2.2深層次價值驅動大學生發生思想變化
大學生群體創作者在探索深層次價值時,對內,其自身行為也會被影響,想要向觀看者展示自己深層價值[4],其拍攝Vlog的角度將會蘊含創作者自己獨一份的思考,在不斷呈現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因此在創作Vlog的過程中完成了思想觀念上的更新與豐富。
2.3第三階段——個人能力與Vlog經濟構建能力雙提升
2.3.1個人能力全方位提升
個人能力是包含賬號定位、巧用平臺算法機制、熱點敏感度、文案能力、剪輯技術、數據監控、復盤等在內的Vlog綜合運營能力,在經歷了第一第二階段后,綜合運營能力能得到較大提升,能對特定事物進行獨立觀察與思考,大學生群體在新媒體技術的學習與應用方面實現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2.3.2 Vlog經濟構建能力
僅憑興趣支撐的Vlog,一旦靈感枯竭或者環境不允許很容易出現斷更現象,因此大學生群體除了自身的興趣支持外,來自外部的支持同樣重要,這就涉及到了Vlog經濟變現之路探索。擁有大量粉絲的大學生創作者通過承接廣告[5]、掛購物車、充當站外流量入口等方式獲得經濟利益。
綜上所述,Vlog的盛行沖擊著大學生現有的生活方式,從娛樂休閑來看,以往立足于現實的休閑方式,放到今天已不完全適用,他們對于輕松的閾值大大提高,單純的身體放松遠遠不夠,他們更傾向于拿出手機記錄這一刻,編輯成Vlog的形式,配上心得體會分享給別人,由獨享開始轉向共享;從社交來看,它就是視頻版朋友圈,也稱之為“短視頻社交”,通過虛擬的點贊、評論來滿足社交的需求;從展現自我、個性表達來看,Vlog的形式使得人人都有發聲的機會。視頻博客Vlog對大學生群體的行為影響主要經歷了以上三個階段,也讓這一群體可以重新定義自己,在Vlog中創造無限可能。
三、大學生創作Vlog進行自我呈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自嗨現象易導致大學生迷失自我
早期大學生在創作Vlog時常以“我”的視角來創作,常以主觀意識帶入Vlog創作,此外也易遺失“他”的視角,來審視自己作品,沒有了第三方的客觀審視,容易迷失自己而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去思考和處理事情,在校園生活中容易帶來不良的影響。
3.2審美誤區易引起獨特個性缺失
Vlog的審美層次主要體現在Vlog創作者在選景取材、內容布局等方面的認識差異。選景差,無法烘托整個Vlog的感情基調,無法與觀眾產生情緒共鳴。內容布局是以人為核心體現深層之美,布局的缺陷無法呈現創作者的個人風采,易泯然眾人,導致Vlog的特色黯淡,創作者的個人之美和獨特個性也相應無法展示[6]。
3.3內容亂象易影響正確價值觀塑造
隨著大眾參與、資本加入,Vlog市場可謂是一片欣欣向榮,但另一方面,Vlog開始出現同質化、沒有價值支撐等一系列問題,一些內容低俗、惡搞、浪費等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視頻容易給大學生創作者帶來盲目跟風等錯誤行為,不利于他們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和塑造。
四、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呈現行為的對策及建議
4.1避免單一視角呈現,增強大學生同理心
大學生創作者盡量避免以“我”的視角來創作Vlog,多從他人的角度出發審視自己的作品,以用戶視角為出發點,增強自己的同理心,不僅能夠提高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Vlog的數據指標,而且能夠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與他人相處,避免Vlog以單一視角呈現。
4.2提高新媒體素養,培養大學生審美能力
通過創作Vlog,大學生開始有意識地總結和歸納自己的大學生活軌跡、自我呈現行為多樣化,賦予Vlog人格特征。然而,要想以鏡頭語言展示這些元素,必須提高自身的新媒體素養,在選景、布局方面下苦功夫,才能塑造良好的審美能力,吸引他人的關注,進而獲得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
4.3多方合作共同糾偏,塑造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對于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需要創作者本人、平臺方、政府及學校[7]等多方攜手應對。對創作者自身而言,應多思考多學習多實踐,及時補充媒介素養和美學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為觀眾帶來更多扣人心弦、有思考價值的Vlog作品;主流短視頻平臺應優化內容審核機制,加大審查、監管力度頒布相應規則,對于挑戰社會秩序、違背倫理道德的視頻一律說不;在政府及學校層面,應加強教育,通過豐富的案例教學及互動活動的開展,給予Vlog良好的孵化環境,出臺相應大學生創作者激勵政策,對于Vlog行業做出明文規定,引導、鼓勵大學生以積極向上、正確的價值觀進行Vlog創作。
五、結束語
本文在短視頻爆發背景下,深入分析Vlog對大學生群體自我呈現行為的影響,以及產生該影響的內外動因,結合大學生創作Vlog行為發展過程進行分析,得出大學生Vlog普遍創作規律,并在研究過程中挖掘出大學生在Vlog呈現自我上存在的問題,對大學生創作者在呈現自我、完善自我上提出了新的建議,期待大學生Vlog呈現行為能早日趨于規范化和價值化。
參? 考? 文? 獻
[1]馮彥琿,王靈鈺.基于飛輪效應理論的直播電商價值共創模式探究[J].市場周刊,2021,34(05):84-86.
[2]謝銘懿.從受眾需求談新聞娛樂化傾向——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11):45-47.
[3]王敏芝,范雙武.流動的空間:虛擬個體的自我表演與身份認同[J].青年記者,2020(29):10-11.
[4]強成文,宋敏娟.“自媒體”時代青年感性意識形態傳播的自我呈現與價值認同[J].當代青年研究,2019(02):85-90+128.
[5]宋宇奇.讀懂Vlog-廣告的一種“新”可能[D].吉林大學,2020.
[6]朱婧瑀,李霞,侯晨陽.大學生Vlog的創作特征與自我形象塑造[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8):54+153.
[7]賓振宇.Vlog中國發展現狀與前景淺析[J].視聽,2019(03):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