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芳
摘 ?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培養人這一方面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學生是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影響下成長的。其中家校合作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極其重要的條件。家校合作,雙管齊下,只有學校和家庭給予更多的關愛,關注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幫助其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樹立信心,讓自己融進集體中去,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
關鍵詞:學生;教育;家校合作
古語有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嫩完成培養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行為。”由此可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培養人這一方面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學生是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影響下成長的。其中家校合作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極其重要的條件。家校合作的水平必然影響著學生的發展狀況。因此,家校合作在當今教育中不可或缺,必須予以重視。
[案例回放]
“老師,小均拿書本打人!”“老師,小均搶我的東西!”“老師,小均又拉我的頭發了!”……從帶這個班級以來,每天耳邊都會響起“小均”這個名字,甚至有時候經常接到其他孩子家長打來投訴小均的電話。
我只好和他父母進行溝通,尋求協助。通過溝通,我了解到小均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均成了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的陪伴下長大。爺爺奶奶因為溺愛孩子,對孫子的教育是有求必應,慢慢得養成了小均脾氣暴躁,稍有不順,便耍小性子,和他人打罵的習慣。而父母忙于生計,對他學習的不關心,給予的關愛不夠,使其沒有興趣學習,上課不聽講,時常走神,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長期以往,學習成績越來越不理想,成績差又常常欺負人,導致小均爺爺隔三差五地來學校跟其他家長道歉或是賠償醫藥費。
正所謂:打鐵要趁熱。我乘勝追擊,在值周班干里,我讓小均在班級中擔任紀律委員,讓其觀察班中有哪些不良現象,及時向老師匯報。期間,小均表現得非常積極,一下課就往我的辦公室跑。對于他的匯報,我都及時地鼓勵并肯定他的工作表現。也許是做了班干的緣故,小均雖然也還是有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時候,但比以前收斂了許多。
這時,我及時向小均的父母匯報他在學校的可喜表現。聽到兒子在校的轉變,小均的父母又驚又喜,并答應我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于是,我們約定:
1、爸爸媽媽要想辦法抽時間通過各種途徑多關心小均的學習和生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
2、父母和爺爺奶奶溝通好教育原則,該嚴則嚴,和小均規劃好時間,哪個時間段完成哪樣作業,作業完成后有一定時間玩耍,同時不能輕易妥協孫子的要求;
3、在家里設立獎勵機制,當小均在家表現良好時,如不隨插話、做家庭作業時不搞其他動作等,及時給予表揚并獲得一面紅旗。如果他有亂插話、打鬧等行為,則給予一個三角。每出現一個三角就要抹掉一面紅旗,累計一定數量的紅旗就可以達到某個要求,如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吃一頓肯德基等;
4、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要常常溝通孩子在家的表現,并及時反饋給我。
雖然約定的內容看起來聽簡單和容易,但實施起來卻并不簡單。過程雖不易,但一段時間后,小均雖然有時候還是出現違紀現象,但能克制自己不去擾亂課堂和欺負同學了。他的父母更是在一次電話里欣喜得告訴我,小均在家不但發脾氣的次數在逐漸減少了,還能主動學習和要求他們給他買書來看。我從小均父母激動的語氣中,真的感覺到能與家長聯手合作,使孩子獲得進步,真是一件令人高興,使人鼓舞的事情!
[案例反思]
在這個案例中,小均調皮搗蛋最大的原因是家庭原因。父母忙于工作,又常年在外,沒有盡到關愛和教育的責任,小均成立留守兒童,而爺爺奶奶因為心疼孫子又過度溺愛,從而導致了孩子把調皮搗蛋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轉化這個學生的過程中,讓我意識到,作為老師,只是教會學生知識和道理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了解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給予關愛和教育;更要做一個智者,講求教育方法。
1、關愛為主,主動溝通
留守兒童中大多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總的來說是因為缺“愛”。在學校中,老師是學生最親近的人,老師應該主動地找這些學生談心,不僅是談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更要和他們聊聊日常生活,讓他們感覺到溫暖。在日常教學舉行的活動中,多給予他們關愛,用愛的春風撫平他們心靈上的創傷,使他們在健康有益的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強自信心和抗挫能力,逐步消除自卑的心理,從而使他們的心靈和人格得到健全發展。
2、家校合作,架起溝通的橋梁
學校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渠道,學校嚴格按照各項教育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然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連續不斷地、數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最早、時間最長的場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適合與否,對其能否順利接受學校教育關系極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留守兒童會出現各種的心理問題,是因為家庭造成的。解鈴還須系鈴人,而家校合作,就是為了更好地制定相應的措施去健全學生的人格。教師一方面要說服家長承擔起教育和培養孩子的責任,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家庭的不同情況,要求家長克服生活挫折帶來的不良情緒,有針對性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多給予孩子關愛。
正確認識到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及時和家長溝通孩子的表現,針對孩子的情況對癥下藥,制定教育方案,并及時追蹤。那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責任。孩子是一張白紙,我們有責任讓這張紙呈現出絢爛的色彩.
面對小均的轉變,也讓我更加相信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雙管齊下,只有學校和家庭給予更多的關愛,關注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幫助其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樹立信心,讓自己融進集體中去,才能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我相信,只要教師和家長共同付出,讓教育與愛并存,家校共同撐起一片藍天,便會有孩子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朱賽賽.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7(8):28-28.