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建 黃云長
摘 要 人口大量增加和資源的消耗使城市宜居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城市用地的大規模增加也使當地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對此,我國開始重視城市林業發展。試論城市林業在我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探討城市農業發展對解決我國城市發展問題的作用,并結合城市實際發展情況,提出促進城市林業發展的措施與對策。
關鍵詞 城市化;生態環境;城市林業
中圖分類號:S73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84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但是在以往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工業化社會的快速擴張對環境產生諸多危害,給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埋下巨大安全隱患。城市林業作為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內容,利用森林所產生的多種生態效益建設綠色城市,能夠有效緩解城市環境問題。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便引入了城市林業發展理念,但目前我國城市林業發展體系仍不夠完善,難以在真正的實踐過程中發揮
作用。
1 地位
1.1 推動地區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城市化的推進主要依賴經濟的高速發展,林業經濟作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的現代化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園林綠化工程,作為城市林業的主要構成,不僅能美化市容市貌,還能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體驗,為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1.2 促使城市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國的城市化發展是新城市和老城市的同時發展,在新城市不斷擴建的同時,老城市的規模也在發生著變化。大城市向著超大城市發展,中小城市也逐步趨向大城市化[1]。在此過程中,諸多城市忽視了城市林業的重要性,導致城市發展過程中過于重視經濟效益,忽視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龐大的城市人口增量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環境不斷惡化,因此只有注重城市林業發展,不斷改善城市環境,才能促使城市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其經濟效益的同時,推動城市良性循環。
1.3 促使城市發展趨向多元化
我國城市功能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主要作為一些地區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城市功能更加趨向發展經濟,工業化和城市化相互推進。城市林業作為改善工業化社會遺留下來的環境問題具有較大的作用。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對環境問題引起重視,進而為城市工業化發展和城市化發展奠定基礎,促使城市發展趨向多元化[2]。
1.4 推動城市第三產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隨著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我國部分城市開始轉變經濟發展方向,降低第二產業比重,提高第三產業比重,我國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因為長期發展第二產業,地區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許多城市開始加強第三產業發展。城市林業作為第三產業的構成內容之一,越來越多的城市認識到了城市林業的重要性,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開始推進第三產業扶持力度,推進科技發展及服務業的發展,各種新型園林工程不斷涌現。眾多工業化企業逐步遷出城外或轉移至其他欠發達城市[3]。城鄉關系逐步走向一體化,城市林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將工業與農村地區相結合,形成新的城區進行發展。
2 發展對策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還存在著各種問題,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分析和解決,才能推動城市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城市林業是指將林業引進城市,利用林業的生態效應緩解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等。城市林業理念最先由美國肯尼迪政府提出,直到1965年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重新命名。城市林業不只是簡單地對城市樹木進行管理,而是要發揮城市林業的作用,促進城市建設更加宜居化和生態化[4]。城市林業發展的目的是綜合運用多方面因素栽培和管理對城市生態和經濟具有時效的綠色植物,其適用范圍也包括城市行政區、居住區及娛樂區等多個地域。城市林業也涵蓋著花園、植物園、動物園、城市道路綠化帶、城市生態空間及小區噪音消除林化帶等多個地域帶。城市林業的建設既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也對經濟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城市居民是城市林業的真正受益者,有助于推動城市發展。
2.1 正確認知城市林業的作用
城市林業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人類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拉近城市居民與森林的關系,同時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改善,維護城市地域生態系統的平衡,進一步做好城市居民生態健康保護。一座“綠色”的城市也是對我國保護環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的體現。因此不斷加強城市林業發展的宣傳力度,使國民認識到發展城市林業將帶來的好處,同時培養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只有正確認知城市林業的作用,才能夠為其發展奠定基礎,進而為推動城市發展提供保障。
2.2 做好合理科學的發展規劃
我國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處理好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間的關系,促使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同步發展、同步實施,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做好城市林業發展的總體布局。在城市林業實踐過程中要結合地域綠化特點對相關工程項目不斷優化,重點關注城市綠化的適應性,不同地域選擇相適應的綠植,以免造成生態系統的沖突。政府也要做好各方面的支持,協調好園林保護、城市交通規劃等多個相關部門之間的關系,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實現林業信息資源共享,保證城市林業建設能夠順利推行。
2.3 建立科學的城市林業結構
城市林業結構的建設需要遵循自然環境共生互利的理念,尊重環境生態保護發展的自然規律,完善多層次、多類型、多數目及多種類的城市林業結構。不僅要做好城市林業的生態環境系統平衡,也要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城市林業發展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強調生態性也要發揮其他功能,例如風景美化、休閑娛樂等。在城市郊區可以種植土地沙漠化防范林和沙塵暴防范林、經濟林等,也可以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建造隔離林業,防止城市污染物進入農村,造成污染大面積化。在遠離城市的郊區可以建立大型城市花園或城市公園,供人們欣賞游玩,也可以很好地起到保護農村自然環境的作用,使農村自然環境能夠保持基本原樣。在城市公園建設中可以種植大量的喬木、灌木、花草及果類植物,豐富城市公園樣貌。整體城市林業建設綠植選擇既要有防護林也要有風景林和環保林,建立立體式的城市林業[5]。
2.4 加強培養城市林業專業人才
作為城市組成的重要部分,城市林業生態環境作用極為突出。城市林業在對城市氣候的調節、改善城市環境及提高城市空氣質量上有著重要的作用。據科學實驗,城市建設綠化覆蓋面積每提高1%,在夏季時對溫度的調節可達到0.1 ℃。并且城市林業的建設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凈化空氣,提高城市空氣質量和空氣濕度,使城市環境更加宜居。基于此,相關部門要對城市林業的重要性有明確的認知。目前我國諸多城市有關林業專業人才較為稀缺,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有關政府部門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與當地農林院校合作,建設城市林業隊伍。此外,當地政府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健全人才吸引制度,從薪酬福利方面入手,吸引高素質人才流入,為當地城市林業實現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5 其他措施
城市林業的建設對于涵養地下水源、改善城市水資源發展狀況及蓄洪防旱也有著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北方城市而言,建設城市林業對于防范沙塵暴和大風天氣有著積極的防護作用。基于此,想要發展好城市林業,除了上述措施之外,相關單位還需要做好以下2個方面。
2.5.1 健全林業三防體系
有效落實城市林業防火工作,推動防火目標責任制,以便能夠在發生火災事故時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此外,還需要對城市有害生物的防治與檢疫工作引起重視,完善病蟲害監測網絡,提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主動性。要對城市林業資源進行規范,以便能夠最大程度上保障林業健康持續發展。
2.5.2 健全林產品市場體系
結合城市林業發展實況,對有關建材及林產品市場進行規范,完善林產品流通環節,從政府層面要出臺相關政策,對無證收購、運輸、買賣林產品的現象要打擊,消除各種不合理的林業收費項目,促使木材流通秩序得以有序開展,為城市林業得以實現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 結語
在當前我國城市建設不斷發展過程中,城市林業也會加快發展,再加上以往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不良環境影響,發展城市林業勢在必行。相關人員要重視城市林業在城市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城市林業建設,建立科學的城市林業結構,發揮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城市實現可持續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慎明.試論城市林業在我國城市發展中的地位[J].民營科技,2017(6):25-27.
[2] 齊向東,趙國良,曹福生.內蒙古城市森林建設探討[J].內蒙古林業,2020(3):34-36.
[3] 左竹昕.基于3S的林業信息采集系統的設計和實現[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6(12):126.
[4] 田國治.試論城市林業在我國城市發展中的地位[J].科技創新導報2017(3):111-113.
[5] 章學銓.建甌市林業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