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偉 梁嬋
摘 要 森林資源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但森林火災卻是森林面臨的主要災害之一,常常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生態破壞,因此在森林資源的管理及保護過程中必須注重護林防火技術的應用。詳細分析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并從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識和加強對人為火源的管理這2方面,對森林資源護林防火技術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 森林;護林防火;資源管理;保護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60
林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森林又是林業的核心。森林不僅能給人們提供大量生產生活及國家建設所需的優質木材和林副產品,還能在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防風固沙等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其所具有的生態效益不可估量[1]。在林業生產和經營管理過程中,森林資源會受到各種各樣客觀因素的威脅,如病蟲害、風災、冰災及火災等。火災是其中威脅最大的一種,一旦發生森林火災,不僅會燒毀森林,對林內的動物造成傷害,還會使空氣受到污染,降低森林的再生能力,造成土壤貧瘠,嚴重時甚至會引起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從而導致生態環境失衡[2]。因此,必須從提高人們的森林防火意識著手,利用護林防火技術,進一步保障森林資源的安全,這對于生態系統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也具有較為積極的作用。
1 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1.1 森林防火是保護森林發展林業的需要
病蟲害、風災和火災是森林中常見的3大自然災害,其中影響最深、破壞性最大的就是森林火災。從整體上看,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相對較少的國家,森林覆蓋率僅僅只有24.1%,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我國又是一個森林火災頻發的國家,森林火災可在較短時間內燒毀村莊、房屋或大片森林[3]。因此,在發展林業事業的過程中,有必要加強對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開展,把森林防火始終作為發展林業的一項基礎與核心工作來抓。
1.2 森林防火是保護生態建設的需要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存水土和防風固沙等多種生態效益,森林也是很多珍稀動植物的家園,也是人類休憩、觀光的場所。無論天然林還是人工林的培育,都非常費力、費時,而一場火災卻能輕易地使這一切化為烏有[4]。近年來,全世界每年發生火災次數高達27萬,總計燒毀森林面積約幾百乃至上千萬公頃。森林火災發生后會燒死相當多的樹木,不僅會導致林分密度有所降低,同時也會在不斷破壞森林結構的同時造成林地裸露、水土流失等現象出現。
1.3 森林防火是社會安定的需要
森林火災會對林區內各種生產設施及建筑物等造成直接的破壞,也會對森林附近的村落城鎮與林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5]。此外,森林火災還可能會直接燒死珍貴稀有的動植物,導致物種減少。因此,一旦發生森林火災,不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其進行撲滅,甚至還會對工農業生產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影響社會的正常運轉。
2 森林資源護林防火技術
2.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識
2.1.1 加大森林防火宣傳力度
在森林資源的管護過程中,始終要堅持把宣傳教育作為森林防火的首要任務,采取多樣化的方法,因地制宜,強化森林防火宣傳工作。可借助電視廣播、手機短信、宣傳標語、宣傳手冊和板報等傳統方式,結合微博、頭條、App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進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深入到重點鄉鎮、重點林區及森林公園等廣泛開展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增強全民護林防火意識,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責”成為人們自覺的行動。只有把森林防火工作宣傳到位,才能全面激發人們的森林防火安全意識,調動全民積極參與防火的主動性,形成全民知曉防火、懂得防火的良好局面。
2.1.2 抓好中小學學生教育
加強對中小學生的防火知識教育工作,使孩子從小就樹立起防火意識。要求各地中小學每周都要定期開展森林防火知識教育,形式不限于與森林防火有關的知識講座、紀錄片或問答競賽等。使每個中小學生受觸動、受教育,掌握相關的防火知識與技術,然后再由學生向各自家長及親友們進行宣傳,達到教育一學生,觸及全家人的目的。
2.1.3 加大對進山人員的宣傳
在森林入口的重點地段或區域要有專人把守,并用防火宣傳欄、警示牌和各類LED顯示屏等進行24 h不間斷宣傳[6]。同時,對入山人員要求實行登記管理,堅持執行“三不放過”,即不接受教育不放過、不接受檢查不放過、不沒收火具不放過,把森林火災發生的隱患扼殺在萌芽之中。
2.1.4 抓好重點節假日防火知識宣傳
在重點節假日期間要做好森林防火法律法規的宣傳,認真落實好值班人員制度,要求值班人員24 h在崗。此外,還要安排護林員加強在所管轄區域巡邏,對發現的祭祀用火、野炊用火或林區吸煙等行為嚴令禁止,努力引導群眾改變傳統的祭祀方式,鼓勵用栽植紀念樹、擺放紀念物等方式祭祀祖先。
2.2 加強對人為火源的管理
2.2.1 強化火源管理
在森林火災高發期,要嚴控火源進入森林,特別是在農田與森林的交接地帶,必須禁止鏟灰積肥、燒田邊草等農事用火行為。進入森林進行祭祀等活動的,提倡用鮮花祭祀與安全用火,不允許在林區、墓區出現燃放炮竹、焚香燒紙或玩火等行為的出現。
2.2.2 加大對火源排查力度
在各重要路口、重點林區內,護林員、信息員要堅守崗位,不得有瀆職行為出現,對過往車輛及人員要嚴格進行火源排查。同時,在重點路口、森林公園門口等設立防火App,進山人員必須掃碼才能進入林區,且在進入林區時不允許攜帶火種,不能在林區內吸煙。
2.2.3 完善森林火險預警機制
繼續完善預警響應預案和聯動機制,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提高火險預報精度,為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提供及時、準確、科學的依據。把衛星遙感、無人機巡視、視頻監控等先進的技術手段與傳統的瞭望臺觀察、地面巡邏等方式綜合運用起來,組成一套完整的監控體系,實施全天候立體監測,做到火情的及早發現、及早撲滅。此外,還要全面加強火險預警信息的發布工作,創新發布手段,提高發布速度,擴大發布范圍,及時向社會公眾公布森林火險信息和高火險警報[7]。
2.2.4 強化森林消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撲火技術水平
根據《國家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森林防火條例》,修訂本級或本單位預案,增強預案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開展森林防火、滅火研討會,隊員之間對森林防火管理、滅火技能、設備維修和保養等方面進行交流與相互學習。同時,還要不定期組織實戰演練,鍛煉森林消防隊員應急處置能力和實戰撲火能力,使其能運用所學技術救災滅火,有效保護森林資源,減少傷亡發生,提高救災撲火能力。
2.2.5 森林防火技術的推廣
在一定程度上,護林防火的質量可通過技術體系建設來改善。可針對易發生火災的林區進行火災防護帶的建立,具體防護帶的材料可選擇生物隔離帶、溝渠的挖掘及種植闊葉樹種作為防火林帶,以將火焰徹底隔離,從而使護林防火體系的相應建設達到最優化的成果。
2.2.6 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
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是森林防火的重要環節,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積極全面檢修和保養森林防火專用車輛、撲火機具、通訊設備及瞭望臺等,確保防火設備可隨時使用,真正做到有備無患,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最大限度地保證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2.7 加強森林防火責任體系建設
按照“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各部門、各森林防火責任單位逐級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逐級落實火源管理責任。落實好各成員單位的森林防火工責任制,積極開展森林防火檢查和隱患排查。完善森林防火崗位責任監管制度,強化各類管護人員的崗位責任意識,確保管好火源,及時發現火情。將人員在崗履職情況作為森林防火檢查和隱患排查的重中之重,對脫崗、漏崗或在崗不盡職盡責的人員依法嚴肅處理。
3 結語
森林火災給人們帶來巨大危害,作為林業人,更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需提高對防火技術應用的高度重視,并從源頭上抓好隱患排查蓋章,推動森林資源的健康生長。在此過程中需不斷建立和健全森林防火應急處理機制,在不斷提升撲救火災能力的同時,促使森林防火措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落實,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上促使林業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達國秀.森林資源保護中護林防火技術研究[J].河北農機,2021(5):55-56.
[2] 劉學琴.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廣東蠶業,2020,54(12):113-114.
[3] 高海艷.林業資源管理維護中護林防火技術的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9):229-230.
[4] 陶媛媛.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運用及策略[J].科學技術創新,2020(20):149-150.
[5] 張逸君.淺談如何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對策[J].花卉,2019(16):215-216.
[6] 付向榮,劉培生,徐普.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具體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8,38(22):169.
[7] 徐元威.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管理及保護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8(15):10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