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龍
摘 要 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林業資源用于城市建設、工業生產,在快速消耗林業資源的同時,也讓生態環境迅速惡化,對于經濟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作為林業建設重要內容的種苗培育,可有效恢復林業資源和復生態系統。對此,重點研究種苗培育應用技術,旨在為我國林業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 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S723.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58
合理運用種苗技術,保護生態環境,提升林業發展綜合水平,成為各地林業部門的重要任務。林木種苗要保證栽培數量符合規定,質量也需提升,讓其成為我國未來林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雖然我國各地在林業發展方面都有良好表現,種苗工作也在穩步運行,但仍有必要對其培育技術進行詳細剖析。
1 林木種苗培育技術
1.1 種子選擇與體胚發生
選擇種子時,技術人員要根據林區實際環境與土壤條件,綜合分析其他影響因素,完成科學調研后,以真實數據選擇最符合當地種植的苗木種類。確定苗木種類后,要確保種子符合種植標準,要求其外形飽滿、顏色明亮[1]。建議在專門的種子公司采購種子,也可選擇生長良好的母樹,自行收集母樹上沒有被蟲害、病害影響的樹種。
體胚發生是通過現代技術完成人工培育種子的環節。體胚發生,即選擇正常生長林木的若干個細胞,并對其細胞胚胎進行培養,使用包衣完成培育工序。這種方法對于珍稀樹種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此外,體胚發生可保證樹種良好發育且擁有較強的抗病能力,保證種苗的存活率,讓優良樹種可以獲得最佳培育條件。
1.2 育苗管理與施肥管理
選擇好適應林業發展的苗木種子后,需立刻著手播種與育苗工作,即為育苗管理。一般使用專用器皿培育苗木種子,確保種苗獲得良好的生長條件。同時,容器育苗也能讓種子獲得充足的營養,降低育苗時間,不僅不會對培育產生過多限制,還能提升種苗發育質量,大多數種子均可采用此方法進行育苗。
施肥管理則是在經過育苗處理后,種苗正保持旺盛發育,對于水肥都有較大的需求時進行。在該階段,需播撒合適的肥料,提供其必需養分,降低生長周期,為林木種苗建立良好的發育環境,從而收獲高質量林木種苗[2]。施肥管理時,要重視幼苗發育情況,并根據其具體生長狀態選擇符合其生長發育的肥料。同時,也要對施肥嚴格管控,避免因施肥過多,對幼苗造成負面影響。科學制定施肥計劃,讓幼苗獲得最佳生長條件,提升林業綜合質量。
1.3 灌溉管理
灌溉管理可劃分成以下2部分。1)選擇優質水源,制定灌溉計劃。選擇灌溉種苗的水源時,一定要重視水質檢測,要求其金屬離子的實際含量要在種苗發育可接受范圍內,如果超過范圍則禁止使用。保證水源可以成為種苗發育生長的重要推動力[3]。2)要以種苗當前生長情況,收集環境因素,科學制定符合種苗發育的灌溉計劃,控制用水量與次數,一切以種苗真實生長狀況為基礎,及時對灌溉計劃進行調整,避免土壤出現過濕或過干問題,讓種苗可以在最佳濕度條件下穩定生長。
2 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應用
2.1 制定培育規劃
在開展林木種苗培育工作前,合理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培育規劃。根據種植林區中的土壤、水源等情況,配合自然氣候,分析當前林木市場對林業資源的實際需求,選擇最佳樹種。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完整的培育規劃,讓后續工作可以根據規劃穩定展開。構建高性能育苗基地,采用科學有效的培育技術,確保種苗能健康生長[4]。同時,從科學角度分析培育計劃,讓林木種苗在后期培育中以計劃標準為工作指導,落實培育目標,確保流程符合培育標準,提升執行質量,保證種苗培育的整體效率。
2.2 建立專業團隊
種苗培育是一項系統化工程,涉及到多個領域、部門,需優化資源,并由專業團隊負責種苗培育。打造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團隊,在分析當地實際情況后,可以從專業角度提出培育方案,也可根據現有的培育技術進行適度改造,減少不合理的應用問題。團隊人員長期合作,交流障礙少,管理質量得到保障,相較于常規林業管理更具工作效率。林業部門應加大投入,鼓勵民間技術人員和官方團隊進行合作,構建新型專業團隊,專門負責種苗培育,借助層層選拔,提升專業人才的質量與數量[5]。該團隊不僅要積極解決現有種苗培育中產生的各類問題,也要提升培育技術的實用性、效率及質量。監管部門也要重點關注種苗培育是否符合林業發展需求,是否和國家相關標準相吻合,確保林木建設的穩定推進。
2.3 引進應用技術
為提高林木種苗的綜合水平,可在種苗培育時積極引進具有良好反饋的應用技術,達到全方位提升種苗質量。實際作業中,把科學技術和林木種苗各個環節相結合,包括種子篩選、種苗培育等。借助優化處理技術,搭配微體繁殖,讓種苗獲得最佳培育條件。并以此作為研究基礎,加強種子篩選力度,提升種苗質量。建設種苗培育基地,并將先進技術應用到基地內,向各林區展示最為直觀的培育結果,讓優良的培育技術可以在各類林區內得到快速應用,實現大面積推廣。
3 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發展的趨勢
3.1 培育技術化
為推動林業發展,需提升種苗質量,完善新型林業發展規劃,增大林業資源生產力度。將新型培育技術應用于種苗培育階段,如種苗培育、灌溉施肥都可作為應用對象。當地政府部門也要和各類企業達成良性合作管理,為企業提供專門用于研發種苗技術的活動資金,優化升級培育技術,摸索新技術應用方向。通過培育技術,提升種苗存活率,提高種植質量[6]。
3.2 培育集約化
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林木資源對經濟建設的重要性,大量企業加入到林木資源高質量應用中,提升種苗培育水平。各地林業單位從市場需求出發,增大林業種植力度,不僅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生態建設的政治任務,還對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了較大改善。為推動種苗的規?;嘤?,現在林木種苗的培育也逐漸向著集約化方向發展。種苗培育設計技術不僅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也能在短期內使得種苗相較于常規培育有較快的生長速度。集約化發展可滿足市場對于林業資源的需求,對于林業未來發展具有顯著意義,也可讓我國經濟保持健
康發展。
3.3 培育定向化
種苗培育不僅能使當地林業部門獲得長久、穩定的經濟效益,還可改善生態環境。在開展種苗培育工作時,一定要從當地生態環境出發,積極發揮林區優勢,讓種苗獲得最佳的生長條件。要將未來市場需求納入考慮范疇,以定向化方法完成種苗培育,提高種苗培育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借助定向化培育,讓林木種苗成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改善當地自然環境,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而林業部門在林業資源中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后,也可投入更多資金與技術,強化森林建設,實現長遠發展。
4 結語
林業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社會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其本身也具有調節生態環境的作用,其重要性不亞于化石能源。所以進行林業工作時,要額外重視種苗培育,提高技術研發力度,提升種苗質量。各地政府也要給予資金與政策傾斜,確保種苗可以獲得最佳發展條件,推動林業資源的高效利用。
參考文獻:
[1] 俞新水,彭翠松,吳建花.新形勢下保山市林木種苗與花卉產業發展思路[J].林業調查規劃,2019,44(1):122-215.
[2] 樊榮輝,黃敏玲,林兵,等.鶴望蘭種苗繁育、栽培及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農學學報,2018,8(2):42-46.
[3] 黃悅,羅小娟,陶小買,等.樹莓種苗組織培養技術體系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18,46(10):100-103.
[4] 吳國成.林木種苗的培育技術[J].農業與技術,2020,40(5):64-76.
[5] 孫存啟.林業工程建設中的林木種苗培育技術分析[J].農家參謀,2020(17):95.
[6] 黃麗,厲娜,王勇軍.淺談促進我國林木種苗培育發展的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2):59.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